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建安 《花卉》2016,(11):16-18
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到朋友的花场玩耍,当时被地上几株可爱的小花吸引住了。于是俯身拾起端详,正巧一缕晨光打在娇嫩的花瓣上,花瓣上晶莹闪闪,有如水晶般崔灿,一下子被这种精灵般的植物给迷住了。询问花场主才得知这种精致可爱的植物叫非洲紫罗兰,又名非洲堇(图1)。  相似文献   

2.
非洲紫罗兰(Sainipaulia ionantha)为苦苣苔科非洲紫罗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因产于非洲,且花颇似紫罗兰而得名,又名非洲堇、非洲紫苣苔。植珠小巧玲珑,全珠密被短绒毛,叶稍肉质,莲座状基生,叶卵圆形或长圆状心脏开,正面绿色或深绿色,苜面色淡绿并带有  相似文献   

3.
张建安 《花卉》2016,(21):16-18
正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到朋友的花场玩耍,当时被地上几株可爱的小花吸引住了。于是俯身拾起端详,正巧一缕晨光打在娇嫩的花瓣上,花瓣上晶莹闪闪,有如水晶般崔灿,一下子被这种精灵般的植物给迷住了。询问花场主才得知这种精致可爱的植物叫非洲紫罗兰,又名非洲堇(图1)。  相似文献   

4.
陈素红  邹璞  廖景平 《园艺学报》2010,37(4):607-612
玄参科植物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的萼片、花冠、雄蕊和雌蕊原基都具两侧对称性,且为合萼、合瓣花,雄蕊着生在花冠上,子房两心皮两室。花器官分化顺序为萼片、雄蕊原基、花瓣原基、雌蕊原基。5枚萼片原基发生顺序不一致,其式样为近轴面1原基-远轴面2原基-2侧生原基,萼片原基的发育是同步的;雄蕊原基先于花瓣原基发生,但其发育比花瓣原基缓慢,4枚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发生;5枚花瓣原基同时发生,且远轴面的两枚花瓣原基后来有愈合迹象。与同科Agalinis densiflora花发育比较,两种植物花器官原基发生的时间和先后顺序有较大的差异。与同科地黄属(Rehmannia)、苦苣台科(Gesneriaceae)异叶苣苔属(Whytockia)、尖舌苣苔属(Rhynchoglossum)和台闽苣苔属(Titanotrichum)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比较,发现玄参科和苦苣苔科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关系比较复杂,5属并不能笼统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式样,认为以子房室数和胎座类型划分玄参科和苦苣苔科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质对几种花卉组培苗移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试验通过对卡特兰、大花蕙兰、紫罗兰、新几内亚凤仙、捕蝇草、长寿花的组培苗移栽到不同的基质中,比较其成活率和长势,以期筛选出适宜各种花卉组培苗移栽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卡特兰组培苗最适宜移栽的基质为1/2苔藓 1/2砂子,移栽成活率高达100%;大花蕙兰组培苗最适宜移栽的基质为苔藓,移栽成活率达100%;非洲紫罗兰组培苗最适宜移栽的基质为蛭石,其成活率达到98%;新几内亚凤仙组培苗最适宜移栽的基质为1/2蛭石 1/2草炭,其移栽成活率为96.7%;捕蝇草组培苗最适宜移栽的基质为1/2椰绒 1/2珍珠岩,其移栽成活率达到100%;长寿花组培苗最适宜移栽的基质为1/3珍珠岩 2/3蛭石,其移栽成活率达到96.7%.  相似文献   

6.
张秀丽  李劲涛  杨军  汤泽生 《园艺学报》2007,34(6):1503-1508
从经过卫星搭载的凤仙花种子后代中获得了可遗传的仅顶花叶化的花逆转突变体。该突变体保持了花的基本结构,但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花瓣增厚、变绿、出现锯齿等现象,雄蕊也片状化、早衰或完全消失。组织学观察发现,在叶化花瓣中出现了叶绿体和栅栏组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化花瓣与正常花瓣相比组织结构上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年产100万株大花、重瓣型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的成本构成、成本核算进行分析,为实现大花、重瓣型非洲紫罗兰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建立一套高效低成本的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再佑 《花卉》2014,(7):8-9
非洲小百合(Tulbaghiaviolacea)为石蒜科紫娇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为南非。又名野蒜、野小蒜、紫娇花。顶生聚伞花序。开紫粉色小花。花期极长,几乎全年均能开花。叶丛翠绿,花朵俏丽,花瓣肉质,花期长,是夏季难得的花卉。  相似文献   

9.
大花、重瓣型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生根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花、重瓣型非洲紫罗兰组培无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NAA浓度及活性炭对紫罗兰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培养基诱导生根的效果优于Ms、2Ms和1/4Ms培养基;0.1mg/L的NAA诱导生根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2.1%,根粗壮而长;0.2%i-#性炭不但大大地缩短生根时间,而且提高生根率、增加根数。  相似文献   

10.
以非洲紫罗兰无菌幼叶为试材,分别研究了3种抑菌抗生素(头孢霉素、头孢氨苄、羧苄青霉素)和3种筛选抗生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G418)对非洲紫罗兰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是非洲紫罗兰遗传转化过程中适宜的抑菌抗生素,其适宜浓度均为300mg/L,而头孢氨苄对非洲紫罗兰离体叶片的毒害作用较大,不适宜作为其转化过程中的抑菌抗生素;硫酸卡那霉素和G418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再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筛选抗生素,其适宜的筛选浓度分别为50mg/L和5mg/L,而硫酸新霉素不适宜作为非洲紫罗兰遗传转化的筛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李昀辉  李玉花 《园艺学报》2005,32(3):458-462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了草原龙胆单重瓣花器官的发育特征。取花部发生的第1个和第2个花芽为试材, 直接用于实体解剖观察。结果表明: 1. 单瓣花和重瓣花花芽分化过程均可分形态分化前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5个时期, 各轮花器官按照向心顺序发育。2. 到雌蕊原基形成为止, 单瓣花花器官各原基的分化过程大约需要12 d, 重瓣花的整个分化过程大约需要15 d。3. 单瓣花和重瓣花都包含5枚萼片、5枚雄蕊和1枚雌蕊, 而单瓣花花瓣是5枚, 重瓣花约是15枚。  相似文献   

12.
牡丹切花ERF转录因子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  张超  郭加  刘爱青  董丽 《园艺学报》2016,43(1):109-120
利用已获得的‘洛阳红’牡丹花瓣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3个与植物乙烯响应因子ERF蛋白同源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利用RACE及RT-PCR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对3个ERF基因最大阅读框进行扩增并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sERF1、PsERF2和PsERF3分别含有长为1 158、747和60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3、248和202个氨基酸残基,且均含有1个典型的AP2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3个牡丹ERF转录因子分别属于ERF亚家族的B2组、B1组和B3组。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3个ERF基因在牡丹乙烯敏感型品种‘洛阳红’和乙烯不敏感型品种‘雪映桃花’不同花器官(花瓣、雄蕊、雌蕊和萼片)以及不同发育级别切花花瓣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sERF1在2个品种花瓣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花器官,其表达量在‘洛阳红’切花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而在‘雪映桃花’切花发育过程中逐渐降低,推测PsERF1可能对牡丹切花的乙烯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sERF2和PsERF3则可能同时参与了多种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春兰 × 大花蕙兰杂种试管苗形成的花蕾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到AGL6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CgAGL6(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GQ265900)。序列分析表明,CgAGL6包含一个完整的ORF,长度为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含有AGL6基因所共有的2个保守结构域MADS-box和K-box。通过蛋白序列比对,发现CgAGL6与玉米的ZmZAG3、水稻的OsMADS6有70%的相似性,与拟南芥的AtAGL6有61%的相似性。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CgAGL6属于AGL6分支中单子叶植物的分类群。将CgAGL6置于CaMV 35S启动子控制下在烟草中异位表达,转基因烟草表现出开花时间提前,雄蕊部分花瓣化,花粉发育不良和花瓣数增多或减少等新表型,表明CgAGL6参与了转基因烟草开花时间的调控及花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15.
在利用矮牵牛W138株系构建突变体库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花器官发育突变体,该突变体主要表现为花萼和花瓣发育异常,命名为aps(abnormal petals and sepals)。与正常W138植株相比,aps突变体最明显的表型是花冠开裂,通常为3裂,同时5个花萼中有2个出现部分瓣化。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突变体瓣化花萼的表皮细胞表现为正常花瓣的细胞形态。通过突变体自交、与正常姊妹株和矮牵牛W115株系杂交以及F1自交和回交等遗传分析发现,aps突变性状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q PCR分析结果表明,在突变体花萼中,3个B类基因(FBP1、PMADS1和PMADS2)和部分E类基因(FBP2、FBP4和FBP5)出现异位表达或表达量显著升高,而所有A类基因(FBP26、FBP29、PFG、AP2A、AP2B和AP2C)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E类基因FBP9和FBP23的表达量也下调;突变体花瓣中,A类基因除FBP29不表达外,其他所有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B类基因FBP1和PMADS2,E类基因FBP2、FBP5、FBP23和PMADS12的表达量上调;C类和D类基因的表达在突变体花萼和花瓣中没有明显变化,但在雄蕊和花柱中C类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D类基因FBP7在子房中显著下调。aps突变体为研究矮牵牛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机制及相关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紫皮洋葱常规品种‘RUPI’为试材,通过RACE方法克隆了AP3/DEF同源基因AcDEF,并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AcDEF在洋葱各类器官中的表达模式。GenBank登录号为JX661502的AcDEF基因长1 014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cDEF基因属于单子叶B功能基因家族的AP3/DEF亚家族。表达模式分析显示,AcDEF在花器官中特异表达,其中在花瓣、雄蕊内高丰度表达,在花葶和膜状总苞中微量表达,在心皮中表达水平极低,在无性营养器官如根、假茎、叶片和鳞茎中无表达。在开花过程中,各花器官中AcDEF转录物的积累呈动态变化;在花瓣和雄蕊发育过程中AcDEF均高丰度表达,但在完全开放花的花瓣和雄蕊中表达量略有降低;在花葶、膜状总苞和心皮中表达量递减,在完全开放花的膜状总苞和心皮中AcDEFAcDEF基因的序列结构和表达模式具有单子叶物种AP3/DEF基因的特征,属于paleoAP3进化系。的表达量很低。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Calamondin (× Citrofortunella mitis J. Ingram & H. E. Moore) is known for its ability to develop floral organs to flower in the adult phase during the four season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olecular events during floral differentiation from axillary buds, we constructed a cDNA library from floral differentiating axillary buds of adult phase calamondin. Ninety-six cDNA clon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is library and sequenced. Ninety-six nonredundant ESTs were identified. Two clones encoded S-adenosylmethione decarboxylase, a key enzymes in polyamine biosynthesis. CmSAMDC 1 (Citrofortunella mitis s-adenosylmethionine decarboxylase 1) contained an 1083 bp ORF that encoded a putative SAMDC precursor of 361 amino acids. Northern blo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mSAMDC 1 was expressed in axillary buds prior to floral differentiation and in axillary buds immediately after floral differentiation, in immature flower (5 mm), in fully developed flowers (120 mm long), in floral parts (petals, pistils, and stamens) of trees in the adult phase of development, but not in leaves or axillary buds of juvenile phase nucellar seedlings or leaf tissue from trees in adult phase of developm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revealed expression of the CmSAMDC 1 gene in the floral apex of axillary buds after differentiation, and in the phloem of axillary buds and petiol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AMDC could play a role in actively differentiating and developing reproductive and vegetative organs.  相似文献   

18.
王镛  李巧峡  孙坤  陈纹 《园艺学报》2017,44(2):323-329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为典型的两型花自花受精植物,具有开放花和闭锁花混合繁育系统。通过对开放花和闭锁花花芽形态发育的比较发现:开放花与闭锁花在花芽发育早期形态相似,4轮花器官原基均正常发生。出现明显差异的时期为4轮花器官原基形成以后,小孢子发育时期为产孢细胞阶段,开放花的5个花瓣与5枚雄蕊继续发育,每个雄蕊有4个花药室;而闭锁花只有2枚雄蕊继续发育,每个雄蕊有2个花药室,其余雄蕊与所有的花瓣依然为器官原基状态,不再发育。通过对花芽与叶片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检测发现,花器官原基形成之后,开放花与闭锁花形态出现明显差异阶段开始,随着花芽的发育,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开放花花芽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应发育阶段闭锁花花芽;而开放花植株的叶片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低于闭锁花植株叶片,说明开放花所需要的能量高于闭锁花,推测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差异与两型花发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迎红杜鹃的花色素组成及花色在开花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分析了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的花色素组成,调查了其在开花过程中花色、花色素组成和含量的变化。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分光色差计测量了不同开花阶段的花色。结果表明,开花过程中花色的明度增加,彩度变小,由红紫(70B)变为淡紫红色(84B)。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在520 nm和350 nm波长下,共检测到15种化合物:5种花青苷、8种黄酮醇和2种芳香酸,推定出了其中10种化合物。花青苷:锦葵素 3-阿拉伯糖苷-5-葡萄糖苷;黄酮醇:杨梅黄素3-半乳糖苷和杨梅黄素3-鼠李糖苷;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和两种槲皮素-鼠李糖苷以及山奈酚3-鼠李糖苷;芳香酸:绿原酸及其异构体。未检测到酰基化色素及5-O-甲基化黄酮醇。在6个开花阶段中,虽然花色变化明显,但花色素种类不变,其含量在各阶段差异极显著。从小蕾期到初开期,总花青苷含量(TA)和总黄酮醇含量(TF)迅速减少,花开放后变化平稳。基于花色素组成信息,探讨了耐寒杜鹃的花色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熊阳阳  王锦 《北方园艺》2019,(9):153-158
该研究指出了近年来我国有关重瓣花多层面研究中的关键方向,归纳了不同起源方式及种类的重瓣花的研究成果,重点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重瓣型植物形态分化、繁殖技术、分子研究及应用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瓣植物花器官发育理论研究的价值、前景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与展望,以期为今后重瓣植物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