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滇杨与美洲黑杨派间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青杨派中的滇杨为母本,黑杨派中的美洲黑杨为父本,采用人工切枝水培杂交技术进行了滇杨×美洲黑杨的杂交工作,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杂种苗。今后将结合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技术对杂种苗和亲本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探索和研究滇杨×美洲黑杨杂交育种的遗传变异规律,亲子鉴定和早期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选育出的杨树新品种中牡1号杨为材料,利用Logistic方程对扦插苗C1-1、C2-1苗高及地径年生长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在0.9871以上,并以此将中牡1号杨扦插苗C1-1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速生期苗高及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分别为65.5%、64.2%,高于小黑杨;C2-1苗分为3个时期.并对不同苗龄型各个时期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优良的杨树新品种,以美黑杨、小青杨×箭黑杨、香杨和黑小杨为母本,以小黑杨单倍体()、1344()、黑小杨、合作杨×小山杨、小黑杨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苗期测试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子代苗高、地径以及抗病性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综合选择,得到7个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组合:苗高分别超过对照17%、14%、13%、9%、7%、6%、4%;地径分别超过对照21%、19%、3%、8%、8%、6%、5%。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地区欧洲白桦生长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牡丹江林区欧洲白桦各家系均能安全越冬,苗木长势良好,且区组间欧洲白桦家系苗木的高生长变异较小,苗高性状差异不显著,苗木地径生长差异显著。2007年和2008年苗高变异幅度为16.20%-28.18%、17.86%-23.70%,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3.20%和20.57%;区组间欧洲白桦家系苗木的地径生长变异较小,2007年和2008年苗高变异幅度分别在16.94%-21.89%、22.63%-33.74%范围内,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1.28%和32.04%。  相似文献   

5.
从西藏川藏公路沿线收集300个藏川杨优株的穗条,以黑杨为砧木进行嫁接,经扦插繁育后形成114个无性系,通过对1年生的藏川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藏川杨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极显著,无性系间生长差异大,选择潜力大。结合苗高和地径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选择出11个生长快速的无性系,并发现藏川杨不同无性系间分枝习性、叶片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以叶片、叶柄、分枝等性状为参数,当欧氏距离阈值为10时,可将藏川杨无性系分为6类。  相似文献   

6.
于2019年5月6日到12月25日对海南省琼岛杨Populus qiongdaoensis一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进行定期观测,采用Logistic方程进行生长进程拟合,研究琼岛杨的苗期生长节律。结果表明,琼岛杨苗高和地径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S"形生长规律,且苗高、地径生长量与Logistic方程的回归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达0.994和0.996。苗高生长速生期约119 d,占生长期的39.67%,占苗高年总生长量的63.77%;地径生长速生期约125 d,占生长期的45.42%,占地径年总生长量的66.15%。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欧洲赤松引种苗期试验及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赤松具有广泛分布和较大生态幅,适应多种类型土壤.引种栽培结果表明:在我国高寒地区,欧洲赤松生长节律与樟子松基本一致,群体间子代苗高、针叶长度和针叶数量3个性状相关程度紧密,生长较快,子代的针叶较长、数量较多.群体间子代地径性状差异显著,苗高性状差异极显著;群体内地径性状变异较小、苗高性状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94%、42.59%.综合考虑群体间苗期生长状况、生长适应性及定植子代地径和苗高2个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筛选出CT、FL2优良群体2个.  相似文献   

8.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是北美的一个重要杨树种,69杨(P.deltoid-es CV.‘I-69/55’或者 P.deltoides CV.‘L-ux’是意大利从美洲黑杨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无性系。各国杨树育种工作者用美洲黑杨与欧洲黑杨杂交培育出许多欧美杨品种,也用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培育出不少品种。近年来,一些国家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的杂交尤为重视,如比利时、新西兰等国用美洲黑杨与毛果杨(P.tricoca-pa)、滇杨(P.yunnanensis)等杂交,选出了一些较好的无性系。我国青杨派树种的种类多,分布广。育种工作者曾用小叶杨(P.simonii)、青杨(P.cathayana)等与欧洲黑杨(P.nigra)  相似文献   

9.
廊坊杨是廊坊市农林科学院于1980年进行杂交育种,在 110个杂交组合中选育出来的,历时 16 a。共有 3个系号,即 1号、 2号和 3号。 1997年6月通过了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1998年4月通过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良种审定,定名为廊坊杨1号、廊坊杨2号、廊坊杨3号。适应在河北省平原沙区推广。1 亲本及杂交组合1.1 廊坊杨1号是采用树上杂交方法获得的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母本是北方型美洲黑杨山海关杨,父本是南方型美洲黑杨Ⅰ~63/51杨,即哈佛杨和欧洲黑杨中美杨的混合花粉。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杨柴主要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杨釆主要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杨柴的地径、苗高、节数和侧枝数与鲜重呈正相关,叶层高度与鲜重呈负相关;确定地径、侧枝数和苗高3个性状是杨柴测定产草量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营造生态经济型固沙林,以银中杨、小美旱杨、黑林-1杨和樟子松等树种为对照,选择彰武小钻杨在不同沙丘部位进行造林试验。试验表明:在平缓沙地彰武小钻杨生长量比较高,树高和胸径分别为银中杨的91.8%和104.2%,为黑林-1杨的105.9%和120.6%,为小美旱杨的112.5%和195.2%;在沙丘下部彰武小钻杨比樟子松生长量显著增加;而在沙丘上部比樟子松生长降低,并发生干枯。  相似文献   

12.
采用Li-Cor-6400光合仪对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日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日光合进程均表现为双峰曲线,藏川杨与北京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大峰值均在14:00出现,分别为16.62μmol/(m^2·s)和15.52μmol/(m^2·s);两种杨树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2:00,藏川杨峰值为8.47 mmol/(m^2·s),北京杨峰值是8.74 mmol/(m^2·s);单株藏川杨的年释氧生态价值高于北京杨,分别为348元和210元。  相似文献   

13.
杨树是西藏河谷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其中北京杨为传统的主栽品种.1994年引进毛白杨、中林诸杨和优胜杨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其成活率可达到70%左右,毛白杨的成活率可达到87%,与北京杨差异不大.在栽培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毛白杨的地径生长量、高生长量、光合速率、总叶面积和最大光合速率,分别比北京杨高14.2%,22.3%,24.6%,46.1%和62%.说明在该区引种毛白杨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齐齐哈尔市青年林场不同类型黑钙土条件下小黑杨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通过树干解析对小黑杨的生长进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树高、胸径的速生期在2~7 a;碳酸盐草甸黑钙土地位级为20,沙土型黑钙土为14,前者地力较好。达到标准年龄时不同类型蓄积相差181.56%,草甸型黑钙土比砂土型黑钙土高出86.22%~181.56%。  相似文献   

15.
以小黑杨伐根为砧木,提纯小黑、小黑14、银中杨、山新杨、青山杨为接穗,采用韧皮部插接法嫁接更新小黑杨林带。结果表明:以小黑系列为接穗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高生长量达90cm以上;青山杨与银中杨效果较差,尽管青山杨生长量较高,但其成活率最低,二者成活率都不到50%;山新杨嫁接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成活率为70%左右,高生长量次于青山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根幅银中杨大苗造林成活率及当年高、径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根幅35 cm和25 cm的较15 cm的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28和21个百分点;根幅35 cm和25 cm的较15 cm的当年高生长量分别提高246%和65%,当年径生长量分别提高83%和37%;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采用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的银中杨大苗造林,根幅以35 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火炬松与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闽中山地 2 1~ 2 2年生的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生长过程的研究表明 :在一般经营条件下 ,湿地松 2 1年生材积可比马尾松高 2 3 8% ,火炬松介于湿地松与马尾松之间。国外松胸径、树高在 8年生前为速生期 ,材积在前 14年生为速生期 ,持续时间短 ,18~ 2 0年生达数量成熟。马尾松的胸径速生期在 14年生 ,高生长的速生期在 14~ 16年生 ,材积在 2 0年生为速生期。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耐火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防火期内,用自行设计的耐火试验装置对云南松和华山松的带叶小枝进行耐火性试验,并实时电脑采集针叶的受热温度,试验结束,立刻取出样品,冷却后用4%红四氮唑溶液染色判别针叶的死活,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松针叶的耐火性强于华山松针叶,并且枝径越大的针叶耐火性越强.  相似文献   

19.
银中杨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银中杨生长特性研究表明 ,银中杨在生长方面超过当地推广树种小黑杨 ,其中材积生长超过小黑杨 73.4 %~ 2 6 9.2 % ;在本地区生长超过目前东北、内蒙及华北地区的优良杨树品种。探讨了银中杨生长规律及适宜栽植密度 ,并对银中杨生长划分 5个时期 ,为合理经营银中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