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鸡白痢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是一种雏鸡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易被人们忽视,因此很多种鸡场都有这种病。1流行特点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与种鸡场本病净化程度、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是否得当有着密切关系。沙门氏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污染的鸡蛋,煮沸5min可以杀死本菌,70℃经过20min也可以使之死亡。一般消毒药都能迅速杀死此菌。  相似文献   

2.
鸡非典型性新城疫是目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主要发病类型,病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感染鸡生产性能下降;目前没有化学药物能治疗本病,可尝试用中药清瘟败毒散治疗感染鸡;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鸡场的消毒和管理,对鸡群进行科学免疫。  相似文献   

3.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而导致的以关节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多发于饲养密度大、管理水平低的鸡场;1~3月龄的鸡最容易感染,蛋雏鸡、青年鸡、三黄鸡、白羽肉鸡等都能感染发病,病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病鸡表现行走异常,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等;预防本病需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强化消毒管理制度,做好种鸡群的净化;对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本病一定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进行用药,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可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挥发油进行治疗,防止出现鸡蛋药物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4.
鹅口疮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引发的真菌性传染病,各种家禽都能感染,主要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病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预防本病可采取微生态预防、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提升鸡场管理水平等措施,碘甘油、硼酸、硫酸铜等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5.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染,消化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本病主要危害雏鸡、近年来青年鸡发病亦呈上升趋势。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作者在生产实践中,对鸡白痢病禽进行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和结果论述如下。1临床诊断鑫源鸡场饲养蛋鸡5000只,发病后,雏鸡多为脐部发炎,3  相似文献   

6.
鸡淋巴白血病是养鸡临床常见的肿瘤性疾病,由禽白血病毒感染所引起,鸡是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本病主要通过种鸡垂直传播,也能经鸡与鸡之间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外界不良因素条件对本病的发生有促发作用;本病潜伏期长,病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剖检可见组织器官有肿瘤样组织分布,肝脏肿大,临床危害较大,目前没有可用的疫苗进行预防,加强鸡场的科学管理和种鸡的管控,切断水平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病鸡群可尝试采用对症疗法和中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由鸡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呈全世界流行,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临床发病较急,病鸡以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等为主要表现,后期还会出现喉头的堵塞而引发鸡的窒息;预防本病应定期对健康鸡群接种疫苗,加强鸡场的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堵塞物可很快改善病鸡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易感,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成流行性。成年鸡感染后呈慢性或隐性经过,但可长期带菌,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种鸡感染后可经种蛋垂直传播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一向存在本病的鸡场,雏鸡的发病率为20%~40%,但新传入本病的鸡场,发病率显著增高,病死率也比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家禽饲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鸡的沙门氏菌病的防治也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与提升。本文简述了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措施,重点说明了加强工作人员对鸡沙门氏菌病的重视程度和建立严格的鸡场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诱发鸡沙门氏菌病的主要因素1.1缺乏对鸡沙门氏菌病足够的重视根据目前对各类家禽易患疾病的调查显示,鸡沙门氏菌病几年来蔓延发展迅速,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缺乏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重视,鸡沙门氏菌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与预防。  相似文献   

10.
鸡软嗉病是养鸡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幼龄鸡多发,饲养管理水平低,环境卫生条件差,饲料质量不合格的鸡场最容易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维生素A缺乏、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很容易诱发本病.病鸡表现嗉囊发炎、膨胀,采食量下降,机体衰弱,死亡率较高.预防本病需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做好霉菌、白色念珠菌等疾病防控,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鱼肝油、微生态制剂等.硫酸铜溶液、葡萄糖氧化酶等对霉菌引发的病鸡有治疗作用,单独病例可用高锰酸钾水对嗉囊进行冲洗消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鼻炎由鸡副嗜血杆菌感染而引发,各种品种鸡都能感染,病鸡和隐性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行传播。预防本病需做好健康鸡群的免疫工作,加强鸡舍环境卫生治理,提升鸡场的管理水平;对副嗜血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进入产蛋期的蛋鸡群要禁用,可用含有针对副嗜血杆菌成分的噬菌体类添加剂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治疗呼吸道病的中药以加快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将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沙门氏菌病称为鸡白痢,鸡沙门氏菌引起的称禽伤寒,而由某些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称为禽副伤寒。1鸡白痢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在各种年龄鸡均可发生的传染病,有的呈急性败血性经过,有的则以慢性或隐性感染为主。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传染源,可通过消化道水平感染,  相似文献   

13.
鸡细菌性肠炎主要由细菌性病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感染所引起,病鸡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后期也可出现全身症状。定期清理水线,加强鸡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可有效预防鸡细菌性肠炎的发生。治疗鸡细菌性肠炎首选抗生素,但对于产蛋鸡和临出栏的肉鸡需进行无抗治疗,防止出现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4.
目前 ,鸡的沙门氏菌感染仍然是我国禽业生产的一大障碍。因为一旦有沙门氏菌病暴发 ,该鸡场就再也难以消除沙门氏菌的污染。由于环境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较严重 ,加之沙门氏菌的传播方式又极其广泛 ,从而导致鸡沙门氏菌病的时常发生。鸡场发生鸡沙门氏菌病后 ,其直接危害是造成大批鸡只的死亡。同时还会因生长迟缓、产蛋量下降等使生产成本提高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另一方面 ,人的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每年在各地都有发生 ,而其中大部分又与食用禽类产品有关。近年来我国禽类产品出口受阻也多因沙门氏菌污染所致。为了控制鸡的沙门氏菌感染 ,…  相似文献   

15.
鸡螺旋体病是由鸡疏螺旋体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急热性传染病,每年的夏秋季节发病最多,波斯锐缘蜱是本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也能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各种品种、日龄和性别的鸡都能感染,日龄越小越易感,死亡率也越高;病鸡以全身败血症表现为主,剖检也以内脏肿大和出血性病变为特征;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鸡场的消毒,科学管理,同时注重蜱虫的消灭工作;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鸡蛔虫病是由蛔虫感染并寄生在肠道而引发的一种消化道寄生虫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环境卫生差、管理水平低的鸡场发病率更高,以高温高湿的夏季最为流行;蛔虫感染后可对肠黏膜造成损伤,堵塞肠道,严重的还会导致继发感染,病鸡表现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预防本病必须加强养殖场的环境治理,保证饮水和饲料的干净卫生;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丙硫咪唑等驱虫药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鸡奇异变形杆菌病是近些年养鸡业新发的一种细菌病,病原为奇异变形杆菌,主要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鸡,日龄越小越易感,成年鸡感染后耐过,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应激对本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感染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预防本病必须把好病从口入关,加强环境的消毒,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做好鸡群的防应激工作,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喹肟、头孢噻呋等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鸡球虫病是家禽饲养过程中常见的寄生虫病,由球虫感染所引起,虫体可对肠道黏膜造成破坏,同时还能消耗营养,危害大;感染鸡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和贫血症状;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鸡场环境卫生的管理,定期进行药物预防,也可通过疫苗免疫来进行预防;本病治疗时可采用对因治疗配合对症治疗一起用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鸡霍乱病又称鸡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引起,临床常表现出血性败血症的症状,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为加强养鸡行业人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就鸡霍乱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鸡场的消毒,对易感鸡群进行及时免疫;对巴氏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鸡沙门氏菌病严重威胁着世界家禽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生物安全防控、疾病净化、沙门氏菌疫苗免疫、抗生素预防与治疗在鸡沙门氏菌病预防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沙门氏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禽产品抗生素残留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新的预防手段替代抗生素进行沙门氏菌病的预防。本文首先叙述了鸡沙门氏菌流行菌株及其流行特点和机体对沙门氏菌的免疫清除机制,然后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以及饲料和饮水处理在预防和控制鸡沙门氏菌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