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咖啡黑点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ner属鳞翅目Lepidoptea木蠹蛾科Cossidae豹蠹蛾亚科Zeuzerinae,近年来对枣树的危害日趋严重。枣树被害后极易风折或枯死,导致严重减产。据记载,此虫的寄主植物已有32科54种,但危害枣树,在本省尚属首次报道。经调查,此虫分布全市各产枣区,平均受害株率为43.2%,最高达84%;被害枝条枯死率平均为76.8%,且一株多枝被蛀害。特别是3~5年生的幼树,危害尤重。两年来,我们在市农垦场,青口乡等地,以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枣豹蠹蛾(ZeuzeracoffeaeNietn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又名豹纹木蠹蛾、咖啡黑点木蠹蛾、截干虫、咖啡豹蠹蛾、枣钻枝虫等。该虫过去在河南枣区少见,未见到成灾的报道,近年来在新郑枣区暴发成灾。据在新郑、中牟、尉氏枣区调查,遭受枣豹蠹蛾危害的枣树约15万株,其中新郑市龙王乡枣林虫口密度较高。1994年8月20日在新郑龙王乡枣园调查枣树500株,虫株率高达91%,部分植株新生枣头被害率为60%;2年生枣头被害率30%,损失极重,故此枣豹蠹蛾,已成为新郑枣区主要害虫之一。1分布枣豹蠹蛾分布于海南、浙江、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河…  相似文献   

3.
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幼虫危害刺槐、栎、枫、榆、杨、桦、苹果、梨、枣、茶等树木枝梢,还危害棉花、辣椒、龙葵多种作物。近年来在鲁东南地区发生成灾,林木中以刺槐、苹果、梨、枣受害最重。1973—1975年间,笔者曾对此虫作过观察,本文仅据1974年资料重点介绍该虫的幼虫为害习性,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4.
豹纹木蠹蛾(Zeurera leuconoeum Butler),群众称断枝虫,商洛核桃产区均有发生。它以幼虫钻蛀枝干,造成枯枝、断枝,甚至枯死,造成严重减产,是核桃树主要害虫之一。据1985年在丹风、商县等地调查,受害株率高达92.9%,被害枝枯死率达74.7%。  相似文献   

5.
微红梢斑螟对国外松的危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红梢斑螟对国外松的危害比较普遍,据在湖南52块标准地调查,占被调查块数的71.15%;被害株率为10.13%。其中最严重1块为3年生火炬松幼林,被害株率达87.5%;单株受害梢严重的达28个枝条之多、主要是主梢和上部1—2轮生侧梢。此虫在湖南一年发生二代,生活史极不整齐,以幼虫在被害处越冬。化学和生物林间防治试验证明,多种化学药剂防治均有一定效果,而生物防治则以白僵菌防效明显。化防林间喷雾以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最好,防效可达53.97—64.81%;生防林间措施以含孢量65/克白僵菌,每亩1公斤,死虫率达73.91%。  相似文献   

6.
狗獾控制沙棘木蠹蛾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山西、陕西、宁夏、河北等地,发生面积13.3万hm^2,其中50%以上的受害沙棘林成片死亡。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调查,沙棘木蠹蛾发生面积1.8万hm^2,发生率58.7%,平均有虫株率42%,平均虫口密度9头/株,最高可达118头/株。通过人工饲养和野外观察,对狗獾的生活习性及其林间控制沙棘木蠹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须球小蠹(Sphaerotrypes coimbatorensis Stebb.)为我区核桃树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混合芽,可使结果量显著下降。据在洛南县石门、麻坪等4个公社的11个大队调查,1,515株树中被害株率达98%,只有31株未受害。在石门公社红旗九队桑树  相似文献   

8.
张金桐  孟宪佐 《林业科学》2000,36(5):123-126
小木蠹蛾 (HolcocerusinsularisStaudinger)是北京、天津等地园林树木白蜡、国槐、丁香、银杏、海棠等主要蛀干害虫 ,据 1 979年对北京市行道树的调查 (高瑞桐等 ,1 983;蒋三登等 ,1 983) ,遭此虫危害严重的地方被害株率高达 80 %以上。 1 998年再次调查发现 ,虫害程度有增无减 ,在一根长 50cm、直径8cm白蜡树段内幼虫达 2 63头。受害树株常发生风折、枯枝甚至整株死亡。同时幼虫从树干内排出粪屑挂满树枝树干或飘落地上 ,有碍市容卫生。防治方法主要是修除被害树干和施用化学药剂 ,长期使用这些方法不仅…  相似文献   

9.
枣豹蠹蛾的观察及防治枣豹蠹蛾(ZeuzeracoffearNietn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又名豹纹木蠹蛾、咖啡黑点木蠹蛾、截干虫、咖啡豹蠹蛾、枣钻枝虫等。该虫过去河南枣区少见,未见到成灾的报道,近年来在新郑枣区暴发成灾。据新郑、中牟、尉氏枣区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 蝉网蛾(Glanycus foohowensis chuet Wang)属网蛾科。是西双版纳地区危害依兰的主要害虫之一。1987年我所成龄依兰园内蝉网蛾有少量发生,以后逐年增多,危害加重。据1990年9月11日调查,全园植株受害率达100%,受害严重的4株,共有虫967只,平均每株有虫241.75只,其中受害严重的3条侧生枝上,有虫136只,平均每枝有虫45.33只。依兰受蝉网蛾的危害后花蕾脱落,花发育  相似文献   

11.
木蠹蛾类害虫,钻蛀危害阔叶树根及干部。近年来,国内平原绿化迅速发展,阔叶树比重增加,木蠹蛾也随之发生,北方平原一些地方的杨树防护林带、榆树片林,以及防风固沙的沙柳林已经成灾。济南市园林有柳树一万多株,遭受东方木蠹蛾严重危害,受害株率达42—76%;山东平阴县孔村区大官杨防护林遭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榉木蠹象(Pissodes sp.)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幼树。目前仅在昆明市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200-2600m范围内的云南松纯林以及混交林幼林中发生,通过3年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的危害程度及危害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哨乡云南松榉木蠹象危害严重时期松林受害面积达351hm^2,其补充营养株率,枝干受害株率,危险指数分别为90.5%,37.1%,42.1%,枝干受害株率和危害指数与该虫补充营养株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咖啡黑点木蠹蛾以幼虫蛀害林木枝条,使幼干、树枝枯死风折。幼树顶梢被害后,树木向上生长受阻,致使树干矮小、弯曲,降低木材使用价值。徐州地区林木于1964年始见其为害,至1976年已发展得相当严重,1978年调查淮阴、徐州二地区刺槐及枫杨人工林,被害株率高达93%,果园和城市行道树的被害情况也很严重。 1977-1978年我们在江苏省东海县马陵山果园、西山林场以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多纹豹蠹蛾在福建省一年一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蛀道中越冬,幼虫19龄,历期313—321d,每树大多仅有一条幼虫和一个排粪孔;6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具趋光性;7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受害植物已知 20种,以木麻黄为主,被害株率最高达82%。可选用湿地松、柠檬桉为木麻黄的混交树种;杜绝带虫苗木造林;幼虫蛀入期对排粪孔喷注白僵菌,害虫死亡率86.7—98.3%,幼虫未蛀入时对嫩枝小喷溴菊酯或氧化乐果液剂,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是华山松蛀干害虫。主要为害华山松主干及其枝稍,造成受害株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整株死亡。在受害区被害株率高达100%,一般都在30%以上,年死亡率达5%左右。该虫蔓延很快。如个旧市白云山林区,1964年发生面积仅六百余亩,到1979年蔓延到二万余亩。  相似文献   

16.
<正>小木蠹蛾是我市行道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据调查中国槐及龙爪槐等行道树被害株率达98%左右。为害期从4月初开始至11月底止,达8个月之久。光肩星天牛危害旱柳、垂柳、馒头柳,在我市被害株率达90%以上,为害期也长达7个多月。红颈天牛,主要危害碧桃、桃树,严重影响桃树产量和质量,在果园中被害株率也达98%以上。为消灭虫害,采用过多种化学药剂如DDT、DDV7216烟雾剂、乐果、氧化乐果、1059、3911、磷胺以及白僵菌、青虫菌、7216菌、苏云金杆菌等进行注射、棉球及熏灌,但都很难奏效。经过饲养和观察小木蠹蛾生活史,发现此幼虫有惧怕氨气的现象,据此做了氨水防治蛀干害虫试验。  相似文献   

17.
红头芫菁(俗名斑蝥),亦称中国芫菁(Epicauta chinensis Lap.)。该虫在黄龙山林区,过去仅知危害马铃薯、狼牙刺、胡枝子、柠条、苜蓿及豆科植物。近几年,已成为严重危害刺槐苗木的主要害虫。危害:据1966年4—7月在我局圪台、宫庄、蔡家川等林场的调查,当年新育的刺槐苗木均被受害。最高被害率达100%,最低为6.3%,平均为65.1%。其中以圪台林场八十亩坪苗圃受害最重,有50多亩刺槐幼苗几乎被咀食一光,造成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8.
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Stgr.)是果树和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危害山楂、银杏、白蜡、国槐、龙爪槐、法桐和丁香等树种。据各地调查被害率,北京门头沟区的山楂达60%,市区行道树白蜡为30%~80%;石家庄市10多年生国槐为26%~96%;鞍山市1万株山楂全部被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行道树的生长。自1986年以来,我们应用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A11进行了防治试验,效果很好。1987年进一步在室内外研究了芜菁夜蛾线虫(S.feltiae Agtriotos)对小木蠹蛾的幼虫致死率,以及有关影响线虫毒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树,目前仅在昆明市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 200~2 600m范围内的云南松纯林以及混交林幼林中发生.通过3年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的危害程度及危害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哨乡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严重时期松林受害面积达351hm2,其补充营养株率、枝干受害株率、危害指数分别为90.5%、37.1%、42.1%;枝干受害株率和危害指数与该虫补充营养株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小木蠹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木蠹蛾在北京是白蜡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根据1979年对北京市白蜡行道树的调查,遭此虫为害严重的地方被害株率高达80%以上,受害株常发生风折,枯枝,甚至整株死亡。同时幼虫在树干内排出粪屑,挂满树枝或飘落地上,有碍市容和环境卫生。1978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