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锐劲特防治甜菜象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试验方法, 探讨了锐劲特对甜菜象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 %锐劲特种子处理剂,种子、水、药为100 ∶100 ∶2.7 配比的处理, 田间试验防效为86 .8% , 室内试验象虫死亡率为97 .8% , 比甲基硫环磷处理分别提高15.5 % 和32 .2 % 。锐劲特各处理都具有增产增糖作用。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夜蛾在苏北每年发生5代。幼虫4龄、5龄后进入暴食期,一生食甜菜叶约45cm~2左右。幼虫历期约11.5天。暴发原因与气候、天敌、药剂有关.防治指标初拟百株留种甜菜有虫170~180头为宜。幼虫抗药性较强,防治适期在卵孵前或初孵期。防治药剂以杀虫双、抑太保、多来宝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棉根蚜Smythurodes betae(westwood)是棉花根部的刺吸害虫。近年来,在浙江东沿海三门湾棉区为害棉花十分严重。经作者于1990~1992年的调查研究。现巳明确该蚜寄主植物有13类34种;在浙东棉区终年以元翅弧雌胎生蚜繁殖,营不全周期生活;以成、若蚜在冬作物或杂草寄主根部越冬;用自然变温法测定其每世代有效积温为248.15度,生育起点温度为7.26℃。该蚜在棉田与寡节切叶蚁(oligomrnexs auteri Forel)和菱结大头蚁(pheidole rhmbinoba Mayr)有共生关系。另外,本文还记述了作者对该蚜的生物学,田间蚜量消长规律及适生环境等研究结果。萄剂防治试验表明以30%呋喃丹颗粒剂拌种防效最好,防效可达90%右左。 相似文献
5.
茶蚜是我国茶区发生普遍、危害较大的重要吸汁害虫。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特征、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生态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近些年来有关茶蚜的防治方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及防治方向。 相似文献
6.
茶褐蓑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褐蓑蛾在山东年发生一代,从7龄幼虫越冬。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2312.14粒。主要天敌有鸟类,大眼蝉长蝽,褐蓑蛾追寄蝇等。防治措施可采取农业防治,保护天敌和在低龄幼虫期喷洒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 相似文献
7.
人心果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变温法则测定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的人心果斑螟(Nephopteryx sp.)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及世代发育有效积温,结果是发育起点温度为卵13.23℃,幼虫17.71℃,蛹9.66℃,成虫6.11℃,全世代平均11.68℃,完成一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08.4日度。用1/100毫米读数显微测微尺逐个测定幼虫头宽值,通过众数原理计算,幼虫有5个龄期,各龄期头宽值(毫米)分别为1龄0.316,2龄0.708,3龄1.126,4龄1.401,5龄1.668。通过室内化学毒力测定,杀卵和幼虫的有效农药有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磷乳剂等。 相似文献
8.
大麦田泽漆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以来,泽漆上升为大麦田恶性杂草,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30%的大麦田因受其害减产1 ̄2成,每0.11m^2 20株,40株,60株,大麦分别减产10%,20%、30%。泽漆具有繁殖系数高,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性,农业,人工,防除比较困难。化防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甜菜白带螟在陕西关中地区对甜菜危害十分严重,可使根减产30%~40%,降低含糖2~3度;甜菜白带螟1年发生4代,且世代重叠,成虫生活期约5~10天,卵期2~10天,幼虫有4龄,历期9~16天,蛹期7~20天;该虫的发生与危害程度与8~9月份平均气温密切相关;试验表明,乙酰甲胺磷与杀虫双对该虫有相同的防效,在其2~3龄期施用(50~100mL/亩)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甜菜象虫为东北、内蒙古.新疆及山东等甜菜产区苗期主要害虫,危害甜菜严重,据1979~1980年在黑龙江省调查,危害甜菜象虫有8种之多,其中以甜菜长柄象、蒙古土象和甜菜象为优势种,每年发生面积有46万亩,毁、补种面积为14万亩以上,使甜菜减产11~25%,为了控制该虫的危害,我们于1980~1982年在黑龙江省安达、肇东及阿城等县用甲基硫环磷、呋喃丹等十余种制剂进行了防治试验和生产示范,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非编码RNA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具有调控功能的RNA,能够以各种方式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以及逆境胁迫等生命过程。甜菜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最近研究发现非编码RNA中的miRNA能够以多种方式参与到甜菜应对盐胁迫、干旱胁迫及养分胁迫的应答中。另外,在病毒侵染甜菜过程中发现非编码RNA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甜菜非编码RNA对于甜菜的种植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miRNA、lncRNA和circRNA的产生方式及调控机制,并介绍了miRNA参与甜菜逆境胁迫和lncRNA影响甜菜春化机制的一些研究,旨在对未来甜菜非编码RN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制糖企业甜菜种植与收购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种植甜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甜菜制糖产业的发源地。调查发现,黑龙江制糖企业与甜菜种植户的合作基本上是直接签订合同,合同履约情况良好。甜菜种植户从糖厂购买甜菜种子,按照糖厂的技术要求准备地块、购置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会接受糖厂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糖厂收购甜菜实行甜菜种植户直接将甜菜交给糖厂和由农户代储、糖厂拉运结合的两种收购方式,甜菜收购实行以质论价;多数甜菜种植户对糖厂的服务表示认可,但认为糖厂商誉一般或较差的也占四成,说明糖厂为甜菜种植户的服务还有改进空间。糖厂应在技术、资金方面对甜菜种植户的需求提供帮助,探索与农户稳定、持久合作方式,发展甜菜生产,保障原料供应,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3.
甜菜耐盐性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甜菜是耐盐性较强的作物,但严重盐渍化环境对其产质量影响较大,因此了解甜菜耐盐性机理并培育耐盐性较强甜菜品种对有效利用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盐胁迫对甜菜的形态学特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不同生长时期耐盐性)和生理生化特征(盐分离子积累与分布、渗透调节物质、离子选择性吸收、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植物激素)方面综述了甜菜耐盐性研究现状,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以进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甜菜稳产提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促进甘肃省甜菜生产发展,引进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LN90910、HYB-74、MK4081、LN90909、MK4087等丰产高糖甜菜新品种,并积极开展适宜密度、地膜覆盖、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稳产提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经组装配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引进适种甜菜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00 050~111 150株/hm^2;白色和黑色地膜全覆盖均对甜菜根产、含糖及节水有明显促进作用,黑色地膜略优于白色地膜;氮磷钾硼锌等营养素合理配比有利于提高甜菜产质量,氮肥过量不利于糖分积累;甜菜施用莱姆佳专用肥1125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含糖增加,增加纯效益2443.5元/hm^2;重茬和迎茬的甜菜褐斑病、黄化毒病、丛根病和根腐病发病率分别比3年轮作高8.7~23.6、16.5~40.8、19.8~34.0和18.2~24.6个百分点,轮作年限越短各种病害越重。示范结果表明,在张掖市甘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50 hm^2,平均甜菜根产量达到85 200 kg/hm^2,含糖率16.6%;在武威市凉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10 hm^2,甜菜根产量达到88 440 kg/hm^2,含糖率15.7%;在酒泉肃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40 hm^2,平均甜菜根产量达到88 050 kg/hm^2,含糖率15.9%;示范区平均甜菜根产量增加14.0%~16.5%,含糖率提高1.5~2.0度,成效显著。本研究为甘肃甜菜生产发展提供适宜的集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甜菜低磷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根系分泌物、根形态、生理代谢、调控机理等方面对甜菜低磷胁迫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甜菜低磷胁迫的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