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江西三熟制产区早熟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组合)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找出适合江西三熟制产区的最佳早熟油菜品种(组合),对自选及引进的9个早熟油菜品种(组合)进行了多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西三熟制产区,丰油737、丰油730、9812均在4月25日之前成熟,平均产量均在1 800 kg/hm2以上,是适合江西稻-稻-油种植的早熟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2.
南方三熟稻区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南方三熟制双季稻的发展作出了基本评价,认为过去三熟制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粮食总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将来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生产效率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三熟制双季稻实现高产的主要障碍,以近年来洞庭湖三熟制双季稻高产的成功实践为基础,探讨了三熟制双季稻实现超高产的光温资源利用理论与策略、高产栽培枰套技术。提出了三熟制双和了稻超高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小麦、西瓜、棉花三熟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安徽怀远县棉烟办公室(233400)赵彦培小麦—西瓜—棉花三元共生群体的一年三种三收的三熟制耕作制度,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增产潜力的集约化栽培技术。据典型经验介绍,小麦、西瓜、棉花三熟制栽培高产、高...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赣抚平原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的油菜品种,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对供试的10个油菜品种产量、经济性状、生育进程的特征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丰油730、圣光127、湘油420是适合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应用的优质、高产、早熟性好、成熟一致性好的油菜品种;早熟三月黄虽产量一般,但早熟性好,可作为油菜—中稻—再生稻模式中茬口衔接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三熟制早稻用氮素化肥作穗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何时施用穗肥,其产量与不施稳肥的比较,无明显不同;在生育后期天气不利时,还有减产趋势;考察主要经济性状,也无明显差异。因此,在通常育秧栽培情况下,三熟制早稻采用传统的集中前期施肥法,即施足基肥,早施足量分蘖肥,一般不施穗肥,必要时施用适量穗肥保花,是适合生产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通扬高沙土地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一般为50~60mg/kg,远远低于玉米正常生长所需80mg/kg的最低指标,且三熟制玉米生育期间有两次强降水过程,常规采用的基肥配施一定量含钾复混肥进行补钾的方法会造成钾肥大量流失,致使玉米生长中、后期严重缺钾,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针对这一问题,本试验从三熟制玉米钾肥适宜用量、施用时期及比例等几个方面探索了钾肥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人口密度、农用地比例、林业用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水域比例、办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山地比例、丘陵比例、低丘岗地比例和平原比例11个因子作为分区的指标,然后以县(市、区)为分区单元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分区,最后根据鄱阳湖水面小气候影响进行了区域调整,形成四个土地利用区域;北部农林旅游用地区,中部农业城市用地  相似文献   

8.
禾本科作物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混合栽培,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在不同时期播种,可充分利用土地暂时空隙、生物空间、充足光照,促进作物茁壮成长,使二熟制变三熟制,是温热地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龙陵县龙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农业科技人员在2003-2005年连续三年进行大麦  相似文献   

9.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新路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淙  秦来寿 《农业展望》2014,(2):35-39,45
土地流转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在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文化欠发达,土地流转面临着特殊的境遇和矛盾,需要深入研究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瓶颈的深刻原因,探索适合民族地区土地流转的科学模式,从而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缩小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阶梯性经济发展群的差距,加速苏北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分区域对江苏省的经济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1999-2007年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数据,采用GIS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变异进行空间分析,并利用库兹涅茨曲线作比对.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的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大小基本上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2)不同区域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性与区域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之间具较大的一致性;(3)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力大;而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力更依赖于城市化的强势;(4)发达地区人口聚集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区则相反.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3点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生产力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建立了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时点综合评价法对梧州市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表明,梧州市土地利用处于弱可持续状态,并向可持续状态演变的趋势。运用"障碍度分析模型",找出了自然地质灾害成灾面积比例与程度、人口压力指数等主要影响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子,提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生态农业等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覆膜是临沭县花生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长期以来,大量的地膜投入,导致地膜残留危害日益严重。近年来,临沭县在花生种植区积极引导农户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两年三熟制为一年两熟制,地膜污染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2020年,笔者通过入户调查,对这2种不同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一年两熟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优于两年三熟制,值得推广。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上应降低人工、种子和土地成本。  相似文献   

13.
建昌县是辽宁地区的农业大县,玉米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地区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最近几年,随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适合玉米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少,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加大研究,采用合适的轮作技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极大的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玉米轮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升地区玉米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油菜耕种技术繁琐,费工、费时、费力,单产低、成本高、效益差,加上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从农劳力严重不足,使稻—稻—油三熟制地区季节紧,劳力严重不足,制约了三熟制地区油菜生产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吉水县经过几年探索和示  相似文献   

15.
卢梦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35-16937
以四川省8个示范点的农村居民点为例,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系统地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分法分别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各个示范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综合评分,分析了不同地形上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以及四川省农村居民点土地的大致利用情况,并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近20a来棉花生产萎缩的原因,重新评估了陇南地区的宜棉条件,区划了宜棉地区,提出了发展棉花生产的新举措,对于徽成盆地和笼南地区推广麦、棉、豆(肥)一年三熟制,拓宽“两高一优”农业,振兴区域经济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栅格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自然条件、结构状况、生态干扰和生态建设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ARCGIS软件与综合指数法对平顶山市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平顶山市不同地区土地生态质量差异明显,其中鲁山县中西部土地生态质量最好,处于优等级;鲁山县东部、汝州市、宝丰县、叶县、舞钢市为良好等级;郏县除城关镇外为中等级;郏县城关镇、湛河区的北渡镇和曹镇乡、新华区土地生态质量一般;石龙区、湛河区白龟山水库管理区、卫东区土地生态质量最差。土壤污染程度和人口密度是土地生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林地与防护林面积比例、无污染高等级耕地面积比例、生态基础设施用地面积比例和植被生物量为土地生态质量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王伯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11-4812,4815
基于吐鲁番地区1996年土地详查资料,利用2000、2005、2008年地区土地变更调查及2009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一时点更新等关键时间点数据,对吐鲁番地区1996~2009年土地利用动态度,重要地类变化情况和已利用土地效益等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吐鲁番地区若干关键时间点和重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情况,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草莓-甜瓜-水稻三熟制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草莓大棚中采用草莓-甜瓜-水稻三熟制农作制度和规范的生产技术,对茬口安排的合理性、三熟各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三熟制,各作物生长期在茬口上适合,667 m2可收获草莓2 500.4 kg、甜瓜1 525.5 kg、水稻339.7 kg,比单纯种植草莓增产值8 515.2元、增加净利润6 188.4元,增效39.24%,能较大地提高草莓大棚设施的利用率,可实现稳粮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2005、2010、2015和2018年106个县域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Person相关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域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河南省各县域土地经济密度不断上涨,个别地区略有波动;(2)总体上河南省土地经济密度相对发展速率表现为东北部快于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发展速度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3)河南省县域土地经济密度中部地区明显高于四周,呈团状分布,且东北部地区明显高于西南部地区;(4)河南省县域土地经济密度的全局相关性较强,局部相关性比较稳定;(5)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教育资金投入、粮食产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河南省县域土地经济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