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分别用两个浓度(25和50 μmol/L)的植物防御信号物质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甲酯(MeSA)喷雾处理挺立型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幼苗植株,发现25和50 μmol/L的MeSA能有效提高野生稻幼苗对稻瘟病的抗性,且提高叶片内保护酶POD的活性.25 μmol/L的MeSA在3 d内提高叶片内保护酶SOD的活性.MeJA只有在低浓度下提高野生稻的抗病性,MeJA在1 d 内迅速提高SOD酶活性,而后下降.25 μmol/L水杨酸甲酯处理显著提高叶片内香草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分别约是对照的3.6倍和3.2倍.研究表明,外源信号物质提高普通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可能与其诱导植物体内保护酶活性提高及酚酸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施用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可以消减作物连作障碍,但是就消减机制而言,已有研究尚未关注外源MeJA对主要诱导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的土壤酚酸类自毒物质的影响。因此,本试验以草莓三年连作土壤和红颜草莓为材料,研究施用不同浓度(CK:0μmol/L,T1:10μmol/L,T2:50μmol/L,T3:100μmol/L,T4:200μmol/L,T5:500μmol/L)外源MeJA后,草莓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土壤酚酸类化感自毒物质含量,土壤酶活性,草莓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幼苗期还是开花结果期,相对不施加MeJA的CK处理:(1) MeJA处理的草莓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在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且多数达显著程度;(2) MeJA处理的草莓根际土壤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和对香豆酸的含量在总体上表现降低,且多数达显著程度;(3)MeJA处理的草莓根际土壤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在总体上表现提高,且多数达显著程度;(4)MeJA处理在总体上提高了草莓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其中T3处理的单果质量(26.86 ...  相似文献   

3.
采用熏蒸的方法,研究了3种人工合成挥发性物质对合作杨防御物质的诱导能力.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和苯骈噻唑对合作杨植株体内产生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的萜烯类挥发物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而用茉莉酸甲酯对合作杨植株萜烯类挥发物的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植物体内的直接防御物质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表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在诱导合作杨问接和直接防御能力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苏玉29\"玉米籽粒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0.1、0.5、1.0、5.0μmol/L)对玉米籽粒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各处理对玉米籽粒萌发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在MeJA浓度为0.5μmol/L时,玉米籽粒发芽率和芽长达到最大值;各浓度MeJA处理均可有效促进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随着MeJA浓度的增大,还原糖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淀粉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此外,MeJA处理可有效增强玉米籽粒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试验以赣南‘纽荷尔’脐橙为试材,探究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脐橙果实抗青霉病效应及其与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关系,为MeJA应用于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接种前12,24,36,48 h分别用25,50,100,500,1 000μmol/L MeJA熏蒸脐橙果实,接种浓度为1.25×106 spores/mL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孢子悬浮液,测定脐橙果实经MeJA预处理后病斑直径及相关防御酶活性。【结果】50μmol/L MeJA熏蒸处理24 h诱导脐橙果实抗青霉病效果最佳,其诱导效应为27.11%。与对照相比,50μmol/L MeJA熏蒸处理脐橙果实在接种后第8天病斑直径显著降低,诱导效果最佳,达20.87%,25,50,100,500,1 000μmol/L MeJA其诱导效果依次为11.53%、8.20%、6.10%、4.60%和4.10%。脐橙果实经MeJA熏蒸处理24 h和36 h在发病第4~10天中其诱导效果均显著高于熏蒸12 h和48 h对照组。其中接种后第4天,熏蒸24 h和36 h诱导效果最佳,依次为27.11%和26....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锦绣杜鹃植株,分析MeJA对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50μg/mL的MeJA对诱导杜鹃黄酮类化合物的累积和PAL、POD酶的活性影响最为显著.其中,总黄酮含量最大值是对照处理的2.33倍,PAL活性是对照处理的7倍,POD活性是对照处理的2.54倍.而对PPO酶活性影响最显著的是100μg/mL的MeJA处理,PPO活性最大值比对照处理提高了52.51%.研究发现一定质量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杜鹃叶片可明显诱导黄酮类化合物的累积和PAL、PPO、POD等防御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灵芝多糖及灵芝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在不同的发酵时间对液体培养基中的灵芝进行诱导培养。[结果]在发酵培养的第4天,添加外源茉莉酸甲酯浓度为50μmol·L~(-1)时,灵芝菌丝体和菌液中灵芝多糖含量最高,菌丝体中灵芝多糖含量为398.98mg·g~(-1),是对照的1.83倍;菌液中的灵芝多糖含量为4.20g·L~(-1),是对照的1.56倍。添加外源茉莉酸甲酯浓度为100μmol·L~(-1)时,灵芝菌丝体及菌液中灵芝酸含量最多,灵芝菌丝体中灵芝酸为50.02 mg·g~(-1),是对照的1.93倍;菌液中灵芝酸含量为7.10mg·L~(-1),是对照的2.21倍。[结论]说明外源茉莉酸甲酯能够有效的促进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水溶液浸泡种球及叶面喷施对盆栽香雪兰(Freesia hybrida)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对香雪兰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调控影响。浸球处理中,所有处理组都促进了株高的生长,1mg/L和100mg/L处理组的小花数量最多,且都早于对照组4d开花;10mg/L组开花比对照组早1周且总花期最长达19d。喷施处理中,400mg/L处理对株高的降低效果最好,10mg/L处理组的小花数最多,1mg/L处理组开花最早且总花期最长;1mg/L处理组的大球数量最多,且繁殖系数最高,比对照组提高35.5%。综上,10~100mg/L喷施处理控制株高的效果最佳,1~100mg/L浸球和1~10mg/L喷施处理最有利于增加香雪兰的小花数并延长花期。  相似文献   

9.
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茶树对茶尺蠖幼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应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茶树后,对茶树叶片中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抑制素活性,以及对茶尺蠖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都能够诱导茶树叶片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抑制素活性增加,茶尺蠖幼虫中肠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受抑制,但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未受抑制,从而导致茶尺蠖幼虫中肠内各种蛋白酶间的协调性遭到破坏,生长受阻,这可能是茉莉酸甲酯诱导茶树对茶尺蠖幼虫产生直接抗性作用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茉莉酸甲酯(MeJA)作为信号物质参与植物对外界逆境胁迫的应答反应和信号传递,对病原菌有直接抑制作用,也可诱导寄主产生免疫反应,减缓病害的发生。通过探究外源MeJA诱导梨果实抗釆后青霉病的效应及保鲜效果,为MeJA应用于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试验以‘翠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用100μmol/L MeJA注入和熏蒸36 h后接种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1.0×106spores/mL),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逐日观察梨果实发病情况,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果实病斑直径。同时设:100μmol/L MeJA熏蒸36 h后接种P.expansum;100μmol/L MeJA熏蒸同时接种P.expansum,36 h后停止熏蒸;梨果实先接种P.expansum 36 h后再用100μmol/L的MeJA熏蒸梨果实,并测定病斑直径。此外,梨果实经100μmol/L MeJA熏蒸处理36 h后,于超净工作台通风2 h,置冷藏库(湿度90%~95%,温度(3±1)℃)贮藏49 d,每隔7 d测定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呼吸速率、硬度和可...  相似文献   

11.
从云南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抗水稻稻瘟病菌的放线菌ECO 00008,对该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测定其提取物(FR、FE、MR、ME)对水稻稻瘟病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萃取物FE和ME对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9.00 %和95.60 %,盆栽保护效果分别为97.61 %和75.07 %.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技术持续控制稻瘟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2005年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在四川省18个市(州)113个县累计推广145.9×104hm2,选用杂交稻和糯稻品种搭配组合517个。结果表明,间栽糯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糯稻下降56.97%,病情指数下降66.38%,控制有效率在22%~97%之间。间栽杂交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杂交稻下降28.95%,病指下降37.09%,控制有效率在32%~57%之间。其中杂糯品种最佳组合为黄壳糯×川香优2号,竹丫谷×宜香优1577。4年水稻的平均复合产量为9598 kg/hm2,比净栽杂交稻提高产量728 kg/hm2,增长8.68%。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液初始pH值、培养方式与通气量6个单因子对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5,装液量250mL的通气条件下,在PDA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7d,是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适宜产毒条件。  相似文献   

14.
碱石灰改良酸土对大豆植株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通过施用不同量碱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对大豆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效果明显,AL1和AL2处理均能提高大豆POD、SOD、CAT活性,碱石灰对大豆叶片POD、SOD、CAT活性的影响为AL2>AL1>CK>AL3>AL4>AL5;碱石灰处理对大豆叶片MDA含量的影响为AL2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西葫芦产量和品质,以翠玉特早王西葫芦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硒浓度对西葫芦幼苗根系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硒可促进西葫芦幼苗根系生长,提高幼苗根系保护酶活性。硒浓度为0.4mg·L-1时,西葫芦幼苗根系总长度、总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及平均直径最大,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0.2 mg·L-1处理SOD活性最高。西葫芦幼苗根系生长的最佳Na2SeO3浓度为0.2~0.4mg·L-1。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海藻酸寡糖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诱导抗病机理,以黄瓜感病品种3叶期植株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酶活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测定接菌后0~48 h内,黄瓜叶片的防御相关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茉莉酸途径关键基因 JAR1和 EIN2;水杨酸途径关键基因 NPR1和 PR1)。结果表明:(1)海藻酸寡糖的最佳诱导浓度为50 mg/L,诱导时间为3 d,防效可达66.75%;(2)防御相关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3)水杨酸途径关键基因 NPR1和 PR1相对表达量均上调。可见海藻酸寡糖通过激发水杨酸信号转导,提高植株体内防御相关酶活,增加植株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NaCl胁迫对变异紫叶三叶草种子萌发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揭示其耐盐特性和生理机制。【方法】以变异紫叶三叶草、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和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 L.)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在不同质量分数NaCl溶液(0.2%,0.4%,0.6%,0.8%,1.0%和1.2%)处理下,测定三叶草种子萌发生长指标及3种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NaCl胁迫对变异紫叶三叶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总萌发率、发芽指数、发芽值、胚根长度、胚根生长速率和活力指数等均随NaCl胁迫程度的加重不断降低,抑制程度总体高于同一处理水平下的白三叶草和红三叶草。变异紫叶三叶草的SOD和POD活性随NaCl胁迫程度的加重不断减小,而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在同一NaCl处理水平下,SOD和POD活性的大小依次为红三叶草>白三叶草>变异紫叶三叶草,而CAT活性大小依次为红三叶草>变异紫叶三叶草>白三叶草。【结论】变异紫叶三叶草的耐盐性较白三叶草和红三叶草弱,但其紫叶的观赏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韩媛媛  常亚文  姚舒  毛念  纪兆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197-9199,9334
[目的]探讨转截短hpalXoo基因烟草中与抗病性有关的5种防御酶系的活性变化.[方法]以转截短hpalXoo基因烟草A6-1和对应的非转基因烟草Xanthi叶片为材料,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未接TMV时,转截短hpalXoo基因烟草中POD、PPO和CAT酶活性均高于未转基因对照品种,而SOD和PAL活性与未转基因烟草无显著差异.接种TMV后,转截短hpalXoo基因烟草中5种防御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且高于未转基因烟草,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结论]截短的hpalXoo基因在烟草中表达能显著提高其抗病防御酶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香蕉防御酶与抗枯萎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抗病品种粉杂一号和感病品种广粉一号为研究材料,测定了香蕉不同抗性品种接种香蕉枯萎病菌后根部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包括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在内的防御酶系活性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香蕉品种对枯萎病菌抗性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品种抗病性之间的关系则需进一步研究.[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香蕉抗枯萎病的生理生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