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更好的防治松毛虫,我们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份到山东省学习了利用病毒防治赤松毛虫的经验。并在我县用此种病毒(从山东带回的赤松毛虫病毒)作了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赤松毛虫病毒对落叶松毛虫亦能侵染,而且有明显效果,现将实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三种松毛虫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的松毛虫种类有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里、草丛里、石头下或聚集在树干基部越冬,春天上树为害。是我省森林中威胁最大的食叶害虫。为了正确地拟定综合防治计划,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经济有效地压低害虫的发生数量,我省于1982年开始了松毛虫预测预报的研究。做为松毛虫发生期预测的一种方法,松毛虫有效  相似文献   

3.
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毛虫是我国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在太原地区主要分布于天龙山、石千峰、阳曲县东西山区的油松与白皮松混交林内。据调查 ,太原地区发生油松毛虫近0 .4万 hm2 。该虫在太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在树皮缝隙、枯枝落叶层下 ,以及树木干基周围土缝、石块下越冬。根据上述特性 ,我们设计了以控制越冬幼虫为主 ,结合灭幼脲等对天敌影响较小的化学药剂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 ,增强松林自控潜能 ,逐步稳定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综合防治方法 ,“八五”期间控制油松毛虫灾害取得了良好效果。1 控制越冬幼虫的主要措施1.1 越冬幼虫分布状况根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赤松毛虫林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松毛虫严重危害油松、赤松、落叶松的正常生长,为了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林间开展赤松毛虫的防效试验。通过抽样调查卵期赤眼蜂寄生率、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对直接喷洒传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利用赤眼蜂为媒介传递该病毒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赤松毛虫卵期赤眼蜂寄生率比对照提高25%左右。直接喷洒CPV病毒的防效要优于利用赤眼蜂携带CPV病毒进行防治的效果,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20%、4.1%和4.0%,二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83~1989年秦皇岛市赤松毛虫预测预报资料,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对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以及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关联度较大的主导因子,分别建立了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的GM(1,1)、GM(1,N)预测模型,及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的GM(1,1)和GM(1,N)模型,并利用实测数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测定、调查了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不同时期的过冷却点及自然死亡率,分析了月平均温度、月最低温度与过冷却点和抗寒能力的关系,探究了越冬期的种群变动规律,为综合治理赤松毛虫,科学确立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系我国北方危害油松的主要害虫。根据它下树越冬、翌年春天上树继续为害的习性,掌握好越冬幼虫出蛰上树的时机进行防治,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于1983年3-4月,在北京市西山林场魏家村营林队,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进行了喷毒环的小面积防治试验,并对这两种药剂的残效期进行了观察,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赤松毛虫幼虫在幼龄期往往死亡率很高,现已逐渐明确,是由于捕食者给其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弄清捕食者除捕食活动外,更甚者是通过对赤松毛虫孵化幼虫群体的扰乱作用引起第二次死亡(通过物理接触使幼虫下落,这与1龄幼虫具有容易下落的习性有关)。特别是具有群集活动习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84—1986年3年时间,对赤松毛虫年生活史、各虫态历期、各虫态发生期、蛹重—携卵量的关系、幼虫及蛹的自然死亡率、幼虫食叶量、幼虫上(下)树规律等,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幼虫平均历期346天,上(下)树进度与气温关系密切,赤松毛虫不仅直接取食为害,还可造成松针死亡或折断,其蛹重—携卵量的关系为y=-54.9+148.3x(r=0.9612,S=±4.9),呈直线紧密相关关系。根据赤松毛虫年生活史及其活动规律,本文还提出了最佳防治期。  相似文献   

10.
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引进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日本引进赤松毛虫CPV对我国松毛虫属(Dendrolimus)的七种松毛虫以及棉龄虫有较高的致死效果。根据 RNA 电泳图谱的研究,赤松毛虫 CPV 与在中国松毛虫属上的各复制株是不同的。目前,我国已发现有三种 RNA 类型,日本赤松毛虫CPV 属第一型。JADP-CPV、JYDPW-CPV、CYDPW-CPV 等属于第二型,CGDP-CPV 离心所得的上带多角体属于第三型。类型Ⅱ、Ⅲ属首次报道。和其他CPV一样,JDS-CPV 只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对第一代3龄和5龄虫的 LC_(50) 分别为1.6×10~5CPB/ml 和3.3×10~5CPB/ml,对同代3龄虫的 LD_(60)为2.1×10~3CPB/虫。JDS-CPV 不仅对幼虫防效好,而且也影响幼虫取食、体重以及下代幼虫存活率。此病毒与BT混用可以减少针叶被害72—80%。在油乳剂中于4℃下保存197天,在水悬液中保存 5年,对此病毒活性无明显影响。以林间松毛虫作宿主可进行大量增殖。一头6—7龄幼虫平均可产多角体2亿个。  相似文献   

11.
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松毛虫的防治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质型多角体病毒 (CytoplasmicPolyheddrosisVirus ,简称CPV)感染赤松毛虫的室内试验和林地试验 ,分析研究CPV对松毛虫幼虫、蛹、成虫、卵、子代幼虫的数量不同程度的影响 ,得出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防治林地松毛虫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效果 ,为林区有效防治松毛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油松毛虫是油松林的毁灭性食叶害虫之一 ,发生严重的时候能将松针吃光 ,严重地影响了油松林的生长。如果连年受害时 ,会使松树枯死。根据油松毛虫下树越冬 ,翌年春天上树继续危害的生活习性 ,如果掌握好越冬幼虫出蛰上树的时机进行防治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 3月~ 4月份 ,我们在较大面积综合防治油松毛虫的同时 ,在灵丘林场用塑料布 (4.5丝厚 )围塑料环和用溴氰菊酯喷毒环进行小面积防治试验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2 .5 %溴氰菊酯、柴油 ,药油比例为 1∶ 15 ,每公顷用药、油混合液 1.6 kg(16年生油…  相似文献   

13.
油松毛虫是油松叶部的主要害虫,爆发时可将针叶全部吃光,造成大片的树木死亡。用20%速灭杀丁乳剂做防治松毛虫的试验,结果表明,速灭杀丁防治油松毛虫幼虫见效快、杀虫效果高,每公顷施药135g以上,施药7天后,幼虫死亡率可达99%以上。而且在药物有效时间内一般降雨对药效无明显影响。速灭杀丁虽选择性不强,同时,杀伤松毛虫天敌,但是在近年油松毛虫为害严重的情况下,选择适宜浓度、用药量,慎重用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拟青霉等真菌防治油松毛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应用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以及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防治越冬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s formis)。该虫在石块下、土缝、草丛或落叶层中越冬,而这些地方具有较高的湿度,适宜真菌侵染。上述两种真菌的孢子在5℃下可以萌发,粉拟青霉比白僵菌更适宜低温,因此适宜用来防治越冬油松松毛虫。秋季施撒于林地石块下的上述真菌制剂,过冬后在次年春季采回,经平板稀释培养计数,其中活孢子含量只稍有降低。在越冬期间,施撒菌剂的林地,越冬松毛虫死亡率约为70%。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灭幼脲1号对油松毛虫的毒力、幼虫的中毒死亡症状、松毛虫取食量及其对松毛虫幼虫期寄生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灭幼脲1号对松毛虫的胃毒作用很强,LC_(50)在2—9ppm之间(4—5龄幼虫);主要作用方式是影响昆虫的脱皮变态;用灭幼脲处理的幼虫,前4天的食叶量没有明显变化,以后食量下降明显;对松毛虫幼虫期的两种主要寄生天敌——松毛虫狭颊寄蝇和黑侧沟姬蜂的影响不大。可望作为松毛虫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赤松毛虫的生活史和幼虫发育龄期等问题,以往均记述为“一年一代,以4—5龄幼虫越冬,幼虫发育8—9龄”。经在鲁中南定点观察,赤松毛虫在此地以一年一代为主,少部分可在当年完成发育,成为非越冬幼虫;越冬幼虫9—10龄,非越冬幼虫5—6龄;一年中出现3次成虫羽化期。  相似文献   

17.
所述实验的实例为:为明了对安徽江淮林区的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施行白僵菌生物防治的效果,在宣州、凤阳不同的马尾松林地进行了该虫越冬前期(11~12月)和越冬后期(3~4月)施用白僵菌剂的防治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及其与之相关的因素分析,表明在安徽林区因受所处地带性气候的影响,不论在冬季或春季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效果均不理想。据此,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防治赤松毛虫初孵幼虫(亦叫蚁子)是防治赤松毛虫的一个关键时期,过去防治“蚁子”多使用化学药剂,不仅污染环境,使松毛虫产生抗药性,而且由于化学药剂能大量杀伤天敌,也会给害虫大发生造成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对太行山区飞播油松幼林内的油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在太行山区油松飞播林内1年发生1代,以4—5龄幼虫在树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上树危害。其越冬死亡率平均为11.42%。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其防治采用开林道进行化学防治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伏虫隆(Nomolt)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是当前协调综合治理较为理想的药剂。为了验证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于1987年,分别对美国白蛾和赤松毛虫进行了室内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1~2龄幼虫,室内试验有100%的杀灭效果;对赤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达84%。本文仅就赤松毛虫的防治试验总结如下。1 试验地点于1987年7~10月,在铁岭县李千户林场的11年生人工赤松林内选设试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