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副结核ELISA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牛副结核病ELISA诊断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抗原。被检血清以高压粉碎草分枝杆菌吸收原进行吸收。该方法的敏感性76%,特异性97%,通过对2483头奶牛进行检测,检出率为6.1%,并与常规的补反和变态反应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牛副结核ELISA可以替代补反,做为检测牛副结核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
牛副结核病也称牛副结核性肠炎,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持续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为特征的慢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牛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危害。对该病进行深入了解并进行有效防控,对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危害、诊断、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基于此提出在未来的防控实践中,牛场要切实做好相关防控工作,政府要加强防控规划,从上至下形成科学有效的综合性防控体系,以减少该病的发生并严格控制该病的传播,从而将该病对畜牧业及公共卫生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奶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早期,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病程后期出现渐进性消瘦、淋巴结肿大、顽固性咳嗽等特征。PPD试验是测定奶牛结核病的标准方法,但易受感染分枝杆菌的类型、菌素质量、判定标准及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差。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能比PPD试验更有效地检出结核病牛。 我们自1997年以来,应用标准牛型PPD,对市内四个规模奶牛场进行了4861头次的结核病检测,并在2000年11月对鄞县永盛奶牛场的79头奶牛及宁波市牛奶公司第二牧场新近购入的89头奶牛采用克隆化抗原检测血清结核病抗体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中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8头奶牛,再以PPD试验加以对比检测。对其中变态反应比较典型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解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牛产奶量下降、渐进性消瘦、慢性卡他性肠炎、持续性腹泻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给畜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公共卫生安全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为提高养牛行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肉类、奶类食品的需求,促进牛养殖业的全面发展,现就该病的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牛副结核病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反刍兽为主的慢性传染病。 1 988年在大庆地区首次揭示本病以来 ,至 1 999年 6月 ,5个牧场 2 9个养牛队中发病 1 3个队 ,占44.83% ,共检出奶牛副结核病 1 0 0例 ,现将对该病诊断与防制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诊特征 最初临诊症状下颌间隙水肿 ,进而出现间断性腹泻 ,以后变为经常性顽固性下痢。排泄物稀薄、恶臭 ,含大量气泡 ,严重时排水样便呈喷射状 ,粪便中带有粘液和血液凝块。精神尚好 ,眼球下陷 ,经常躺卧 ,呈渐进性消瘦直至骨立感。对症用药下痢可暂停 ,停药即复发。体温无变化 ,病牛不爱吃或拒食…  相似文献   

6.
刘国华 《兽医导刊》2022,(5):106-107
副结核病是由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引起的慢性疾病,会感染多种反刍动物.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十分复杂,该病在牛中的临床表现和经济影响可能因畜群管理、年龄、感染菌量和疾病流行情况等因素而异.此外,在控制牛副结核病方面还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如缺乏准确可靠的诊断检测方法.尽管如此,全球仍致力于控制牛副结核病,因为该病对养牛羊可造成...  相似文献   

7.
8.
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牛的副结核病常导致感染牛的慢性增生性肠炎,以及体重、产奶量等生产性能下降,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人们常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定期对牛群进行监测、淘汰活动带菌期的牛、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采用生物安全防控等措施比较有效地避免了副结核分枝杆菌在牛群中的传播。文章主要从副结核分枝杆菌背景,牛副结核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牛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牛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性、顽固性肠炎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是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慢性肉芽肿回肠炎,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皱褶。除常规的临床诊断外,牛副结核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法。牛副结核病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本病潜伏期长,传播快,加之人工培养副结核分枝杆菌难度又高,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加快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对其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牛副结核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抗菌药物对奶牛结核病PPD试验结果的影响,对PPD实验阳性牛,用一定剂量的链霉素并加以地塞米松进行刺激,结果发现:犊牛(≤1岁),转阴率为35.3%,88.2%的牛皮差减小;青年牛(≤2岁),76.7%的牛皮差减小;成年母牛(≥2岁),42%的牛皮差减小。这说明使用一定剂量和疗程的抗菌药并加以激素,能够明显影响PPD试验的结果。因此在检疫前要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牛副结核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副结核分枝杆菌C-2染色体的ISMav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牛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246 bp,与预期扩增序列同源性为99.6%。该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强,不能在非副结核分枝杆菌 DNA中扩增出条带;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的DNA含量为1 pg。该检测体系的成功构建为牛副结核病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已构建的副结核分枝杆菌C2株DNA基因文库的基础上,应用正、反向杂交试验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特异性片段PTP31,以光敏生物素标记制成DNA探针。用此DNA探针以及粪检菌和ELISA三种方法分别对32份副结核菌素(PPD)变态反应阳性牛粪便及相应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47%(15/32)、56%(18/32)和34%(11/32)。对随机采集的276份牛粪便及血清样品,3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0%(27/276)、13%(36/276)和7%(79/276)。本研究结果表明,DNA探针与粪检菌呈现正相关性,DNA探针比ELISA方法能够检出更多的阳性数。  相似文献   

13.
牛副结核检疫中的非特异性干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犊牛接种各种分枝杆菌,然后以副结核PPD进行变态反应试验,观察各分枝杆菌感染对副结核变态反应的干扰;从各种分枝杆菌感染牛群采取血清进行副结核ELISA检测,以观察各分枝杆菌血清对牛副结核ELISA的干扰。结果:多种分枝杆菌,特别是鸟胞内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的感染可干扰副结核变态反应;部分结核牛血清干扰副结核ELIS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Löwenstein-Jensen medium with mycobactin, cyclo-heximide, penicillin, and chloramphenicol, and enriched with sodium pyruvate, was compared with an ordinary L.-J. medium with mycobactin. Faeces samples from cattle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M. paratuberculosis were cultured on both media. The improved medium gave 11 % more positive cultures and 90 % more colonies. Of the positive cultures 97 % showed detectable growth after 8 weeks of incubation, and the contamination rate was reduced to 0.4 %. By culture of faeces samples from naturally infected cattle the improved medium identified 23.2 % more infected animals than the basic medium, mostly due to a reduction of the contamination rate to about 3 %.  相似文献   

15.
梅花鹿副结核病病例报告与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19日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一养鹿户饲养的梅花鹿有3头相继死亡,患病鹿死前数日持续腹泻、消瘦。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原菌学检查,确诊3头鹿所患为副结核病。并针对该病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牛布氏杆菌外膜蛋白OMP31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牛布氏杆菌样品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602 bp,与预期扩增序列同源性为99.7%;该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强,不能在非布氏杆菌 DNA中扩增出条带;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的DNA含量为0.9 pg/μL。该检测体系的成功构建为牛布氏杆菌病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3种方法检测结核污染牛场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牛结核变态反应、牛结核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和ELISA3种方法,同时检测结核污染牛场的498头份牛血清。结果发现,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28.3%)。Dot—IGSS居中(27.3%),ELISA最低(17.2%);变态反应与Dot—IGSS和ELISA的符合率较差,而ELISA和Dot—IGSS具有较好的符合率;在变态反应阴性牛中,仍然检出了部分Dot—IGSS和ELIsA阳性牛。由此认为,先以变态反应检疫牛群,再随之实施抗体检测,会更有利于结核污染牛场的净化与防制。  相似文献   

18.
为协助新疆某副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奶牛场抑制该病的流行,2014-2015年间采用副结核分枝杆菌(MAP)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牛场的965头牛进行了4次血清抗体检测,并通过淘汰部分阳性牛控制该病的流行。结果显示,在两年内累计检测出297头阳性牛,检出率为30.78%(297/965)。首次检测发现104头阳性牛,检出率为13.51%(104/770)。淘汰处理后,间隔3个月再次检出2.91%(19/652)的阳性牛,再次淘汰阳性牛后进行了两次监测,其中间隔11个月时检测阳性率为7.55%(41/543),间隔17个月时检出率为33.33%(171/513)。同时,检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牛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在4~5岁检出率最高,而0.5~1和7~8岁牛中检出率较低。统计分析发现,在副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奶牛场开展该病的控制或净化时,检测和主动淘汰的间隔期设置为3个月时的控制效果优于11个月和17个月(P<0.001)。虽本次处置未达到预期目标,但根据检测数据和处置措施效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数据,初步制订了牛群副结核病流行程度的划分标准和防控、净化方案。本研究将为牛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案例借鉴和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19.
微量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牛、羊副结核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副结核病补体结合试验操作规程”方法(简称常量法)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简称微量法)检测3677头进口牛羊的副结核病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量法和微量法的溶血素效价测定值相同,补体效价测定值近似,阴性血清对照、抗原对照、补体对照、红细胞对照、血清抗补体结合对照结果均相同,阳性对照血清效价微量法比常量法提高1个滴度,被检血清的阳性检出率微量法高于常量法。比较37℃水浴及37℃恒温培养箱环境下的微量法补体结合试验结果,溶血素效价、补体效价、各项对照试验结果完全相同,被检血清在37℃水浴反应更加充分。比较用变态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检验3677头牛羊副结核病的结果、以及用补体结合试验、变态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同时检测2024头牛的结果,发现它们的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20.
旨在建立一种检测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BPP)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于该病的监测。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BPP的病原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国内分离株Ben-1株的全基因组进行分析,选取脂蛋白rP0308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一系列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基于rP0308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6%,与牛支原体、牛鼻支原体、无乳支原体、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结核分枝杆菌等阳性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变异系数在2.41%~6.03%,批间变异系数在2.94%~6.59%,重复性良好。利用本方法和商品化的cELISA试剂盒分别对实验室保存的1 64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的阴性符合率为89.1%,阳性符合率为79.2%,总符合率为88.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