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岭及其以北黄土区草地群落地带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受海洋季风和湿润气候影响强烈的地区,草地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基本一致。但秦岭以北及其黄土区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减弱,出现了半干旱和干旱气候,植被向着草原方向发展,形成了这里特殊的地带性特征。秦岭地区自下而上为蒿类和禾草草地、禾草和杂类草草地、嵩草草地;秦岭以北黄土区自南而北为蒿类和禾草草地(草甸性)、禾草(草原性)和蒿类草地,蒿类和禾草草地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5类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应用直接测量与叶片面积-干重系数相结合的综合测定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3类草原植物群落与2类沙地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LAI)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各类群落的LAI均随生育期后移而增高;最大值通常出现于8月份。5类群落比较,草原类型-大针茅、禾草、杂类草群落和羊草、丛生禾草群落,其群落、单子叶纲群和禾本科群的LAI均较高;退化草原类型-冷蒿、小禾草群落,不仅其群落LAI显著降低,而且双子叶纲群和菊科群LAI的比例明显增大。沙地群落类型-杂类草、小禾草群落和沙蒿群落的LAI较低,但双子叶纲群和菊科群相对比例较大。各群落的主要种群LAI在本群落中所占比例依次为沙蒿种群>冷蒿种群>羊草种群>变蒿种群>大针茅种群。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盐碱化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的光碱斑、碱蒿斑块、芦苇斑块、碱茅斑块、虎尾草斑块、赖草斑块6种草地斑块植被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分析草地斑块土壤化学计量比对赖草草地在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对草地植被恢复与盐碱化草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草地斑块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地上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均为赖草斑块 > 虎尾草斑块 > 碱茅斑块 > 芦苇斑块 > 碱蒿斑块 > 光碱斑,Pielous指数大小依次为赖草斑块 > 虎尾草斑块 > 芦苇斑块 > 碱茅斑块 > 碱蒿斑块 > 光碱斑。以草地斑块的植被特征代表样点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得出造成不同斑块植物多样性特征分异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土壤碳磷比、土壤氮磷比、土壤容重和土壤碳氮比。可见,北方农牧交错带盐碱化赖草草地斑块的植物多样性特征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增加,草地斑块的植物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天祝高寒草甸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天祝高寒草句线叶嵩草草地(Kobresia capillifolia pasture)、莎草一禾草草地(sedgegrass pasture)、禾草一杂类草草地(grass-forb semi-artificial pasture)及珠芽蓼草地(Polygonum viviparum pasture)4块样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土壤的物理性状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孔隙度随时间无确定的变化规律;土壤空间结构变化规律明显,均表现出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规律。并且禾草一杂类草半人工草地的土壤容重小于其他3个样地,说明其表层土壤孔隙度增大,通气透水性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青藏高原东北部退化草地的科学恢复途径,以刚察县中度退化的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末期开展“3414”肥料效应实验,研究了不同配比氮、磷、钾施肥方案对退化高寒草原中各功能群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影响,建立肥料效应模型,力求寻找使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施肥比。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禾草类、杂草类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禾草类和杂草类生物量随氮肥施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磷肥和钾肥并无此规律性的变化。另外,禾草和杂草作为该退化草地的主要功能群,对草地总生物量的贡献率很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禾草-土壤反馈对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群落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4种禾草为材料,以甘肃马先蒿为主的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土壤为栽培基质,通过盆栽控制试验,分析了禾草生长对甘肃马先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采用FUNGuild和FAPROTAX工具分别对真菌和细菌群落进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禾草生长提高了土壤pH及铵态氮含量,使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禾草在甘肃马先蒿土壤中生长的株高、禾草碳、氮、钾含量、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度因禾草种类而异。不同禾草生长对禾草养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产生直接影响,禾草养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反馈作用对禾草生物量产生影响。本研究以期为甘肃马先蒿为优势种的退化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TM影像植被指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和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研究环青海湖地区三种草原类草地TM影像的植被指数特征。结果表明,紫花针茅草原、芨芨草草原、克氏针茅草原,消除土壤背景影响和适应草地植被密度变化能力更强的植被指数分别是NDVI、SAVI、MSAVI;同时在使用SAVI时,关键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土壤调节参数L,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土壤背景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此三种草原类型的最佳L取值。从而为该区草地类型的TM遥感识别分类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5类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直接测量与叶片面积-干重系数相结合的综合测定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3类草原植物群落与2类沙地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LAI)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各类群落的LAI均随生育期后移而增高;最大值通常出现于8月份.5类群落比较,草原类型--大针茅、禾草、杂类草群落和羊草、丛生禾草群落,其群落、单子叶纲群和禾本科群的LAI均较高;退化草原类型--冷蒿、小禾草群落,不仅其群落LAI显著降低,而且双子叶纲群和菊科群LAI的比例明显增大.沙地群落类型--杂类草、小禾草群落和沙蒿群落的LAI较低,但双子叶纲群和菊科群相对比例较大.各群落的主要种群LAI在本群落中所占比例依次为沙蒿种群>冷蒿种群>羊草种群>变蒿种群>大针茅种群.  相似文献   

9.
张宏 《草业科学》1999,16(5):9-14
对分布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禾草杂类草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动态,净第一生产力和光能转化率进行了研究,由于过度利用,该草地群落出现退化,一、二年生植物及对家畜有害植物的盖度占草地群落总盖度的50-60%。4-11月期间,其地上部生物量(DM)的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9月13日,为94.00g/m^2,草地群落地上部净第一性生产力(DM)为84.94g/(m^2·年),以能量计算,则为1225.63kJ  相似文献   

10.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N、P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N、P养分在土壤和植被中含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两种养分的总含量分布规律为沼泽草地型(ZZ)嵩草草地型(SC)〉珠芽蓼-嵩草草地型(Z+S)〉禾草草地型(HC),两种养分储量分别为N497.04kg/hm^2,P31.71kg/hm^2;生物量与养分储量分布规律一致;(2)东祁连山高寒草地±0~20cm土壤中,N、P储量分别为43.03t/hm^2和2.72t/hm^2;(3)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库是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养分储存库。  相似文献   

11.
经调查,呼伦见尔草地共划分为5类、9亚类、25组、52个草地型,其中以平原草甸、高平原和丘陵典型草原以及温性草甸草原为主(占其全盟草地面积89.96%)。根据农业生物气候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以草地类型为基础,从生产性(草地经营和发展方向)、生态系统性、现状和方向一致性以及政区性出发,将呼伦贝尔盟草地区划为四区,且附有1:400万草地区划图。文章对各区草地的自然特征、分布、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及途径,作了阐述和分析,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呼伦贝尔盟草地资源、发展“两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省境内广泛分布的温性草原类草地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该类草地区域分布规律及植被结构特点。认为温性草原类是青海省天然草地垂直带谱的基带草地,其分布范围东西跨越5个经度带,南北约跨越1个纬度带。分布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700~3500m,但在柴达木盆地及青南高原区海拔可上升至3900~4400m。草地植被组成每平方米牧草种类约为10~17种,以旱生丛生禾草西北针茅、疏花针茅、长芒草、芨芨草、青海固沙草等为优势种。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在利用上要做到保护和利用、建设和发展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南部,横跨暖温带和中温带,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了掌握草地类型分布及其植物区系特征,本研究基于气象数据和野外植物调查数据,对辽西低山丘陵区草地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其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伊万诺夫湿润度在0.3~1.2之间,辽西低山丘陵区属于半干旱区;温性草原类共出现436种植物,暖性灌草丛类共出现298种。根据优势种特征将温性草原类划分为3个草地型,暖性灌草丛类划分为4个草地型。温带分布型属在温性草原类和暖性灌草丛类中分别占59.40%和60.50%,远高于热带分布型的22.00%和20.20%,植物区系具明显的温带性质,暖性灌草丛类中广泛分布着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等热带分布型的喜暖性植物,成为草本层的优势种。温性草原类的植物区系丰富度指数为5.512,高于暖性灌草丛类的4.980,温带分布型和热带分布型的相互渗透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土壤沙化度对草地再生植物群落特征及生产能力的影响,为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的植被修复与重建提供借鉴。【方法】选择植被破坏的4个沙化土地(ND未沙化、LD轻度、MD中度和HD重度),经4年种子自由迁入与自然竞争生长后,测定再生植被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特点、功能群草种重要值和产量贡献率等指标。【结果】1)土壤沙化度对再生植物群落特征参数影响为基盖度>投影盖度>群落高度>群落密度>物种数,对优势种种类、种数与高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2)土壤沙化度对再生群落中功能群草种重要值及草地生产力有显著影响(P<0.05),重要值受影响为豆科草类>莎草类>杂类草类>禾草类,产量和贡献率受影响为莎草类>杂类草类>豆科草类>禾草类。LD、MD和HD产量和贡献率最大的分别为禾草类、杂类草类和豆科草类。3)土壤未沙化和轻度沙化草地具有植被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中重度沙化土壤的再生群落结构简单、生产力较低。【结论】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土地均可形成再生植被,土壤沙化度影响再生植被群落特征和草地生产性能,需依土壤沙化度采取相应的草地复壮...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东祁连山具有代表性的4类高寒草地样地珠芽蓼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和蒿草草地的优势牧草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分离方法,在9种优势植物根部分离得到28株真菌,经纯化、鉴定,19株分属于7个属,尚有9株待定。在已鉴定属中,镰孢菌为优势种,共8株,占28.57%;曲霉次之,共4株,占14.29%;青霉2株,占0.07%,其他属相对较少。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部入侵真菌较多,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ca)最少。  相似文献   

16.
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高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VC HR-768 便携式光谱仪测定围栏内、外不同退化梯度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以及该类草地退化过程中的优势种伊犁绢蒿(减少种)、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增加种)、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侵入种)和裸地的光谱反射率,为实现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的高光谱遥感监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近红外波段,特征种与裸地的光谱反射率为裸地>萹蓄>伊犁绢蒿>叉毛蓬。萹蓄光谱反射率对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反射特征影响很小。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冠层光谱反射率主要受伊犁绢蒿和叉毛蓬反射特征的影响,与优势种重要值成正相关关系,中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光谱反射率为围栏内>围栏外;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光谱反射率为围栏内<围栏外。  相似文献   

17.
经调查,呼伦贝尔草地共划分为5类、9亚类、25组、52个草地型,其中以平原草甸、高平原和丘陵典型草原以及温性草甸草原为主(占其全盟草地面积89.96%)。根据农业生物气候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以草地类型为基础,从生产性(草地经营和发展方向)、生态系统性、现状和方向一致性以及政区性出发,将呼伦贝尔盟草地区划为四区,且附有1:400万草地区划图,文章对各区草地的自然特征、分布、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及途径。作了阐述和分析。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呼伦贝尔盟草地资源。发展“两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18.
油蒿(Artemisiaordosica Krasch.)又名黑沙蒿、鄂尔多斯蒿,系菊科蒿属灌木,典型旱生沙生植物。油蒿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地带。概述了油蒿的自然分布、引种试种和应用过程、形态特征、植物分类和细胞学研究、生长发育、适应性和环境条件、建植技术及草地管理、虫害及其防治、营养价值,并介绍了同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以期为更好地推广种植和开发利用油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面积696.9万公顷,依据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可分为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及沼泽类等8类、38个草地型。主要由于水分、热量条件的变化,导致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在东半部以温性草原类为主,西半部以温性荒漠类为主。受地形地貌特征及海拔高度的影响,草地类型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从盆地中心至边缘呈现沼泽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或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或高寒荒漠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不同浸提液处理对几种禾草化感潜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甘肃马先蒿植株浸提液和粉末浸提液以及根区土壤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揭示甘肃马先蒿对人工草地退化的潜在作用,为退化高寒草甸恢复和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不同浸提液处理对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的化感效应,总体而言,粉末浸提液对5种禾草的抑制作用比整株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大。甘肃马先蒿整株浸提液和粉末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对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的化感潜力最大,对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Tongde’)最弱,而根区土壤浸提液对同德老芒麦的化感潜力最大,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最弱,对其它3种的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