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大气污染关系到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社会和谐发展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早已被政府提上议事日程。研究襄阳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襄阳市及各县(市)因地制宜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有效的参考。以襄阳市环境质量检测站点2016-2018年主要污染物(SO2、NO2、PM2.5、PM10)的浓度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和GIS方法从市县级二个尺度对襄阳市的大气污染物进行时空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效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乌鲁木齐市的4条具有代表性道路低空下的TSP进行取样,并对TSP及其中的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功能区之间以及各季节之间TSP含量及铅含量都有明显的差别,TSP含量:水泥厂(0.782 mg/m^3)>西北路(0.777 mg/m^3)>汇嘉园(0.55 mg/m^3)>九家湾(0.386 mg/m^3).铅含量:西北路(0.505 μg/m^3)>水泥厂(0.428 μg/m^3)>汇嘉园(0.371 μg/m^3)>九家湾(0.226 μg/m^3).并且全年之中各点采暖期TSP浓度和铅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TSP中的铅主要缘于汽车燃油的铅排放及煤的燃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宁波市不同功能区大气中有机氯污染物(Organochlorine pollutants, OCs)浓度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潜在来源,于2014年10月31日至2015年10月30日,运用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 PUF)被动采样器的方法,分析了宁波市大气OCs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宁波市大气中主要的农药为六六六(HCHs)、阿特拉津(Atrazine)、滴滴涕(DDTs)、硫丹(Endosulfans)和百菌清(Chlorothalonil),其平均浓度分别为4500、280、210、160 pg·m-3和87 pg·m-3。大气OCs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浓度最高的地区是城市绿化区和茶园,其次为花卉种植区,最低的是滨海地区。OCs的污染特征表明,宁波市部分地区存在DDT和硫丹的使用,滨海地区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对该地区大气DDT含量有较为明显的贡献。OCs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茶园和花卉种植区冬季受到阿特拉津、百菌清和硫丹等当前使用农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水稻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为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基于广东省历年的稻谷产量、草谷比、水稻秸秆焚烧比例和焚烧效率指标,利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1990—2016年间广东省水稻秸秆产量及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利用ArcGIS10.2软件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1990—2016年间,广东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整体上由1990年的1 687万t下降到2016年的1 087万t,年平均减少率为1.7%。研究期间,PM、BC、OC、SO_2、NO_x、CH_4、CO和CO_2的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 800、200、5 200、1 100、800、2 900、106 500和2 585 800 t,减少率分别为48.09%、50.00%、48.60%、50.00%、50.00%、48.33%、48.45%和48.45%。广东省各地区水稻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均衡性,1990年,茂名、阳江、肇庆、广州、惠州、河源、汕尾、揭阳及潮州市的排放量较大,PM的排放总量均在1 000 t以上;2000年,大部分地市的PM排放量均在1 000 t以上;2010—2016年间,除揭阳市外,PM的排放量均低于1 000 t。【结论】1990—2000年,除粤北的部分县(市、区)外,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较高;2010年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梅州、惠州、揭阳以及潮州市;2016年,排放强度高的地区仅集中在粤西和粤东地区的小部分县(市、区)。  相似文献   

5.
巢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华明  潘法康  舒莹  黄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25-12827,12911
利用HJ1A/1B-CCD数据,采用比值植被指数蓝藻水华识别方法分别提取巢湖2009、2010年各个月份的蓝藻水华,着重分析巢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巢湖蓝藻暴发一般从5、6月开始,到9月达到最大,10月下旬开始减少,11月基本消亡;蓝藻富集形成水华具有短周期的特点;由于受风力、环湖径流的影响,蓝藻暴发区域为西半湖西北部和正北部以及东半湖西北部和正西部;蓝藻核心暴发区域为巢湖西北部。  相似文献   

6.
利用成都市14个站点1961—202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等指标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的多年平均暴雨、寒潮、连阴雨日数分别为1.68~3.07、0~0.17、27.28~61.78 d;多年平均连阴雨日数由西向东逐渐减少;1961—2020年,成都市暴雨日数减少,连阴雨日数增加。  相似文献   

7.
利用广西10个酸雨监测点2003-2009年的酸雨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广西区域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酸雨频率呈波动性变化,特别是2004-2008年酸雨污染趋势加剧;全区域酸雨频率变化一致,东部、西北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带已扩展到西部;个别年份广西东北部与西南部的酸雨频率变化反位相。  相似文献   

8.
利用朝阳地区 2016~2022年4月~10月朝阳地区153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资料,对朝阳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地区短时强降水时间分布特征明显,年变化整体呈现“M”型波动特征,各年均以20~29.9mm/h的强度发生次数最多;最早出现在5月上旬,最晚在10月下旬,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下旬和8月上旬;第一高发时段在15:00~19:00。空间分布不均匀,整体呈现东西少、中间多的分布态势,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朝阳地区中部,不同级别强度的短时强降水高发区有明显差异。短时强降水类型主要以个别短时强降水和局地短时强降水为主。6~8月短时强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雨强(极值)在30mm/ h~50mm/ h。  相似文献   

9.
利用山东省22个及河南省4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1年的逐年降雨资料,创建泰森多边形降雨分布模型,并借助多项式拟合曲线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等分析方法,对山东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山东省降雨量在空间上呈显著的梯度变化,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并具备一定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总体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59—2011年马鞍山市、含山县、当涂县、和县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雷暴资料、2005—2010年安徽省闪电定位监测资料,运用surfer、ArcGIS软件以及本地GIS信息分析了马鞍山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上马鞍山多雷区主要集中在含山县中东部、和县北部、市区北部;时间分布上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季节性分布上主要集中夏季;日变化明显,主要发生在午后13:00至夜间;年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下降的特点,并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雷暴日数下降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1~2000年福建省11个主要地市23个雨量站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年降水量地理分布特征,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辽宁1996—2005年14个地区的成灾面积资料,分析辽宁各地主要农业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雹灾害、霜冻灾害和病虫害)的时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干旱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2000年发生最重,成灾面积为1.4×105 hm2;风雹灾害1997年发生最重,成灾面积为4.4×104 hm2;洪涝灾害1998年发生最重,成灾面积为2.3×104 hm2;病虫害1996年和1997年发生较重,成灾面积为1.3×104 hm2;霜冻灾害1999年发生较重,成灾面积为1.7×103 hm2。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辽宁农业灾害影响最大的地区是辽西地区。按辽宁农业灾害成灾面积大小划分,依次为:辽西地区,辽中地区,辽北地区,辽南地区和辽东地区。农业灾害中以干旱灾害和风雹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轮虫培育池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1995-1996年期间,对黑龙江、内蒙、辽宁3个地区11个池塘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池的上、下风位水平分布和表、底层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轮虫的水平分布与风浪及水体溶氧状况有关,无风(或微风)时,上、下风位无明显差异。有风浪时,上风位比下风位高出1倍多。水体缺氧时,下风位比上风位高出4倍多,轮虫的垂直分布在溶氧充足时,上、下风位表层均低于底层;而在水体缺氧时,上、风位表层高出底层近3倍。桡足类的水平分布上风位比下风位高出2-4倍,垂直分布无明显差异。文中还讨论了轮虫池浮游生物分布的某些规律和成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蕾  尹林克  严成  姜逢清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0):1902-1907
[目的]乌鲁木齐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腹地,有着较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其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对了解乌鲁木齐野生植物资源现状、起源、演化,以及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和植物标本资料,对乌鲁木齐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乌鲁木齐有野生种子植物1 073种(含变种),分属78科416属.[结论]乌鲁木齐地区的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单种科属多,区系优势显现明显;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区类型多样;植物区系温带性质明显,符合该地区气候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新冬18号为材料,利用双管分根管栽法,模拟田间试验研究了拔节期后不同滴灌次数W1(6次)、W2(7次)、W3(9次)、W4(11次)(每次内、外管分别滴30 mm)对0~100 cm土层含水量,0~100 cm土层初、次生根干重和长度、根系活性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滴灌次数及总滴灌量的增加,0~40 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并延缓该土层的初生根干重和根长的衰减、促进次生根干重和根长增长,增加孕穗期至花后20 d初、次生根干重密度、根长密度及根系活性,而对40~100 cm土层根系的生长影响较小。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W4最高,分别为25.5 g·管-1和1.36 kg·m-3 。当滴灌量少、湿润土层浅时,小麦深层初、次生根生长易受严重抑制,且根系分布浅,初生根提前衰老,导致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相似文献   

16.
局部灌水条件下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局部灌溉方式对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的影响。【方法】以"金穗四号"春玉米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玉米进行垄植沟灌,采用交替隔沟灌溉(灌水在沟南北两侧交替进行)、固定隔沟灌溉(灌水始终在沟南侧进行)和常规灌溉(沟两侧同时灌水且各占1/2)3种灌水方式,灌水量均为2 250m3/hm2,于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对0~100cm土层分层(每20cm为1层)监测根部及根部南北两侧根系的生长状况,分析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灌水方式对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玉米生长的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同。总体而言,0~100cm土层中各生育期玉米的根长密度平均值均以交替隔沟灌溉较大。玉米生育中后期,60~100cm土层中固定隔沟灌溉非灌水侧根长密度较常规灌溉增大。【结论】交替隔沟灌溉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交替隔沟灌溉和固定隔沟灌溉均可促进根系的下扎及延伸。  相似文献   

17.
利用Rep-PCR分子指纹对2003~2004年采自贵州7个地区22个县(市)的20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在83%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被划分为87个单元型,17个宗谱。从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的组成与分布来看,时空特性表现较为明显。在空间上,各地区既有相同的优势单元型和优势宗谱,又有自己的特异性单元型与宗谱,且各地区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与该地区的水稻品种布局相关;在时间上,不同年度的稻瘟病菌在遗传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各年度的特异性宗谱因当年水稻品种的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8.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2006年厦门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厦门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PM10和SO2年平均浓度变化不明显,NO2年平均浓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PM10、SO2和NO2浓度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月平均浓度7月份最低,而出现平均浓度高值的月份则有所差异.各污染物浓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暖区辐合系统控制下最高,副热带高压和低涡控制时最低,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未曾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暖区辐合系统中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最多;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影响不明显,偏南风下厦门市空气质量出现优的概率高,但出现轻微以上污染也多,北风影响下空气质量为优的概率最小,但未曾有轻微以上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耕地压力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为广西有关部门制定保护耕地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80~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研究广西耕地压力水平变化规律,以各市级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通过建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耕地压力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耕地压力驱动力进行探究。【结果】1980~2014年的35年中,广西耕地压力有12个年份处于一级水平,19个年份处于二级水平,4个年份处于三级水平;以各市2005~2014年耕地压力平均值作为该市耕地压力的平均水平,其中崇左、百色、来宾、柳州、防城港、南宁、河池、贵港市的耕地压力值均低于同期广西全区平均水平。影响广西耕地压力指数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城镇化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均GDP、总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水平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建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降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提高人均GDP;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严格把控耕地数量,保证人均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地衣对空气污染有所加重,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空气污染有所加重,影响了该市郊区地衣植物的分布和生存.为了查明乌鲁木齐市郊区地衣物种多样性,对该地区地衣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方法]从2009年7月~2010年4月,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采用了显色反应、微量结晶法(MCT)和薄层色谱法(TLC)等方法对该地区地衣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通过研究鉴定出分布在乌鲁木齐郊区及周边地区的地衣共有25种(其中6个种未定种名),它们属于5个目、14个科和16个属.[结论]乌鲁木齐市郊区及周边地区地衣物种多样性比较低,随着离市区距离越远,地衣种类逐渐增加,说明该市空气污染影响了郊区及周边地区地衣种类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