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砖红壤磷的有效性及其与土壤化学元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玄武岩和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磷的有效性及其与土壤化学元素关系。结果表明: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磷的有效性显著高于玄武岩发育砖红壤;砖红壤磷有效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活性铝、铁、锰含量高,另外与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占无机磷比例有关。因此,提高土壤中Al-P占无机磷的比例和降低铝、铁、锰的活性是提高砖红壤磷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土壤氮素矿化是土壤提供氮素养分的重要过程,通过研究海南5种主要母质胶园土壤氮素矿化特性,以期为海南胶园土壤氮素肥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花岗岩发育砖红壤、砂页岩发育砖红壤、片麻岩发育砖红壤、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五种胶园土壤,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试验,在25和35℃下培养70 d,测定培养前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并通过有效积温方程拟合土壤氮素矿化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结果】在25和35℃培养下,各胶园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减小,各胶园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升高。在25℃培养下,花岗岩砖红壤的氮素矿化量为33. 91mg/kg,为浅海沉积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的2. 10倍,为片麻岩砖红壤的1. 75倍,为砂页岩砖红壤的1. 39倍,但与玄武岩砖红壤差异不显著;当35℃培养时,浅海沉积物、花岗岩、砂页岩、片麻岩和玄武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分别为30. 19、38. 93、30. 29、23. 57、40. 29 mg/kg。而且有效积温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各胶园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结论】5种母质胶园土壤中,花岗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最大;升高温度可加快各胶园土壤氮素矿化过程,以浅海沉积物砖红壤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难易生根桉树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多型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尾叶桉MLA无性系(简称MLA)、尾叶桉U6无性系(简称U6)、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简称W5)3个桉树树种中,MLA是难生根树种,U6、W5是易生根树种。难生根树种的各器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易生根树种,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的POD活性及其同工酶不同,不同树种同一器官的POD活性及其同工酶也不同。同一器官的POD活性随组织成熟度的增加而升高。该文讨论了桉树不定根形成与POD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母质土壤养分及其对橡胶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种橡胶园土壤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4种土壤的养分变化及其对橡胶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土壤速效氮与速效磷变化幅度均表现为砂页岩最大而玄武岩最小,土壤速效钾变化幅度均表现为浅海沉积物〉玄武岩〉砂页岩〉花岗岩,从总体上看,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对橡胶苗的苗高、地径生长的影响显著,其中以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上的橡胶苗生长最好,而在浅海沉积物土壤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5.
粤西砖红壤的镁素状况及其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粤西砖红壤的全镁含量普遍较低,玄武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全镁含量多在0.2%以下,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全镁不足0.1%,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交换性镁较丰,表土含量均在100ppm以上,镁饱和度较高;浅海沉积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交换性镁贫缺,表土平均含量分别为16.7和14.7ppm,镁饱和度大都极低.土壤供镁能力的强弱依次是: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交换性镁及镁饱和度与牧草的相对产量、吸镁量以及玉米小苗的含镁量、吸镁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据此初步认为可用作土壤镁素诊断指标。酸深性镁的有效性也较高,但因其释放速度较慢,不宜作为诊断指标,可用以评价土壤有效镁的补充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主要进行防护林优良树种刚果12 号桉树扦插苗的培育研究与应用。通过对该树种大田林枝条、萌生枝条和组培苗枝条三种材料的筛选, 已摸索出以组培苗枝条最好的扦插材料, 添加一定比例的生根粉诱导提前出根, 且根系发达。育苗成功率达90% 以上。移苗栽培大田收到成活率高、速生、林木均匀、长势壮旺、林相整齐的效果。当年林的成活率、高、粗生长分别比同龄的刚果12号桉种子苗林提高1% 、55% 和138% 。该项成果于1995年9月获广东省湛江农垦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不同母质砖红壤中尿素氨挥发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母质砖红壤中氨的挥发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的尿素条件下,不同母质的土壤氨挥发损失具有明显差异。在供试的6种土样中,尿素氨挥发损失率的顺序为:滨海沙土(17.37%)>浅海沉积物(11.31%)>紫色砂页岩(10.31%)>变质岩(5.95%)>花岗岩(3.11%)>玄武岩(1.25%)。氨挥发量的高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紫色砂页岩>变质岩>浅海沉积物>滨海沙土>花岗岩>玄武岩。从总体上来说,不同母质砖红壤的pH值对氨挥发的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 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 5、巨尾桉无性系EC 1 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 1>U 6>W 5>尾叶桉,6 a生EC 1,U 6,W 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 m3/hm2;EC 1,U 6,W 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 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生长效应及生长过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巨尾桉无性系EC1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1>U6>W5>尾叶桉,6a生EC1,U6,W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m3/hm2;EC1,U6,W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同母质砖红壤中氨的挥发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的尿素条件下,不同母质的土壤氨挥发损失具有明显差异。在供试的6种土样中,尿素氨挥发损失率的顺序为:滨海沙土(17.37%)>浅海沉积物(11.31%)>紫色砂页岩(10.31%)>变质岩(5.95%)>花岗岩(3.11%)>玄武岩(1.25%)。氨挥发量的高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紫色砂页岩>变质岩>浅海沉积物>滨海沙土>花岗岩>玄武岩。从总体上来说,不同母质砖红壤的pH值对氨挥发的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耐寒性桉树早期选择:Ⅱ.巨桉种源和家系幼林生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造林17个月后巨桉的12个种源,80个家系的树高和地径生长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巨桉家系幼林种源间,家系间树高和地径生长差异显著;树高和地径生长相关密切,5号和33号家系树高生长最优,其次是9,63和75号家系,地径生长以5,33和75号家系最优,其次是6,9,14,25,36,41,45,63,64,70,77和80号家系,该研究为巨桉种源和家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海南岛琼北地区砖红壤中Pb可溶态含量及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Pb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对砖红壤中Pb可溶态含量及分异有显著影响;从不同成土母质砖红壤发生层来看,Pb可溶态在花岗岩砖红壤、砂泥岩砖红壤及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富集于心土层,在砂页岩砖红壤中富集于底土层;不同成土母质砖红壤中,花岗岩砖红壤中Pb可溶态含量最多,砂页岩砖红壤中含量最少;从分异程度来看,Pb可溶态在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分异程度最大,砂泥岩砖红壤中分异程度最小;从砖红壤上典型植物木麻黄来看,Pb主要分布和累积在木麻黄的叶中;就Pb单项指标的污染评价而言,琼北地区砖红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省儋州林场刚果12号桉(Eucalyptus ABL12)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刚果12号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分布规律及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剖面上,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垂直变化,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3大类菌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数量还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最大值一般出现在9、10月份;各样地中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桉-豆科牧草>桉-禾本科牧草>纯桉林,且土壤微生物类群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经过桉树-牧草间种后,桉树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性质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以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缓释氮肥在4种砖红壤中的氮素转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添加尿素相比,25℃下添加缓释氮肥的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花岗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中的铵态氮最大值分别减少52. 38%、40. 58%、38. 47%、50. 33%,硝态氮最大值分别减少52. 06%、15. 02%、26. 01%、12. 25%,相同培养时间同一砖红壤中缓释氮肥的供氮量显著小于尿素。温度升高能够促进缓释氮肥的氮素转化为铵态氮和硝态氮,加快缓释氮肥氮素的释放速率,增加缓释氮肥氮素供应量。表明,与尿素相比,缓释氮肥的养分供应更为缓慢,可延长养分供应时间,有利于减少氮素损失;另外,25、35℃条件下均以花岗岩砖红壤中缓释氮肥的供氮量最大,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缓释氮肥的供氮量最小。  相似文献   

15.
郭清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5-166
在沿海沙质土壤开展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试验研究,并以柠檬桉作为对照。研究表明,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成活率82.0%-98.0%,4 a生时保存率64.0%-90.0%;三种桉树生长量超过柠檬桉,其中巨尾桉生长最快,4 a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柠檬桉大78.3%、93.6%和578.1%;三种桉树受风害较轻微,风斜比例为5%-19%,而柠檬桉受风害比例达86.2%。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可应用于沿海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6.
优良的薪材树种,应该具备生长快、萌生力强、生物量大、热值高的特点。本文根据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推荐以下树种,以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需要。热带优良速生薪材树种有尾叶桉、刚果12号桉、斑皮桉、细叶桉、赤桉、马占相思、大叶相思、雷林1号桉和窿缘桉。年生长树高1.7~3.0米,胸径2~3厘米,年均生物量鲜重2.0~3.3吨/亩,年利润53~167元/亩,抗性和萌芽性强。华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必须采取集约经营措施(机耕全垦、施肥、加强抚育管理)才能速生丰产。初植密度以1×1米最佳,营造桉树×相  相似文献   

17.
不同桉树品种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6-177,197
针对福建省云霄县丘陵山地桉树品种单一的现状,2006年开展了尾赤桉-9224、雷林1号桉-SH1、尾巨桉-EC4、尾叶桉-新U6、赤桉2号、刚果12号桉-W 5、莫氏1号-M1、尾细桉-LH1、尾叶桉-旧U6等9个桉树品种栽培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和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桉树品种除了尾细桉-LH1成活率较低外,其它8个桉树品种成活率都在88%以上,尾巨桉-EC4和莫氏1号生长量显著大于其它7个桉树品种,年高生长量4m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在云霄县丘陵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巨桉纸浆林的生长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五年生巨桉林在不同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巨桉林分生长最好的是洪雅试验区密度为1665株/hm2的林分;在不同的密度试验中,密度越大,林分蓄积量越高;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密度越大,树高和胸径越小;林分生长与林地土壤中全N、全K以及有机质等养分的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黄冕林场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施肥处理以及不同施肥量进行试验,探讨施肥处理和施肥量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施肥量为0.75 kg/株集中施肥的效果最佳,生长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经济效益也最高。而施肥量为0.5 kg/株集中施肥次之。综合分析,每年集中施肥1次,连续追肥3年,每次追肥量为0.5~0.75 kg/株的桉树生长效果最佳。此研究结果为桉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雷州半岛与海南岛砖红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由玄武岩和浅海沉积物发育形成的砖红壤的养分含量比海南岛的高,尤其是速效养分含量。而由花岗岩和砂页岩发育形成的砖红壤各养分的含量与海南岛的相比,有高有低。两岛砖红壤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十分有必要加以合理地开发利用,特别是对地力较低的海南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