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绿文 《国土绿化》2024,(3):42-43
<正>沙尘天气是沙粒、尘土悬浮空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根据《沙尘天气等级》(GB/T 20480—2017)规定,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浮尘无风或风力≤3级,沙粒和尘土飘浮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扬沙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以内。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地区在春季不时受到沙尘天气的侵袭。根据强度由高到低。沙尘天气依次分为沙尘暴、扬沙和浮尘3个等级。沙尘暴发生时,空气非常浑浊,水平能见度在l公里以内,强度和危害最大。发生扬沙天气时,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之间。浮尘天气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危害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3.
4月24日晚7时许,民勤县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特强沙尘暴,持续时间3个多小时。根据气象部门监测,瞬间风力达10级,瞬间极大风速达28米/秒,能见度0米,给全县造成了一系列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4.
4月16日,阿克苏地区遭受今春以来的最强沙尘暴袭击,风力达到6~8级,瞬间风速达到24.6米/秒,能见度150米,持续8个小时后风力下降。强大风沙尘天气突袭后,地区林业局按地委、行署的要求,迅速对防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5.
刘拓 《中国林业》2010,(9):16-19
<正>近10年来,长期肆虐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得到很大缓解,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处于近50年来的较低水平,尤其是今年3月中旬以前一直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让人们觉得沙尘暴已离我们远去。然而进入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7次沙尘天气过程,特别是3月19~21日的强沙尘暴天气影响华  相似文献   

6.
《绿色大世界》2013,(4):312-312
(1)接到沙尘天气预警信息或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时,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部门要做好交通安全防护措施,科学调度,确保交通安全。(2)在公路上驾驶机动车遭遇沙尘暴,应低速慢行。能见度太差时,要及时开启大灯、雾灯。必要时驶入紧急停车带或在安全的地方停靠,乘客要视情况选择安全的地方躲避。  相似文献   

7.
反思沙尘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春以来 ,我国内蒙古、山西、河北和京津等北方地区接连发生10数次大风扬尘和沙尘暴天气。沙尘暴肆虐和波及范围之广、频度之高、危害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受沙尘暴影响较重的北京等地区 ,大气能见度降至1公里以下 ,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百米 ;徐州、济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城市和地区的人们出行也不得不头裹纱巾 ;西安出现了泥雨天气 ;沪、宁、杭地区也是狂风怒吼、浮尘蔽日。这一灾害性天气 ,既严重影响了交通和人民生活 ,也妨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资料显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特大沙尘暴天气60年代发生过8次 ,70年代发生…  相似文献   

8.
今春以来 ,猛烈的沙尘暴频频向我们袭来。白天汽车在马路上行驶 ,需要打开车灯、办公室里也得开灯、家里的窗帘也不能拉开……狂风卷着黄沙 ,铺天盖地 ,把整个天空刮成了橙黄色。4月6日 ,华北大部及东北西部出现了比前几次更为严重的扬沙天 ,风沙长驱直入 ,横扫京津。北京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百米。4月12日 ,甘肃地区出现了能见度接近零米的黑风天气。这一天 ,我区阿盟巴彦浩特空气含尘量达62.71毫克/立方米 ,为国际二级标准的209倍 ,为该地区年日均值的696倍。专家介绍 :能见度1公里以内为沙尘暴 ,1~10公里为扬沙。仅…  相似文献   

9.
生态直通车     
原始森林未受惊扰四川雅江森林火灾被完全扑灭  2月 25日发生在四川省雅江县境内的森林火灾经过广大扑火人员九昼夜的奋力扑救,至 3月 6日被完全扑灭。 (新华网 )去年全国生态退耕 1144.2万亩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消息说,去年我国有 1144.2万亩耕地停止耕种、还林还草。据此统计,两年来全国生态退耕数达到 1736.4万亩。 (新华社 )内蒙古沙尘肆虐6天遭受 3次沙尘暴侵袭  自 2001年 2月 28日至 3月 6日,内蒙古 6天之内遭受的三次沙尘暴侵袭。 2月 28日、 3月 2日至 3日,内蒙古出现了两次沙尘天气。 3月 6日的沙尘天气,较前两次范围…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风沙尘暴的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玉 《甘肃林业科技》1995,20(2):68-71,26
河西走廊风沙尘暴的成因及其防治高建玉(甘肃省林业厅三北防护林建设局730030)风沙尘暴是一种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天空能见度很低的灾害性天气现象。这种灾害一旦发生,对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会造成相当巨大的损失。1993年5月5日,甘肃省河西走...  相似文献   

11.
《绿色科技》2013,(4):312
正(1)接到沙尘天气预警信息或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时,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部门要做好交通安全防护措施,科学调度,确保交通安全。(2)在公路上驾驶机动车遭遇沙尘暴,应低速慢行。能见度太差时,要及时开启大灯、雾灯。必要时驶入紧急停车带或在安全的地方停靠,乘客要视情况选择安全的地方躲避。  相似文献   

12.
2013年2月27日28日两天,我国南疆盆地、甘肃西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华北北部发生沙尘天气,甘肃西部、河北北部多地发生沙尘暴,这是北方地区今年春天遭受的第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3月中旬至4月初,三轮从蒙古国起源的沙尘天气先后登陆我国,对我国北方地区造成较强沙尘影响。这三次沙尘天气过程为近10年最强,沙尘范围涉及超20个省份,最南界影响到浙江北部。3月28日,记者在北京街头所见,风力不断加大,天空灰蒙蒙一片,能见度大约在500米至1000米,除了少数行人和车辆,只有呼呼的风声。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家林业局发布2004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灾害情况报告。截止5月底,我国北方地区共发生18次沙尘天气,其中强沙尘暴1次,沙尘暴5次,扬沙浮尘天气12次。 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生的18次沙尘天气中,单次影响范围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沙尘天气有2次,50~100万平方公里的有3次,50万平方公里以下的有13次。西北、华  相似文献   

15.
正5月3日至4日,受较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影响,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出现沙尘天气,内蒙古中西部局地有强沙尘暴,这是入春以来北方地区发生强度较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京津冀地区遭遇今年以来第一次沙尘天气侵袭。综合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以来,我国北方出现了多次大范围沙尘暴,强沙尘暴天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国家林业局紧急启动了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今年的沙尘天气如此厉害,今后我们如何应对?就此,本刊记采访了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刘拓主任。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野外定位观测站(1983-2004年)和内蒙古磴口县气象站有关资料(1954-2003年),分析乌兰布和沙漠沙尘天气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沙尘天气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2-6月份,占全年的58.5%,冬季次之,秋季最少,4月份发生频率最高;该区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活动频繁,1983-1987年每年扬沙日数都在100d以上(1986年高达164d);90年代初期沙尘天气显著下降,中期至末期处于低值;21世纪初,沙尘天气的发生又有所回升。该区充足的沙源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当具备了起沙风的动力条件时,极易发生沙尘天气。2~6月沙尘暴、浮尘和扬沙日数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沙尘暴和扬沙日数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蒸发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扬沙、沙尘暴日数与气温和地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浮尘天气与地面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蒸发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和地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今春沙尘天气接近常年或偏少 我国的气象专家今天对人们关心的沙尘天气进行了分析及展望。气象专家说,1、2月西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西部持续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地表干燥。通过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图像分析,自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共出现了两次沙尘天气过程。这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均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 专家预计,3月1日前后和4、5日,将有五级左右风,其中宁夏、甘肃、内蒙古中西部及河北西北部等地将有可能出现沙尘天气。专家指出,今年春季,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日数将接近常出或偏少,出现沙尘天气偏多的可能性较少,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沙尘天气日数将接近常年或偏少,新疆地区偏少,但要警惕强沙尘暴可能造成的影响。(摘自《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20日,新疆南疆盆地南部和东部出现沙尘天气,其中巴州且末、若羌县发生强沙尘暴,局部风力达9级。此后沙尘天气向东扩散,受其影响甘肃河西走廊西部也出现沙尘天气。据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本次沙尘天气起源于南疆盆地,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吉林省中西部屡屡受到沙尘暴侵袭,沙尘侵袭频数增加,而且持续时间长,为历史罕见。沙尘暴引起沙漠扩张,造成环境污染,对吉林省中部产粮地区构成严重威胁。扬尘天气天空能见度下降,造成公路交通肇事次数明显上升,无线通讯和收视系统受到干扰。另外,沙尘引起眼睛和呼吸道系统疾病,沙尘在行走途中会把细菌和病毒带到其它地区,造成疾病传播。沙尘暴已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安全,防御和治理沙尘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因素1 1沙尘物质来源我省西部处于科尔沁沙地和松嫩沙地边缘及延伸部分,2个沙地分布在具有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