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茎瘤芥(榨菜)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23份茎瘤芥地方品种为试材,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对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其遗传相关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大于表型相关系数,且方向基本一致。瘤茎产量与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瘤茎横径、茎/叶、株鲜重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菜形指数、菜皮百分率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其余性状相关均未达显著水平;与瘤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间关系密切,有很好的协同性,分析提出茎瘤芥育种选择熟性晚、瘤茎横径大、茎/叶高和植株个体较大的品种,可实现品种产量高、生态适应性强和瘤茎品质较佳等三者的协调统一。瘤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瘤茎横径、茎/叶、瘤茎产量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贡献较大,对其进行选择可能引起其它数量性状比较显著的变化;而瘤茎纵径、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叶长、叶宽、空心率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贡献较小,对它们进行选择可获得较稳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作物生产中,稳产与高产同等重要。本试验以高产但稳产性存在差异的品种“湘杂油518”和“大地199”为材料,分别在武汉和兰州进行播期、施氮量、种植密度的单因素田间试验,测定农艺及生理指标、各处理籽粒产量,计算其变异系数,探究主要农艺性状与稳产性的关联度,为油菜大面积丰产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播期、氮肥及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相同试点,两品种的最高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在各处理间的稳产性差异明显;本试验中,大地199在不同播期、氮肥处理下产量变异系数均低于湘杂油518,稳产性较强。(2)与湘杂油518相比,大地199各关键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光能利用效率(lightenergyutilizationefficiency,LUE)、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花期根系形态等指标均较优,且变异系数小,是其高产且稳产性强的基础。(3)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各处理条件下,油菜籽粒产量与群体角果数、花期地上部干重和平均根直径等指标关联度较大;且产量变异系数与群体角果数、花期地上部干重和平均根直径变异系数极显著正相关。综上,优化油菜群体角果数、花期地上部干重...  相似文献   

3.
玉米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新勤  郭文忠  陆强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67-169
通过对玉米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行粒数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达到极显著,回归方程为y=-6.50+1.02x;穗行数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回归方程为y=1.56+0.53x;穗长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汪灿  胡丹  杨浩 《作物杂志》2013,29(6):18
以我国不同地区的80份苦荞品种为材料,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特征及相关关系,确定了构成苦荞产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达7.2%~34.5%,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第一节间长和主茎节数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苦荞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分枝数、单株粒重、株高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决定系数达0.7562。高产型苦荞品种的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大、单株产量高、千粒重大且分枝较少。  相似文献   

5.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9个产量性状的两年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长果枝与零式果枝品种间杂交,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方差比例;衣分、铃重、霜后铃数、总铃数和皮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均存在显性与环境的互作。品种3836具有霜前铃数和霜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玉米自交系主要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选择代表性的父本、母本自交系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其主要植株性状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穗位高、雄穗分支数、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均显著正相关,其中,穗行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8824。株高与节间长、穗位高(r=0.7372)、穗行数和雄穗分支数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6631)。出籽率与穗行数、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直接影响自交系的单株产量,但株高等同样是自交系选育的关键性状,自交系选育要兼顾穗部性状和植株性状,以获得株型适中兼大穗型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7.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及整齐度与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产量相关权显著(r=0.5833^**),其次是穗长和穗位高,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7个主要农艺性状整齐度与产量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中,茎粗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其次是穗粗和穗位高,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玉米育种工作中,选择丰产性好的品种要从株高、穗位高、穗长等几个性状入手,同时注意启用高代、性状稳定的材料,是培养高产组合的基础;在玉米制种过程中,要采用高纯度的亲本,严格去雄去杂,保证种子高纯度是丰产的关键;在高产栽培中,要培育大小均匀一致的田间单株,使个体协调发展,是夺取高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6个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形态特征指标和生育进程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供试的六个青贮玉米品种,在株高、穗位高、总叶数、穗位叶叶序以及乳熟期绿叶面积的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科试1号、东陵白和金坤9号总叶片数最多,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乳熟期绿叶面积以科试1号最高,达2.3m2/株,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品种。多分蘖品种科试1号与植株高大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中,植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这是其形成较高生物产量的形态学基础。科试1号和东陵白适宜在呼和浩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优质早籼稻产量性状分析及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5份优质早籼稻新品系的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性状均与产量呈正相关,除株高外,其余5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每穴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47.84%),其次为每穗总粒数(21.86%),再次为千粒重和结实率(分别为14.47%和9.46%).根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优质早籼稻高产育种应主攻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同时注意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优质早籼稻高产(即产量达500~600kg/667m^2)育种的产量性状模式为单株有效穗8~10穗、每穗总粒数125~15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4~27g.  相似文献   

10.
黔油19号不同时期喷施稀效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稀效唑对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9号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蕾苔期、初花期喷施稀效唑能够有效提高油菜黔油19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其增产效果较明显,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时期为初花期喷施200mg/kg的稀效唑处理效果最好,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增加最多,油菜籽单产达273.47kg/667m^2,比ck(喷施清水)增产42.61%。  相似文献   

11.
水稻氮高产高效与低产低效两类品种株型特征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氮利用高产高效型和低产低效型的12个粳稻品种的大田试验研究了225 kg hm-2纯氮水平下株型特征的类型间差异,以及株型特征、倒伏性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上三叶的叶长、叶披垂度,氮高产高效型品种显著低于氮低产低效型,平均分别低9.29%、65.3%;上三叶的叶宽、群体LAI、有效LAI、高效LAI和比叶重,氮高产高效型平均分别比氮低产低效型高29.25%、8.27%、13.32%、6.66%和5.82%。相对于氮低产低效型品种,氮高产高效型品种植株茎秆节间配置合理,抗倒能力增强。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与植株上三叶的叶长、叶披垂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上三叶的叶宽、群体LAI、有效LAI、高效LAI和比叶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弯曲力矩和秆型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剑叶、倒三叶的叶长和叶宽对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较大。说明良好的株型结构是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籼糯稻产量性状及育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常规籼糯稻育种和栽培水平及效率,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40个早籼糯以及61个晚籼糯新品系和品种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育种实践探讨籼糯稻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早籼糯各产量性状除生育期、结实率外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株高、穗长与每穗粒数之间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显著水平,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46.41%),其次为每穗粒数(34.16%);晚籼糯的每穗粒数、有效穗数与产量的正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显著水平,株高与每穗粒数、穗长之间的相关也达显著水平,每穗粒数对产量贡献最大(38.80%),其次为有效穗数(33.80%)。并根据试验结果和育种实践,提出早籼糯稻的育种主攻方向是在一定千粒重基础上重点提高有效穗数,并通过适当提高株高、穗长来增加每穗粒数;晚籼糯稻育种主攻方向是在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每穗粒数,并通过增加植株高度来提高穗长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3.
牡丹花期的重复力与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牡丹花期等性状的遗传控制程度、遗传相关性及间接选择的可行性。以13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测定了单朵初花期、单朵盛花期、单朵凋花期、单朵总花期、花瓣相对含水量、花瓣数、瓣化雄蕊数、总花瓣数、花径等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牡丹花期和花瓣性状均有着比较丰富的变异;花期各性状重复力在0.3218~0.5074之间,属于中等遗传控制性状;花期天数与花瓣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正向遗传相关,因此,可以用花瓣相对含水量对花期进行间接选择;花期性状与花瓣数和花径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受光温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芝麻的适宜播期。试验选用3 个芝麻品种,11 个播种时期。结果表明: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6 月份前和8月份后播种的芝麻生育期较长;芝麻株高、始蒴高度和单株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第3播期单株产量最高;蒴节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出苗至现蕾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负相关;现蕾至初花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显著正相关;初花至盛花期积温与蒴节数、每蒴粒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盛花至终花期积温与芝麻主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终花至成熟期积温与株高、始蒴高度、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适时播种其相关性状才能达到最佳值。南昌地区芝麻适时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7 月中旬。  相似文献   

15.
小麦旗叶性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敏  张从宇 《种子》2004,23(3):17-18,21
以59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对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作了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旗叶的长、宽、叶面积、与茎杆的夹角、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0.4851~0.7481.建立了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系,对14个油菜品种分2次重复进行了机收损失率的测定,考察了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间机收损失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机收产量与机收损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367**),机收损失率越高实收籽粒产量越低;机收损失率与株高和单株角果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植株较高、角果数较多的品种机收损失率较低;机收损失率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12*),籽粒含水量越高损失率越大。建议生产上选用植株较高、单株角果数较多的丰产油菜品种,在油菜完熟期适时进行机械化收获,可降低机收损失率,达到油菜丰产丰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油菜新品系159GP10进行了不同播期(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与不同施氮量(N 0、90、180、240、360 kg/hm2)对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下,生育进程前期所经历天数相差较大,初花后,生育进程天数变化不大。不同氮肥处理下对油菜生育进程也有较大影响,不施氮处理成熟期最早,比360 kg/hm2处理的成熟期提前8天。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绿叶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但是植株根茎粗以180 kg/hm2最高。不同播期处理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施氮的减少,油菜单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主序长、全株角果数都相应减少,特别是全株总角果数减少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播期处理下,产量以10月10日处理最高(3315.84 kg/hm2),产量表现为10月10日9月30日10月20日10月30日;不同氮肥处理下产量以180 kg/hm2最高(3157.18 kg/hm2)。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对优质杂交油菜益油1号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苗后期、抽苔期、初花期喷施芸苔素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益油1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数等,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浓度为1∶ 1200,油菜籽单产达228.67kg/667m2,比对照ck(喷施清水)增产17.27%.  相似文献   

19.
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和植株特性呈显著相关,穗粒数和穗数对产量和单株产量的贡献均较大,干物重和株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叶长与产量呈显著相关,倒三叶长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对单株产量的影响3片叶相近;茎壁厚、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与各冠层结构特性均存在显著的典范相关。茎壁厚和节间长与茎粗均相关显著;在叶片特性中,除叶宽与披垂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组性状间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20.
春夏季播种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差异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4个早熟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山西省中部汾阳市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研究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夏不同播种季节环境下的差异反应。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除产量、病毒粒率低于夏播外,其余性状均高于夏播;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夏播;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主茎节数5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夏播只有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分枝数3个性状与产量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初步探讨了产生遗传变异差异的原因及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性状的选择,为早熟大豆育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