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前,我省现有机井4万6千多眼,已配套4万4千多眼,已有4万眼机井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占配套机井的90%。现将我省实行机井管理责任制的几种形式和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供各地参考。一、大队统管,实行“奖罚”责任制。在大队统一领导下,由机泵手同大队或生产队签订合同,采取:一定任务,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眼机井应负担的灌溉面积。二定灌溉水费标准,一般每灌一亩收水费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60年代开始发展机井,进入70年代,在遭遇连续干旱灾害的情况下,国务院确定把北方机井建设纳入国家计划,作为一项重点农田基本建设来抓.十多年来,北方地区机井建设和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已建成配套机井236万多眼,配用动力达2000万千瓦,年提取地下水350~400亿立方米,发展井灌面积达到1.63亿亩(其中纯井灌面积为1.3亿亩),占这一地区总灌溉面积的1/3.机井建设对改变“南粮北调”的局面、改善和开辟缺水草场、发展牧区水利、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市农用机井始建于1952年,经过39年发展,现有农用机井9.22万眼,其中配套机井8.53万眼。井灌面积395万亩,占全市水浇地面积的75.4%,机井效益十分显著,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六五”以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削弱,国家对机井建设投资减少,机井更新资金短缺,坏井不能及时修补,机井数量减少,造成井灌面积  相似文献   

4.
我省的机井建设自1973年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截止1986年底,全省配套机井已达到57.8万眼,装机76.78万台,配套功率623.43万千瓦,年提取地下水110亿米~3左右,井灌面积共4200多万亩,约占全省灌溉面积的80%.井灌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前些年建设的机井多数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和合理的配套选型,加上灌溉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井灌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自1937年起我国把开发利用地下水作为改变北方地区农业生产面貌的一项重要措施,北方17省、市、自治区的机井建设已成为这一地区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配农用机井200多万眼,在机井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推动今后机井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水利电力部农田水利司于1983年8月组织北方地区的水利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30多个单位近40人,成立了“农用机井技术规范编写组”。《农用机井技术规范》是农用机井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法规,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搞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使用离心泵的情况来看,由于出水管口装成“高射炮”型式;机泵配套是“大马拉小车”;吸水管路进气;水泵长年失修;机井淤垫等等现象,造成了能源浪费。因此,尽管水泵效率高,但因使用不当,也不会获得好的经济效果。下面介绍离心泵在使用中节能的几种简便易行的办法。一、改变“高射炮”式出水口目前不少单位安装的水泵出水管口,高架于出水池水面以上。这种“高射炮”式的出水管口,既浪费了水头和功率,又增加了油  相似文献   

7.
一、机井现状及存在问题据1982年河北省水利厅对全省农用机井普查结果,截止到该年年底配套机井达到502,655眼。这些配套机井按所配套的动力分类,其中使用柴油机的157,785眼,使用电动机的246,883眼,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双配套的97,987眼,它们各占配套机井总数的31%、49%和19%。这些配套机井按所配套的水泵  相似文献   

8.
张云 《农电管理》2003,(1):39-39
河北省巨鹿县电力局以科技为手段,加大电网科技含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农业排灌用电传统计量方式急需改革巨鹿县共有机井1900多眼,机井排灌用电占全县用电的58%,但是,因为农村机井手不受电力部门管理、农村机井水电配套设施所有制形式多样、计量装置老化、记录电量工作繁琐等因素,导致机井用电收费混乱。二、使用多卡表从根本上卡住了乱加价要解决排灌用电收费混乱问题,必须依靠科技手段从源头抓起。巨鹿县电力局与北京博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于1997年下半年联合研制出预付费多卡电能表…  相似文献   

9.
我县吴海大队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实行了水利管理责任制,在节油节电节水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井、机实行责任制、油料实行“三统管”。这个大队目前实行的是分作业组,专业承包,大队统一核算的制度。在机井机械的管理上实行“五定一奖”,即:定机井、定机电设备、定灌溉地块、定油料消耗、定司机手,全大队七眼机井,全部配套包给定七名司机手,要求机手做到“四管”,即管机、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于枣强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致使配套深井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泵的出水量减少,机井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浇地成本增高;更换水泵增加对农业的投资,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削弱农业发展后劲。为此,我们在对配套深井调查、研究、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革新。根据我县配套深井的具体情况,技术革新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的: 一、潜水电泵加“尾巴”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当前,潜水泵已广泛应用于机井提水,在现有配套机井中,有半数以上的机井已配套潜水泵运行。以河北省衡水地区为例,全区16000眼配套深机井中,已安装万台潜水泵提水,配套功率为15万千瓦,年耗电1亿度以上。潜水泵用电是当前耗能大户。  相似文献   

12.
聊城地区是我省重要的机井灌区,井灌面积540.7万亩,占全省井灌面积的12%。1989年聊城地区组织各县水利局和有关乡镇对全区的机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普查。笔者就其机井现状部分的普查情况,结合目前我省机井建设的实际和“八五”机井规划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我县去冬今春在水利建设运动中,本着拦蓄地上水与开发利用地下水相结合的精神,不仅大干了库、渠、塘、堰、坝,而且大搞了机井建设,为全县实现井渠灌溉双保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我们从1956年春开始下深泉打机井,起初用“五六”打井法打一眼机井需要一千多个劳动日,又加之农业社的范围小,力量薄,不能大批兴建,直到1958年春,全县才打成机井47眼,人民公社化后,特别是去年12月份以来,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鼓舞下,在抗旱浇麦运动推动下,开展了机井建设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机井建设速度便飞速猛长。今年1月份就完成313眼,2月份完成1,914眼,最高日进度  相似文献   

14.
当机井规划数字和设计井深确定之后,就要进行机泵选型和配套。机泵选型和配套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机井正常使用和充分发挥水泵的最高效益,若水泵选配过大,会使机井超量开采,加大地下水流速,发生涌砂,以至造成机井报废;过小则出水量小,不能充分发挥机井效益。机泵选型与配套的原则是:使水泵的流量和扬程,要同机井的设计出水流量和扬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北方地区地面水源严重不足,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五十年代即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六十年代普遍发展机井,1971至1972年,在遭遇连续干旱灾害的情况下,又有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机井建设概况及其经济效益1973年以来该地区机井建设的主要成果是:(1)扩大了灌溉面积,促进了农业高产稳产.北方十七省、市、自治区有近十亿亩耕地,其中平原占60%.几年来建成配套机井220万眼(其  相似文献   

16.
面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而各地又乱打井、乱收费等管理混乱的情况,山东省寿光县水利局几年来,本着“重科学,求实效,搞好规划布局,抓好机井和打井队的管理,提高成井质量”的原则,狠抓了机井的建设与管理,使全县的机井建设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走出了一条科学管理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在陆兴县曹王镇水利站有关同志的协助下调查了解,测试9眼机井中(见附表),有7眼井都是搞的“机电双配套”。通过实践证明,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夺取丰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些严重问题:能耗多,效率低,费用高,农民的负担重。通过  相似文献   

18.
<正> 河北省衡水地区目前有机井42740眼,其中配套机井40483眼。机井装置固定资产达8亿元;机井配套动力50万千瓦,年耗电1亿度左右,耗柴油2万吨以上。开灌面积达385.75万亩,占全区水浇地面积的80%以上。机井已成为全区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的  相似文献   

19.
望都县从1982年底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针对本县机井、机具及配套设施条件较好的情况,对全县机井全部实行承包责任制,其形式有: 1 专业队承包责任制机井所有权归集体,经营管理权归承包专业队。由村将配套好的机井和防渗工程承包给专业队,签订合同,规定制度;专业队负责全村机井机具的管理和浇地工作,实行  相似文献   

20.
浅谈农用机井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菏泽地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 ,主要的农田灌溉方式以井灌、引黄灌溉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近年来 ,特别是进入 90年代 ,由于降水偏少等原因 ,黄河出现多次断流 ,单纯过分地依赖引黄进行农田灌溉已不现实。因此菏泽地区及时扭转农业灌溉思路 ,提出了“以井保丰 ,以河补源”的路子 ,农用机井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农田灌溉用水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多年实践证明 ,大力发展机井建设 ,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菏泽地区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1 机井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菏泽地区属黄河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