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减少造林成本,结合淮北市气候特点,淮北市各级林业部门在石质山绿化过程中大量采取了雨季造林的办法来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石质山植被恢复,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根据本人年多来从事石质山绿化定向育苗经验,针对淮北石质山场实际,介绍了侧柏、黄栌两个石质山绿化乡土树种容器育苗技术,以期为立地条件类似的地区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全市造林绿化的成活率,不断提升生态建设质量。经过多年的摸索、试验、观察,作者系统总结了蚌埠地区不同的造林绿化立地条件和主要苗木栽植品种的选择及如何科学确定栽植的最佳时间。说明造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栽植最佳时期的确定对造林绿化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周口市川汇区立地条件,提出当地村镇造林绿化模式、树种选择、整地方法、配置模式等,以供平原地区村镇绿化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互助县威远镇的自然条件和立地状况,探讨不同立地条件下绿化造林技术,以提高当地的绿化造林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推进,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成为灭荒攻坚的主战场。由于立地条件差,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导致造林成活率低,制约了造林绿化步伐。采用石质山区侧柏综合抗旱造林技术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快了荒山绿化进程。1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6.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造林成活率是巩固造林成果的重要手段。造林成活率偏低,造林质量不高,始终是制约造林绿化事业发展的一大难点问题,而且也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下面就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谈些看法。1、从做好造林设计入手,坚持适地适树造林前,通过对造林地区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等进行实地调查,编制造林技术方案,作为施工的依据,真正把造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造林设计要以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为依据,根据地形地势、气候、  相似文献   

7.
喀左县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低,营造水土保持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喀左县困难立地水土保持林造林技术,包括整地、树种选择、造林、病虫兔害防治、抚育及后期补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类似立地条件地区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柽柳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柽柳覆膜和露地扦插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针对当前银北地区盐碱地多、荒滩地多、造林立地条件差的现状,柽柳是本地造林绿化的当家树种、特色树种和先锋树种,因此,培育合格的柽柳苗木以提高造林质量是因地制宜,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急需。  相似文献   

9.
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结合近年来昌平山区绿化造林建设经验,在系统梳理山区造林立地条件和植被资源的基础上,划分了丘陵台地区、山谷沟峪区和深山区3个立地类型,并根据具体的立地环境,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物配置模式以及树种选择等,为北京山区造林生态建设工作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0.
石质山地由于立地条件较差、造林难度较大、造林成本较高等,一度不被各个地方作为造林绿化地点。但是,由于现有造林空间越来越少,推进石质山造林绿化也成为森林覆盖率提高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萧县石质山地绿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深入剖析导致萧县石质山地绿化成效不明显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石质山地绿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城市边缘的浅山区是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生境的交接缓冲区,也是人居环境面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脆弱性较高的区域。相比通过工程方法降低浅山区中自然灾害威胁,防灾林选址规划作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可以恢复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并有效降低灾害风险,提高人居环境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与适应力。  方法  本研究提出一种人居环境安全视角下的泥石流防灾林造林选址评价体系,并评估规划的防灾林对降低人居环境中泥石流风险的有效性。基于多准则决策法(AHP),将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的泥石流敏感性预测结果作为泥石流风险因子,识别具有降低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的泥石流流域内适宜造林位置作为环境因子,同时结合造林可行性因子,叠加3类因子分析出高风险且高适宜的造林区域。通过对比造林前后泥石流敏感性与人居点危险性评价造林的减灾效益,指导北京市浅山区泥石流防灾林造林选址。  结果  研究选取了118.50 km2的造林区域,主要分布在密云水库周边地区、怀柔区、昌平区以及房山区,呈现以零散斑块形态分布在人居点上游的特征。造林后泥石流易发区面积减少了117.45 km2,位于泥石流易发区的人居点个数减少了51个。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提升人居环境泥石流抵抗力的防灾林造林选址评价体系,通过基于自然系统的方法降低山区自然灾害风险,提升浅山区人居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系统健康与人居环境安全,并为北京市百万亩造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多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红锥不同类型苗木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立地条件和苗木类型对3年生红锥林分保存率及生长量指标均造成显著差异影响。不同处理中,保存率最高的处理为R1和R2,树高最高的处理为R1,胸径最大的处理为R1和L1,立木材积最大的处理是R1。分别分析立地条件和苗木类型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可知,立地条件相同时,容器苗造林效果优势明显,但容器苗的这种优势会随着立地条件改善而减弱;立地条件的改善可促进林分各项指标的提高,但立地条件较好时,立地的差异对林分保存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公路沿线一重山低立地级造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尤溪县境地内公路沿线一重山低立地级不同造林模式的林木生长、经济与生态效益等进行调查和定量评价,经AHP综合决策分析表明:在低立地级土壤条件下,不同造林模式综合效益的高低顺序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封山育林>杉木纯林.可为今后低立地级山地的人工造林和造林成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粤北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合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良好有效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有助于杉木健康快速生长,能节省资金,有助于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粤北山区杉木速生丰产林造林主要采取林地调查、林地清理、整地、施基肥与回穴土、栽植等技术,抚育主要采取除草、施肥等技术。时代不断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造林及抚育技术也要不断更新,本文通过介绍最新杉木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及抚育技术,希望能给粤北山区杉木造林及抚育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民勤干旱荒漠区选择老虎口、青土湖风沙口及关井压田区等5个造林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梭梭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对梭梭林的成活率、当年新枝长、树高及地径的影响差异性显著;栽植在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下梭梭的成活率、当年枝长、苗高和径粗的排序为:老虎口沙区(样地类型Ⅰ)〉关井压田区(样地类型Ⅴ)〉青土湖沙区(样地类型Ⅱ)〉沙区丘间地(样地类型Ⅲ)〉关井压田区(样地类型Ⅳ).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封山育林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封山育林是大面积绿化荒山和疏林山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传统性封育方式单一,经营粗放,成林率低。为提高封育成林率,浙江省自1984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定点、定期、定向”的封山育林67.354万hm~2,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论述了该省开展封山育林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以便进一步提高封育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为提高黔江区及其他相近地区开发利用野生草本花卉资源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渝东南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特点,采用Delphi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及Yaahp 10.1构建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结果]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由3个子系统的约束层和11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层构成,利用该评价系统对黔江区80种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菊、千里光、紫花地丁和酢浆草等野生草本花卉可作为黔江区乡村旅游示范带的园林绿化植物资源首选;龙芽草、鼠麴草、箭叶秋葵和圆叶牵牛等野生草本花卉也得到较高评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可用于黔江区城市及景区的绿化美化.[结论]构建的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可操作性强,符合地方实际,可作为黔江区及其他相近地区的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评价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陆良县终南山砂石山地造林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林业生产认为不能造林的砂石山地和立地条件极差的低产林地试验地多次造林改造挫败的才识以及近两年其它点上的试验情况,根据圣诞树的生态生物学特性,采取超常规的方法,研究了无机肥的合理配施、客土造林时营养土的合理配制以及ABT3号生根粉的科学运用等3项新的技术措施,造林成效显著,为全县26700hm^2类似地类的造林摸索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要技术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开发利用新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深沟造林规格,为新疆干旱区风沙砾石戈壁区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深沟集水和覆盖造林效果指标,对4种规格的深沟集水效果、降雨后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及林木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60~80 cm为深沟造林的适宜深度,在此范围内,造林沟越深,集水和蓄水效果越好;60 cm深沟结合秸秆覆盖林木生长量达最大.[结论]适宜深度的开沟造林给林木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能有效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闽北山区中等立地条件下采取系列化组装配套的造林技术措施,营造的杉木试验林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试验林(幼林阶段)历年生长量均超过杉木速生丰产林福建省地方标准。文章指出了该试验林的营造已取得良好效果,其系列化组装配套的造林技术措施是可行的,并且对试验林的投资和效益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