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温度低,平菇菌丝生长慢,采取增加石灰用量、直接装袋、增加接种量、多孔通氧、码堆发菌、提高棚温、定期倒垛等措施,可以保证发菌成功。一般20天菌丝长满菌袋,1个月左右现蕾,35天左右可采收鲜菇上市。  相似文献   

2.
1.菌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措施:①调整培养基含水量。②增加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腊。做好催蕾阶段室内保湿与通风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全氧发菌(纳米供氧膜菌种袋)技术在平菇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平菇中低温三级菌种全氧发菌技术与传统发菌(普通菌种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氧发菌的菌丝生长速度、3潮菇总产量分别为7.41毫米/天和704.35克/袋,与传统发菌比,全氧发菌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分别提高59.35%和31.94%。全氧发菌有利于提高平菇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一、菌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 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营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菌丝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农村新技术》2005,(1):12-12
密接种:即增加段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很快使菌丝浸透段木。段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干湿交替的水分运行能使段木内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菌丝深入段木吃料,从而加速段木成熟,减少杂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菌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原因:菌袋含水量偏低,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菌丝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以4个双孢蘑菇菌株As2796、W192、W136、W20为材料,观察其在杏鲍菇菌糠栽培基质上的发菌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4个供试菌株在杏鲍菇菌糠基质上均可发菌,表现最好的为W192菌株,其菌丝发菌速度快、长势强、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短(19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5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丝发菌速度较快,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0 d,发菌至出菇时间分别为46 d和47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较差的为W20,菌丝发菌速度慢、长势弱,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1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9 d。子实体表现最好的为W192,其菌盖大小适中且厚,直径为3.85 cm,厚度为2.16 cm,菌柄粗短,不易开伞,菇质最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盖厚度分别为2.13 cm和2.14 cm,直径为3.89 cm和3.25 cm,菌柄略细微长,菇质中等;较差的为W20,菌盖薄且小,厚度为2.10 cm,直径为3.13 cm,菌柄细长,菇质较差。W192产量最高,达到53.44 kg/m~2;其次为As2796和W136,分别达到46.73 kg/m2和44.43 kg/m~2;产量较差的为W20,仅42.53 kg/m~2。  相似文献   

8.
密接种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菌丝浸透椴木。椴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吸收和蒸发水分,干湿交替的水分运动能使椴木内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菌丝深入椴木吃料,从而加速椴木成熟,减少受杂菌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丁湖广 《新农业》2007,(9):52-52
3.严格接种发茵待料袋冷却至28℃以下时进行接种。严格消毒,无菌操作。接种后室温保持25℃左右发菌。发菌室要求避光、干燥,注意通风换气。经过25~30天的培养,菌丝即将走透袋底后,把穴口上的原有菌种块挖掉,使氧气透进袋内,加快菌丝生理成熟。然后移入消毒干净的菇房或野外阴棚出菇。  相似文献   

10.
刘鹏 《河北农业》2010,(11):11-12
<正> 平菇发菌采用层播微孔发菌工艺,菌袋堆垛发菌时,堆垛高度以3~4层为宜,而且层与层之间、袋与袋之间要保留一定的空隙,以便散热。发菌温度应本着在允许温度范围内宁低勿高的原则,这样一般经20~3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另外,发菌环境要清洁,发菌场所地面及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是一种名贵食用菌。但是.白灵菇栽培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选用合适的菌种外.发菌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由于许多栽培者不了解白灵菇菌丝的生长特性.采用与其他食用菌类似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常常造成菌袋不出菇.或者即使出菇其产量和品质也很低。针对白灵菇发菌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我们总结了一套发菌管理的关键措施和注意事项,供广大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相似文献   

13.
菌糠二次利用栽培秀珍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加工厂对废弃料的利用率,明确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秀珍菇的适宜比例,本实验以不同比例的杏鲍菇菌糠加入量代替新鲜培养料,与未加入菌糠的新鲜培养料进行发菌情况及产量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杏鲍菇菌糠可提高秀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的产量.当杏鲍菇菌糠含量为50%时,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和出菇产量均达到最高,比传统木屑、棉籽壳的袋料培养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可以利用杏鲍菇菌糠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秀珍菇使用。  相似文献   

14.
1、螨类俗称菌虱,分粉螨和蒲螨两种。蒲螨体小,肉眼不易看到,它们多在培养料表面上集中成团;粉螨体较大,白色发亮,不成团,量多时呈粉状。发生螨类害虫的香菇菌块,菌丝被咬食,严重时可将菌丝吃光。菌种中发生螨虫,可用棉塞蘸50%的敌敌畏塞上熏杀。发菌期间出  相似文献   

15.
菌丝后熟培养,是指菌丝完成初步发菌后,先不急于出菇,而是创造条件使之继续进行营养生长,延长发菌时间。延长菌丝后熟期获取大幅度增产的理论依据是:出菇的多寡,是以菌丝数量为前提的,菌丝数量越大,出菇量越多,二者呈正比关系。众所周知,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除了营养、水分等物质  相似文献   

16.
春季气温低.平菇菌丝生长慢,采取增加石灰用量、直接装袋、增加接种量、多孔通氧、码堆发菌、提高棚温、定期倒垛等措施,可以保证发菌成功.菌丝20天长满菌袋,1个月现蕾,35天可采收鲜菇上市.  相似文献   

17.
四、发菌室的处理与菌丝培养 1.发菌室的处理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培养室的墙壁要求光滑平整,粉刷一遍室内,用干木杆搭好发菌架。室温升到30℃,保持24小时,使室内的杂菌孢子复活,用0.2%多菌灵溶液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喷湿一遍,室内空气湿度保持75%。每立方米空间用15克硫黄,蒸,将复活的杂菌杀死,最后加温烘干室内墙壁和菌架。  相似文献   

18.
灰树花栽培,根据子实体发生条件,可利用空调栽培和自然栽培2种方法。自然栽培法分为菌床栽培和原木栽培2种。菌床栽培是将菌丝已走透的菌床埋入土中,并覆土入秋即可收获(通常是利用温室栽培中已出过一潮菇的发菌床)。原木栽培是利用短木条、木块、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并让其走透菌丝后埋入土中,覆薄土。自然栽培的灰树花较温室内栽培的灰树花,肉质厚韧、子实体表面色较深、香味较浓。  相似文献   

19.
一、平菇:"打孔增氧"不可过度 为了促进平菇发菌,菇农大多采取后期打孔增氧的方法.但很多菇农打孔过多,出现"烧菌"现象,即菌袋内的菌丝因高温而被烧坏.由于平菇采用生料栽培,尤其是在菌丝发满半袋之前,如果打孔过多,在氧气含量充足的情况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导致料温升高,当菌袋料温高于35℃时,就会造成"烧菌".对于使用生料栽培的平菇,菌袋有以下3种打孔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林文 《北京农业》2003,(2):13-13
由于春季环境温度低,菌丝生长慢,而菇农又想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石灰拌料时增加石灰用量,由3%提高到5%.使拌好的pH值在8~9之间,即可抑制杂菌生长,又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 2.直接装袋生料拌好后不经发酵直接装袋.这样能使袋内培养料产生较多热量,从而加快发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