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鳜鱼疾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国内外对鳜鱼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研究状况,同时也对鳜鱼的分类、营养价值、养殖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鳜鱼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鳜鱼3个养殖群体经济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1、2月龄广东、湖南和湖北鳜鱼3个养殖群体的各性状指标,分析了2月龄鳜鱼全长、体长等主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性,并对鳜鱼3个养殖群体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形态-体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全长—体质量、体长—体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r0.9,P0.01)。对鳜鱼3个养殖群体经济性状的比较结果显示,长江中游鳜鱼养殖群体的体长和体高日增长率均比广东鳜鱼养殖群体高。采用特异性引物对鳜鱼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得到3个地区鳜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全序列(830~834bp)。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鳜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广东鳜鱼养殖群体高。因此,与广东鳜鱼养殖群体相比,长江中游群体具有更高的养殖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3.
鳜鱼摄食行为及其饵料鱼合理规格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鳜鱼32天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以及投喂鲢鱼种试验,描述了鳜鱼捕食鲢鱼种的方式及鳜鱼的摄食节律,并对饲喂鳜鱼的鲢鱼种的合理规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鳜鱼仔稚鱼发育与生长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鳜鱼(Sihiperca chuatsi)又称季花鱼、桂鱼,属鲈形目(鱼旨)科,是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其肉嫩味美,为淡水鱼类珍品。鉴于在鳜鱼的池塘养殖试验中,普遍存在鳜鱼仔稚鱼阶段死亡率高的问题,笔者对鳜鱼仔稚鱼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以期对鳜鱼苗种培育提供一些生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鳜鱼暴发流行性疾病的调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鳜鱼养殖现状的调查,并对近10年来该地区鳜鱼发病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了分析了鳜鱼暴发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提出了鳜鱼疾病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鳜鱼日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鳜鱼(Siniperea chuatsi)属于典型的凶猛性鱼类,处于食物链的第3~4个环节。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名贵鱼类之一。近几年,人工养殖鳜鱼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作者于1982年在湖北省浮桥河水库分别用水簇箱和网箱对鳜鱼日粮进行了研究,希望这一工作能对了解鳜鱼的营养行为、评价鳜鱼的经济价值、实行人工养殖以及研究水体生态系统,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方榕乐  李万洲 《水库渔业》1984,(1):F002-F002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库渔业研究室对鳜鱼的繁殖、养殖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鳜鱼在人工控制下自行繁殖及苗种培育、成鱼饲养的技术,为今后鳜鱼养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鳜鱼又名桂花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但鳜鱼在天然水域的资源已严重衰退,国内对鳜鱼进行了繁育和养殖的研究。1986年我们进行了当年夏花育成商品鱼的试验,亩产商品鳜鱼107.4公斤,其它鱼种113.77公斤。  相似文献   

9.
鳜鱼人工繁殖技术鳜鱼的种类很多,其中以翘嘴鳜生长速度快,分布广而成为主要的养殖对象。由于野生鳜鱼资源日渐减少,给发展鳜鱼规模养殖带来限制,因此建立鳜鱼苗种生产基地尤为必要。近几年来,我们对鳜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多次试验,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小结如下,供参...  相似文献   

10.
张耀武 《科学养鱼》2007,(10):66-67
鳜鱼俗名桂花鱼、季花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淡水鱼类。由于受到菌种、饲料等条件的制约,其集约化养殖发展较慢。我们通过对鳜鱼特殊食性的研究,在水库网箱中进行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试验均获成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使用配合饲料网箱养殖鳜鱼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鳜鱼亲本当年重复利用,二次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采取将产后的亲鱼放回原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基本不改变亲鱼培育环境、调控水质、催产激素科学配伍等技术措施,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在南城县鳜鱼良种场实现了鳜鱼亲本当年在第一次繁殖后间隔20-35d时间内进行第二次人工繁殖.突破了历史以来鳜鱼仅能进行一次繁殖的关键技术,拓宽了繁殖亲本的来源,节约了亲鱼培育养殖水面,提高了单个亲本繁殖量44%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人工养殖的鳜鱼主要以翘嘴鳜为主。早在20世纪70年代,广东珠三角地区率先从国外引进鳜鱼,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迅速突破,并在90年代的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格局。清远地区鳜鱼人工养殖稍晚于珠三角地区,但由于独特环境、气候、地理等优势,近些年,清远鳜鱼产业迎头赶上,并逐渐成为广东四大鳜鱼主产区之一。为推进清远地区鳜鱼产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目前鳜鱼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鳜鱼在天然水域中终生以活鱼虾为食,拒食死饵。这一独特的摄食习性,因活饵料鱼成本高、适口性等限制了鳜鱼的规模化养殖。为攻克鳜鱼食性转化难关,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探索,驯化鳜鱼使其可摄食鱼块、冰鲜鱼等。利用冰鲜条等野杂鱼开展网箱养殖商品鳜鱼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  相似文献   

14.
指环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在鳜鱼的养殖中较常见,鳜鱼染上此病死亡率较高,造成的损失往往比较严重。过去一般用敌百虫进行治疗,但鳜鱼对敌百虫很敏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中毒死亡,所以鳜鱼一般不用此药。我们采用“指环清”对池塘中自然感染指环虫病的鳜鱼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扬州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起就重点关注鳜鱼病害,重视程度不断升级,2012年将鳜鱼病害纳入水产病害测报,2016年对鳜鱼苗种执行省级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控计划。2020年全市设立病害测报点7个,测报面积达418公顷,执行重大疫病监控计划的繁育场6个。笔者根据测报数据、监控结果及调研情况,对鳜鱼养殖病害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清远市是广东省四大鳜鱼主产区之一,2022年,全市鳜鱼养殖面积达到1.4万亩,产量约1.7万吨,产值约10亿元。一直以来,鳜鱼以活鱼为食,养殖1亩鳜鱼需配套4~5亩饵料鱼,养殖成本高、风险大,集约化生产发展受到限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广东省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开始摸索饲料养殖鳜鱼。为了掌握饲料养殖鳜鱼第一手资料,笔者从2018年4月开始对广东省5个养殖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将养殖模式引入清远市。  相似文献   

17.
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鳜鱼以其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的青睐。近年来,由于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变,适合于鳜鱼生长繁殖的水域越来越少,鳜鱼资源明显衰退。为保护、增殖鳜鱼资源,进行鳜鱼人工繁殖势在必行。我场1994年催产鳜鱼20组(♀20:♂3...  相似文献   

18.
陈云波  夏登福 《河北渔业》1996,(6):22-23,25
<正> 鳜鱼又名桂花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很受人们喜爱。鳜鱼为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水底有树根、石块之处,从而给捕捞带来困难。为寻求鳜鱼养殖丰产的新途径,根据其对环境的要求,选择周围无“三废”排放、溶氧充足的水域,并进行了在养鲢成鱼网箱中搭配鳜鱼的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出口创汇的名贵鱼类。近年来,为缓解鳜鱼人工养殖苗种供不应求的矛盾,国内一些单位相继开展了鳜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苗种培育方面普遍存在高成本,低成活率的问题。笔者几年来培育鳜鱼夏花成活率最高达52%,最低却不到10%。本文就影响鳜鱼育苗成活率的若干因素进行深讨,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同行参考。 1、育苗池及网箱的设计鳜鱼夏花培育一般在育苗池或网箱中进行,育苗池多采用水泥池,面积10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的深入,苗种放养密度逐步加大,养殖风险逐步增高,病害频发已成为制约鳜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作为一项新的混套养模式,利用鳜鱼和罗氏沼虾的不同生物学习性,在鳜鱼池塘中套养罗氏沼虾,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鳜鱼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净化养殖水体环境、减少鳜鱼病害发生、降低鳜鱼的养殖风险、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目前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对鳜鱼池塘养殖环境的影响尚未有过科学评估。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对鳜鱼塘水质、底质的影响,为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扩大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