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建湘 《作物研究》2020,(2):168-169
当下水稻生产比较效益低,提高耕地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迫在眉睫。甜(糯)玉米-薹油两用油菜连作技术模式符合传统种植习惯,而且产品适销,效益稳定,值得推广。生产中,选择好合适本区域的优良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期,推广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理想的效益,比种植双季稻每公顷增收29400元。  相似文献   

2.
周糯1号是由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周糯1号鲜果穗相关性状及种植效益的研究表明,收获鲜穗时,最佳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此时种植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黄精种植的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开展甜玉米与黄精套种试验,探讨浙中山区不同种植密度鲜食玉米与黄精间套作配套栽培技术【结果】甜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甜玉米鲜穗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为5.7万株/hm2、但从综合效益来看,甜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的合理搭配密度为4.5万株/hm2,年度种植效益可达52093元/11秆.【结论】鲜食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可以成为解决农民种植黄精等中药材长期收益风险与短期收益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稻田种植西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对策,并总结了“西瓜-连作晚稻”种植模式中种植西瓜的效益、类型和主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棉田立体种植技术开发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道君 《中国棉花》2002,29(4):41-42
棉田立体种植是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植棉综合效益、增加棉农收入的有效途径.我场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应用这一技术,经多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引进改造和独立创造了20余种种植模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棉田立体种植技术体系,大大地提高了场棉农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甜菜种植比较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多目标决策的密切值法原理,引入全局思想,按时序建立全局数据表,构建甜菜及其比对作物种植效益分析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甜菜种植效益排名第一位,具有比较优势,为黑龙江、新疆、内蒙古三省区优势作物,该结果对制定甜菜种植规划与制糖企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受棉花收购价格下跌,种植效益不断下滑的影响,2014年安乡县开始了棉地种植结构大调整。为了探讨各种植模式的适应性及效益,笔者对安乡县20多种种植模式展开了一次调查。总结分析认为,在市场销售有保证的情况下,旱地以果蔬模式即早春大棚西瓜+秋延后辣椒效益最高,每公顷纯收入达22.44万元,但花工最多,达990个;水田以一季晚稻+菜薹模式效益最好,每公顷纯收入达5.73万元,花工也多达292.5个。而一季晚稻+油菜每公顷纯收入2.08万元,用工仅90个,为效益较好、省工、风险较小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优化水田种植结构 ,提高种植效益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 ,1997~2001年 ,我们在水田上试验示范了“冬瓜 -晚稻”种植模式 ,取得了经粮双丰收。现将该种植模式种植的效益和配套技术总结如下。一、“冬瓜 -晚稻”种植模式的效益1999~2000年三年全年示范推广该模式200hm2,平均每667m2产值2518.4元 ,成本785.7元 ,利润1735.1元。与对照“早稻-晚稻”种植模式比较 ,每667m2 利润增加1493.4元。三年示范推广 ,该种植模式比对照总增收448.77万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诸暨市调整粮田产业结构 ,实…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总结出了春小麦复种冬油菜套种饲用甜高粱高效栽培技术,连续两年平均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产量可达7780kg/hm2,冬油菜产量可达2640kg/hm2,甜高粱产量可达6310kg/hm2,每公顷效益可达63400元以上,效益比常规种植模式增加1604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该种植技术能充分发挥肥田养地的效果,并且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指数,增加种植效益,可有效加快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能起到防风固土等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棉田的整体种植效益,提高棉农的收入,必须在棉田的立体种植上做好文章.海门市农田的复种指数较高,已经达2.5以上,但棉田的间套种模式单一,且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我们重点研究了棉田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与技术,并不断加以总结和推广,其中棉花与荷仁豆套作的模式效益好,种植比较方便,受到了本地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市已推广该模式2 khm2,现将该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