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摇瓶液体发酵获得蛹虫草菌丝体,采用脱脂、水提醇沉、去蛋白、脱色素、透析和冷冻干燥等一系列手段提取蛹虫草菌丝体多糖。利用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实验,评价蛹虫草菌丝体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蛹虫草菌丝体多糖对3种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效果,其中对DPPH的清除力相对最强。随着浓度上升,其抑制自由基的效果均增强,呈现剂量正相关。该多糖对3种不同自由基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7.01 mg·m L-1、19.90 mg·m L-1和3.51 mg·m L-1。蛹虫草菌丝体多糖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氮源和无机盐对蛹虫草子座产量及虫草素和腺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利茹  杜双田 《北方园艺》2016,(19):163-167
以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通过添加不同的氮源和无机盐,选用优质蛹虫草菌株CM-16进行人工培养,探索这2个因素对蛹虫草子座产量及虫草素和腺苷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过程中选用6g·L~(-1)的蛋白胨作为最佳氮源,子座干样质量、虫草素和腺苷的生成量均较高,分别为43.1g·盒~(-1)、3.95mg·g-1和2.35mg·g~(-1)。无机盐则选择1.0mg·L~(-1)的硫酸亚铁最为合适,此时子座干样质量、虫草素和腺苷的生成量分别为48.8g·盒~(-1)、4.98mg·g~(-1)和2.10mg·g~(-1)。  相似文献   

3.
测定10批苦瓜干所含的主要成分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苦瓜干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为控制苦瓜干质量、保证其安全使用和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使用硝酸铝显色法、福林酚法和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黄酮、总酚和还原糖含量,并运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法及总抗氧化能力法测定苦瓜干的抗氧化活性。10批苦瓜干的成分含量有所不同,总黄酮、总酚、还原糖含量(w)最高,分别为1.84、5.24、9.00 mg·g-1;苦瓜干对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IC50值最佳为3.42 mg·m L-1;苦瓜干的总抗氧化能力最高,为192.02μg·g-1。苦瓜干粉末的红外光谱图的主要吸收峰均在3290、2920、1740、1610、1370、1230、1020 cm-1附近。苦瓜干富含黄酮、总酚、还原糖成分,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的结合可为苦瓜干的识别分析提供科学数据,有助于苦瓜干的整体质量控制以及有效成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20,(5)
为评估人工培养的桑黄菌丝体和蛹虫草子实体的保健及药用价值。测定桑黄菌丝体和蛹虫草子实体CO_2超临界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黄酮、三萜的含量。其中,用H_2O_2/Fe体系法测定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用DPPH法测定清除稳定自由基能力,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子实体萃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较强,2.72 mg/mL的蛹虫草子实体萃取物清除率为69.17%,1.88 mg/mL的桑黄菌丝体萃取物的清除率为29.85%。桑黄菌丝体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强,0.059 mg/mL的桑黄菌丝体萃取物的清除率为24.45%,而0.680 mg/mL的蛹虫草子实体萃取物的清除率为21.67%。桑黄菌丝体和蛹虫草子实体的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4.67%、4.08%,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34.89%、19.25%。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荔枝种质资源功能性品质并为抗氧化活性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35个荔枝品种成熟果实果肉中多酚、黄酮、维生素C含量,从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三个方面分析各品种抗氧化能力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各品种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比较和分类。【结果】(1)不同荔枝品种间多酚、黄酮、维生素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0.01),其酚类物质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游离酚、结合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为64.92~173.64、2.01~23.45、69.74~186.22 mg·100 g~(-1),游离态酚含量占总酚含量的81.5%~97.76%;总黄酮含量介于73.44~331.52 mg·100 g~(-1);维生素C含量介于6.00~56.33mg·100 g~(-1);不同荔枝品种间DPPH清除能力介于71.78%~99.61%,FRAP介于1.18~10.10μmol·g~(-1),ORAC介于0.97~39.72μmol·g~(-1)。(2)荔枝果肉中游离多酚、总酚、总黄酮含量与FRAP、ORAC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维生素C含量与FRAP呈显著正相关(p 0.05);依据相关系数大小排列:游离多酚总酚总黄酮ORACFRAP结合多酚维生素CDPPH清除能力;(3)聚类分析依据功能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高低将35个荔枝品种分为4大类。【结论】不同荔枝品种间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 0.01),多酚、黄酮类物质是荔枝果肉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妃子笑‘’绿纱‘’红绣球‘’井冈红糯‘’岭丰糯‘’金包银‘’状元红’是一类多酚、黄酮物质含量高,抗氧化活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研究蛹虫草白化菌株AB6的子实体水提液和50%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AB6子实体水提液和50%醇提液对有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及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作用都强于出发菌株B6。AB6的水提液对羟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但其醇提液的清除作用低于B6。  相似文献   

7.
对蛹虫草新菌株3号多糖进行提取纯化,通过体外氧化反应体系评价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及精多糖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不同浓度时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蛹虫草粗多糖总还原力为0.182,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4.4%,且随多糖浓度上升,羟自由基清除率增大。蛹虫草新菌株3号精多糖总还原力为0.136,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5.3%。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均优于蛹虫草新菌株3号精多糖。由此推断蛹虫草新菌株3号中多糖种类繁杂,并非单一多糖,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功能的多糖,且多糖之间的抗氧化功能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廖霞  詹永  杨勇  罗杨  胡柿红 《北方园艺》2023,(5):110-116
以2017—2020年采蕲艾为试材,采用福林-酚法、硝酸铝比色法分别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蕲艾提取物主要酚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不同贮藏年份蕲艾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并阐明其对蕲艾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贡献情况,以期为蕲艾的开发利用及品质形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18年蕲艾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0.60GAE mg·g-1和118.68GAE mg·g-1,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 5种酚类物质,其中异绿原酸A含量最高;2018年蕲艾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好,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18.43、0.37μg·mL-1;5种酚类成分中,绿原酸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异绿原酸A对蕲艾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贡献率最大,约为总抗氧化能力的15%~38%。不同贮存年份蕲艾酚类化合物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均存在差异,以2018年采蕲艾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来源蛹虫草样品中的9种核苷类成分,包括尿嘧啶、尿苷、肌苷、鸟苷、腺嘌呤、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虫草素,使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19.0)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软件,分析不同来源蛹虫草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蛹虫草9种核苷类成分总含量在4 488.36μg·g~(-1)~10 294.16μg·g~(-1),平均值为8 115.06μg·g~(-1),变异系数为15.33%;蛹虫草中9种核苷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腺苷、鸟苷、尿苷、虫草素、肌苷、腺嘌呤、尿嘧啶、 2’-脱氧腺苷、胸苷,其中,腺苷、鸟苷、尿苷和虫草素是蛹虫草中主要的核苷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蛹虫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地理相关性。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显示, 30个样品间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69~0.99,表明不同来源蛹虫草核苷类成分相似度较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测定冬生多孔菌(Polyporus brumalis)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菌丝体生物量,发酵液中乙醇沉淀物、多酚、黄酮及抗坏血酸含量,发酵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分析代谢产物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4 d的培养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以及发酵液中的乙醇沉淀物、多酚、黄酮含量分别在第8、14、10、8天达到最大值(7.14±1.30)g·L~(-1)、(4.03±0.06)μg·mL~(-1)、(59.10±3.80)μg·mL~(-1)、(0.94±0.05)mg·mL~(-1);发酵液不具有铁离子还原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均较强;多酚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抗坏血酸含量与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冬生多孔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用薄层层析法和高碘酸氧化法测定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冬虫夏草(C.Sinensis)及其发酵菌丝中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结果证明,蛹虫草Y3菌株发酵菌丝的甘露醇含量达16.04%,明显高于天然蛹虫草。不同来源的蛹虫草的腺苷含量相近,为1.4%左右。刚联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蛹虫草的SOD)活性,人工栽培的蛹虫草SOD)活性最高,为1882U/mgPr。上述结果表明,蛹虫草具有和冬虫夏草相似的药效成分,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青天葵为试材,乙醇为溶剂,对青天葵进行总黄酮提取;采用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测定总还原能力的方法来评价青天葵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并通过测定其对6种试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来考察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青天葵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优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溶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是17.4μg·mL~(-1),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是95.5μg·mL~(-1),还原能力稍弱于抗坏血酸;对白色念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25mg·mL~(-1)。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复合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通过采用化学法,分别测定了猴头菇多糖、香菇多糖、银耳多糖、鸡腿菇多糖、灰树花多糖及香菇复合多糖、灰树花复合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0.5mg·mL-1的猴头菇多糖、香菇多糖、银耳多糖、鸡腿菇多糖、灰树花多糖与复合多糖能够不同程度地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能力,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香菇复合多糖和灰树花复合多糖的总体抗氧化活性优于其组成单糖,其中以灰树花复合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清除率分别为(89.5±1-3)%、(62.4±0.6)%、(47.9±1.0)%。  相似文献   

14.
申静  刘冲  杨伟俊  陈文 《北方园艺》2018,(9):144-148
以芳香新塔花为试材,采用Al Cl3比色法测定芳香新塔花总黄酮含量,并通过DPPH自由基(DPPH·)法、羟基自由基(·OH)法和测定还原能力的方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芦丁在0.009 6~0.033 6 mg·m 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8%(RSD为1.30%),芳香新塔花中总黄酮含量为40 mg·g-1;芳香新塔花总黄酮对DPPH·、·OH的清除作用及其还原力在同等条件下与维生素C相比较弱,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抗氧化能力和浓度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可见芳香新塔花总黄酮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牡丹草为试材,采用晒干、阴干、硅胶干燥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品中总皂苷、总黄酮及多糖含量,研究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牡丹草化学成分的影响,并以清除DPPH自由基(DPPH·)、ABTS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等多种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各牡丹草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同时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样品抗氧化能力与样品中总皂苷、总黄酮及多糖含量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牡丹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牡丹草药材的炮制加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70℃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总黄酮、总皂苷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0.0098、0.0088、0.0147 g·g-1,所测定的5种抗氧化指标中,70℃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药材对O2·-、ABTS+·清除能力最强,IC50分别为4.981、3.543g·L-1;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药材对DPPH·、·OH清除能力最强,其IC50分别为3.358、4.336 g·L-1;70℃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药材总还原能力最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牡丹草药材中的总皂苷及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6.
以葡萄皮渣为试材,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和体外抗氧化试验,研究了葡萄皮渣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v/v)、料液比1∶20g·mL~(-1)、微波时间90s、微波功率800W。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提取率为9.12mg·g~(-1)。体外抗氧化试验中,葡萄皮渣原花青素提取物表现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但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C弱。  相似文献   

17.
蓝群  金晨钟  莫亿伟 《北方园艺》2018,(10):144-149
以罗汉果块根为试材,不同浓度乙醇为溶剂,对罗汉果块根总酚和总黄酮进行提取,采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阳离子(ABTS~(+·))和对Fe~(2+)诱发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及总还原能力的方法评价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其对6种试验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80%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79%和8.17%;提取物均具有较强抗氧化和清除多种自由基能力,且与浓度剂量有关,但抗氧化和总还原能力稍弱于抗坏血酸;对6种试验菌均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研究结果为罗汉果块根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鲜食葡萄品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主要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利用比色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的果皮、果肉、种子和果梗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了清除氧自由基(ORAC)、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铁离子还原(FRAP)能力与多酚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葡萄品种多酚类物质主要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其中花青素在果皮以及总酚和总黄酮在种子和果梗中含量较高,但多酚类物质在果肉中最低。葡萄品种‘夏黑’果皮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它葡萄品种。以‘巨玫’果皮和果肉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但‘青提’果皮和果肉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低于其它葡萄品种。通过分析各葡萄品种抗氧化活性与多酚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发现,果皮中FRAP和ORAC清除率以及种子和果梗中DPPH·清除率与花青素、总酚及总黄酮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且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说明其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园艺》2020,(3):44-45
以毛葱为研究对象,研究水煮、蒸制和油炸等不同烹饪方式处理对其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利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3个指标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水煮、蒸制、油炸3种烹饪加工后毛葱的总酚含量均降低,烹饪处理降低了毛葱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却提高了其还原能力。不同烹饪处理后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蒸制>水煮>油炸,且烹饪时间越长总酚含量越少,抗氧化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20.
以树莓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干燥、红外干燥、热风恒温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处理树莓,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树莓样品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体外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拓展树莓加工产品方式,提高树莓干燥效率和品质。结果表明:干燥处理后样品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对ABTS^+·和DPPH·清除能力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真空冷冻干燥样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损失最少,分别为(2.47±0.29)mg·g^-1和(2.06±0.61)mg·g^-1,ABTS^+·和DPPH·清除能力最大,其IC50分别为(4.53±0.04)mg·mL^-1和(5.17±0.12)mg·mL^-1;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最适宜于树莓的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