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我县棉花苗期病害发生普遍,最常见的棉花炭疽病和立枯病是造成棉苗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棉花苗床栽培中,由于水、肥、热等条件适宜,容易形成高脚苗,降低棉苗素质。为此,笔者于1989年进行本项试  相似文献   

2.
棉苗立枯病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是引起土传病害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我国棉区发生普遍,寄主范围甚广。我国对R.solani引起的棉苗立枯病进行  相似文献   

3.
棉花营养钵育苗 ,如采用乙草胺播后芽前除草 ,极易出现药害 ,其症状与棉苗立枯病症状相似 ,均表现幼茎呈现黄褐色斑 ,严重时棉苗死亡。在生产上应予以区别诊治。1发生症状1 .1棉苗立枯病症状。在接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斑 ,日渐扩大 ,向内凹陷变成黑褐色腐烂 ,而使棉苗倒伏枯死 ,叶片极少受为害。1 .2乙草胺药害症状。整个幼茎表皮呈现黄褐色 ,部分子叶柄也出现黄褐色。药害较轻时 ,内部维管束为绿色 ,药害缓解后 ,可逐渐恢复生长。药害较重时 ,侵染维管束 ,导致茎秆枯萎 ,与棉苗立枯病症状极为相似 ,叶片也不受为害。2发生特点2 .1病源…  相似文献   

4.
敌克松防治棉苗立枯病效果好棉苗立枯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俗称烂根、黑根、腰折病等。此病在大部分棉区均有发生,而且较为严重,特别是低温多雨的天气,常造成烂种,烂叶和死苗,一不少地区常因立枯病发生进行补种、移苗,造成全因棉花生长不平衡。影响了产量,甚至...  相似文献   

5.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棉花》2007,29(1):38-39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红腐病等,其中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比较常见,对棉苗的危害也最严重.  相似文献   

6.
1999年、2005年桃江县一季晚稻发生了青枯死苗。调查表明,青枯死苗与气候条件、品种(组合)的抗逆性、气温骤变时所处的生育阶段、栽培管理措施、田型地貌等因素有关。提出了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组合)、健身栽培、灌水护苗、追施叶面肥等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棉花播种出苗期间,立枯病和炭疽病等引起的根病相当普遍,是导致烂种、病苗和死苗,造成棉田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五十年代以来,国内防治棉苗立枯病,使用五氯硝基苯与防治炭疽病的汞制剂混合(即五赛合剂)拌种,效果良好,多年来已成为我国防治棉苗根病的主要方法。近年,农药公害问题普遍受到重视,有机汞制剂由于对人  相似文献   

8.
棉花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角斑病等,4片真叶后有枯萎病,统称为棉苗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土壤带菌,为土传病害,遇低温高湿天气发病重。对于棉花苗期病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B t棉的大面积推广,覆膜面积迅速扩大,播种期提前,临清市近几年棉苗病害表现发生偏重,影响了棉花壮苗早发、产量及品质的提高。1苗病类型及症状临清市棉田发生的苗病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3种类型。立枯病可造成烂种、烂芽;出土后幼茎基部产生褐斑,后扩大凹陷、腐烂,严重时扩展到茎的四周,病部缢缩,棉苗枯死;子叶开始时产生不规则斑点,后破裂成穿孔。炭疽病可造成烂芽;茎基部产生红色纵裂条痕,然后扩大为棱形病斑,重者幼苗枯死,子叶病斑多呈半圆形,边缘红褐色。红腐病也可造成烂芽;出土棉苗根部受害,先从根尖变黄,逐渐扩至全根,…  相似文献   

10.
棉立枯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俗称烂根、黑根、腰折病等。由于棉立枯病菌适应范围很广,耐酸、碱性强,其初次侵染的病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菌丝、菌核,属土传病害,所以只有通过土壤杀菌消毒才能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包衣精棉种,其种衣剂对棉花苗期病害有一定的预防功能,但对棉苗立枯病却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1.
棉花移栽后僵苗不发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解决了棉花同前作争地争季节的矛盾,是棉花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但生产中常出现棉苗移栽后僵苗不发现象,给棉花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如何防止棉花僵苗、实现早栽早发,对于棉花优质高产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盆栽结合大田试验研究了内蒙古西部地区中碱低盐土、高碱低盐土和低碱高盐土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中碱低盐土,播种在高碱低盐土和低碱高盐土棉种发芽率显著降低,棉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株高和干物质质量也显著降低。低碱高盐土栽培棉苗的N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盐碱土栽培的棉苗,而K+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两盐碱土栽培的棉苗,严重抑制棉苗的生长;高碱低盐土的高pH促进棉苗Na+向叶片转运并抑制K+吸收和转运,进而抑制了棉苗生长,但这种抑制作用随棉苗长大而减弱,叶片中K+/Na+比与中碱低盐土相当;中碱低盐土最适合棉花生长。在中碱低盐土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4个棉花品种苗期生长发育正常并以当地主栽品种天元1号生长发育最快。  相似文献   

13.
杨磊 《江西棉花》1997,(2):32-33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植棉史上的一次重大改进,但是,在棉花育苗时能保证苗体质量,而在移栽后,棉苗却不能迅速生长,出现红茎到顶,叶片黄枯状态,亦即出现了僵苗现象。缓苗期延长,有的是部分棉苗出现,而有的是在整个棉田中出现,这样不但没达到早熟、增产的目的,反而还会出现减产、减收的现象。1.僵苗的成因分析移栽后出现僵苗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l病虫危害移栽前,棉苗在苗床就受到了苗病(立枯病等)和棉蓟马、蚜虫、官鳝象等害虫的危害,而没有及时防治,或移栽后,棉苗受到病虫的为害,造成了棉苗出现生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棉苗炭疽病、立枯病等的发生危害,是影响我省棉花一播全苗、早搭丰产架的主要矛盾。常年因这两种病害造成的死苗率为10%左右,若遇上久雨低温,部分棉地高达50%以上。为了控制苗病的发生,减少其危害损失,我们对种衣剂1号、粉锈宁等新农  相似文献   

15.
产品介绍     
中国农技推广网.cn重点推荐技术防治棉花烈性病虫害(防病虫、防早衰、一叶1~2铃,增产显著)1.浸泡棉籽和幼苗期。用奇农素1袋(10克)+50%多菌灵40克,加水5~7.5kg,可浸泡棉籽5~7.5kg。浸泡10小时左右,药液全部被吸收后播种,出苗快,苗壮整齐,显著防治棉苗烂根死苗。用奇农素1袋(10克)+50%多菌灵40克+尿素50克,加水15kg,可防治棉苗立枯病、猝倒病、棉根腐病等。防虫可加杀虫药。在棉花出苗后喷棉苗根部1~2次。2.壮苗促长,快速吸收营养,代替追肥混合液。用奇农素1袋(1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或硫酸钾100克+尿素50克,加水15kg左右。防虫可加杀虫药。…  相似文献   

16.
遮荫对棉花苗期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遮荫模拟麦套棉栽培条件,研究了在这种生态条件下棉株生长前期的形态表现,生长发育进程,抗逆生理化反应。结果表明,棉苗素质、棉苗形态、棉苗功能叶光合性能能叶光合,叶绿素含量,PSⅡ光化学效率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棉花苗期炭疽病,立枯病是引起我省棉苗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索有效的防病途径,1992年我们从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引进新型棉种包衣  相似文献   

18.
《江西棉花》2012,34(3)
1早放苗。晚堵孔当50%的棉苗出土后,子叶平展转绿时即可分批放苗,并掌握“晴天早、晚放,阴天全天突击放”的原则。若放得偏晚,棉苗在膜下待的时间过长,很容易形成高脚苗和病苗,且遇中午高温棉苗易受日灼而死亡。在土壤湿度较大时,晚堵放苗孔进行通风晾晒,是防棉苗发病的有效措施。2间苗、定苗棉苗基本出齐后应立即间苗,穴播的可留2株健壮苗,条播的间苗时要做到叶不挨叶。播种量小的可间苗、定苗一次完成。如果苗病较重或是盐碱地棉田,定苗时间应适当推迟,以出现3-4片真叶时定苗为宜。  相似文献   

19.
地老虎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移栽棉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地老虎为害,棉苗断茎率达2.03~3.74%。过去对直播棉地老虎采用毒土、毒饵等措施,都能收到较好防效。现在育苗棉于“立夏”前后移栽,此时棉苗2.6~3.1片真叶,地老虎处于高龄期  相似文献   

20.
棉苗病害的种类很多 ,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 ,其棉苗病害的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也不同 ,其中发病种类以炭疽病、立枯病为主 ,危害程度为北方大于南方 ,尤其是在遇到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时 ,可造成大量死苗 ,致使缺苗断垄 ,甚至毁种重播。因此选用合适的高效药剂是防治棉苗病害的当务之急。据报道 ,甲壳素对真菌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 ,尤其对立枯丝核菌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许多研究还表明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但其与杀菌剂互作对棉苗病害的影响还未见报道 ,本试验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