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喀斯特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以贵州省七星关区朝营小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水资源赋存特征、利用条件和供需平衡状况,结果显示:流域山地、谷地、洼地相间分布,地表起伏给水资源利用带来严重影响和限制;表层岩溶水可分为森林滞水型、溶蚀差异型和相对隔水型3种赋存类型;流域水源点共18处,枯水期流量不能满足人畜饮水需求;人居格局具有"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单一水源或者利用方式不能解决缺水问题。应因地制宜,采用屋面雨水收集、表层分散泉点多级集蓄、地下水堵截提水、长距离引水应急等方式综合开发,通过水池(窖)的调蓄,实现干旱期间同时有储存水源和泉点来水补充,保障流域人畜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2.
杨瑛 《中国水土保持》2002,(6):36-36,40
临汾市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兴建了多种形式的雨水集蓄工程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介绍了水窑、旱井、塘坝、蓄水池等工程的水利设计过程及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3.
解决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问题是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调查房山区大峪沟小流域的居住现状和污水问题,经方案比选后采用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工艺,并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方式。结合现状条件设计不同流程的处理工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域内的生活污水问题,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石质山区沟壑多功能治理开发模式是兴城市水土保持站建立的一种新型沟壑治理模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石质山区如何开展沟壑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快速发展经济开创了一条新路。介绍了石质山区沟壑多功能治理开发模式的内涵,全面阐述了该模式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和效益。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灌溉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2)高效利用雨洪资源,解决人畜饮水问题;3)发展舍饲养殖,带动各业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滇中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前后产流模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对滇中地区典型小流域——王家箐进行综合治理,对治理前后气象、水文资料进行观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采取水保措施不改变流域地下水的退却过程。(2)该流域产流模式是超渗—蓄满兼容的转换产流模式,治理前以超渗为主,治理后以蓄满为主,且有逐步向蓄满产流转变的趋势。(3)采取水保治理综合措施后,径流中地下径流含量增加,流域地下蓄水量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不同区域的小流域因自然、经济特征以及生态功能的差异,使得达到生态清洁小流域目标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所不同。在分析北京市山区功能定位、水土流失和农村水污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区域产业发展、生态破坏状况及其成因分析,将北京市山区划分为重要水源保护区、农地水土保持区、山地景观保育区等3种治理类型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区特点,提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山区小流域沟道治理保证行洪,协调当地景观,体现人水和谐和生态安全优先。通过对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恢复河道行洪宽度,保障河道泄洪安全,保护河道下游水质,改善河道沿线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以芦子水小流域为例,探讨山区小流域沟道生态和防洪安全相结合治理的模式,以期为同类山区小流域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宁都县小布镇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为目标,对传统的治理模式进行创新,从做好"一溪清水送小布"入手,坚持一个理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采用一种模式(按照"护山养水-治坡理水-入村净水-发展宜水"即"四水"新模式进行治理),通过建成三个片区(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区和宜水发展区)、形成三色文化(红色水生态文化、绿色水生态文化、古色水生态文化),构建了五位一体(水源保护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环境整治修复,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水土保持科普宣传)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发展之路。其主要经验是:科学选点,加强领导和部门协作,强化施工管理,强化科研和监测。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可为类似地区更全面有效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对白庄小流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利用VisualBasic6.0语言编制和建立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决策支持系统,并制定了白庄小流域的治理规划。根据治理开发规划,在太行山石灰岩山区建立了"顶梁截蓄、沟坡拦蓄、坡脚存蓄、蓄满疏排","三蓄一排"的完整的工程防护体系;围绕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这一目标,开展了优化种植、果林生态、品种嫁接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对白庄村畜牧业现状及内部生态系统循环机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找到了畜牧业发展的症结。决定流域内发展牲畜数量的2个因素:一是市场需要;二是流域内部植物的饲料转化量。针对太行山石灰岩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小流域在不同发展时期畜牧养殖业"以饲料量定牲畜,以市场定发展"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 众所周知,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户包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在世人面前的一项创举.尽管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但近年来,小流域治理仍存在下少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我国小流域治理建设质量存在下滑趋势,为此,认真剖析小流域治理建设质量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良策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创建小流域治理样板工程.1 小流域治理建设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1.1 规划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工程规划设计一般经历选项(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小流域实施规划、单项工程设计四个阶段,前两者是宏观的、原则上的报告,后两者则是具体的报告,是实施治理措施的依据.目前小流域治理规划中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后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