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4块标准地37a间8次调查所得的标准地林木平均高资料导算出标准地优势木平均高,用赫杰(L.Heger)法编制立地指数表。标准年龄定为50a。用标准地507株测高样木多年连续复查的数据及25株优势木解析木高生长数据以0.05显著性水平作皮尔逊卡方检验,证明该表正确地反映了不同生态环境下优势木树高的实际生长趋势。通过对比分析表明,该表对原试验标准地的立地评估结果与原地位级表的相同  相似文献   

2.
地位级、立地指数对评定立地质量的作用地位级是评定林分立地条件的质量指标。它标志着该种在当地立地条件下的林分生产力。在林龄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林分立木的平均树高能很明显地反映出立木生产力的高低。因此,只要把林分生长过程表中各地位级中不同龄阶的平均树高,按龄阶顺序排列成地位级查定表,即可通过某一林分立木的年  相似文献   

3.
目前调查和预测林木生长量(率)的方法有多种,此次我们采用胸径5年直径生长量的年龄材积差法,借助思茅松年龄——材积表,计算立木各龄阶的材积生长率。现将编制过程介绍于后。一、材料的收集样木材料是82年四大队专业队在梁河县三岔河林场测定的20块标准地的计算木88株、及与林场接壤地区样木500多株作为计算生长率  相似文献   

4.
林木高径比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径比是说明林木树高与胸径相关关系的一个统计指标,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对16块标准地,395株油松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单株木树高与胸径,径阶平均高与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以及林分密度、林分年龄与高径比关系的变化规律中,看出研究高径比在森林调查,林业生产和科研上是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胸径与树冠面积的关系 在开化县星口、立江、马金,分别对不同年龄、不同密度、不同地形的杉木林,设置了14块标准地,标准地面积347—700M~2,68—270株。用平板仪测绘立木位置,每木  相似文献   

6.
林分起源对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和马尾松604株样木的地上生物量和212株样木的地下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了包含林分起源的立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分析了林分起源对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起源的立木地上生物量模型没有明显差异,而地下生物量模型则存在显著差异,相同直径和树高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明显高于人工林木;杉木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比人工林木大近30%,而马尾松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比人工林木要大约45%。  相似文献   

7.
用标准地法调查薪炭林材积,要在设置标准地上花费很多时同,并且不能客观估计调查的抽样误差。本次调查试用了一种不设标准地的方法。这种方法:1.用样点到第i株最近立木的平均距离推算每公顷株数;2.以测定样点附近几株立木的直径和树高,确定单株木平均材积。然后将此两项相乘得到每公顷材积。  相似文献   

8.
用标准地法调查薪炭林材积,要在设置标准地上花费很多时同,并且不能客观估计调查的抽样误差。本次调查试用了一种不设标准地的方法。这种方法:1.用样点到第i株最近立木的平均距离推算每公顷株数;2.以测定样点附近几株立木的直径和树高,确定单株木平均材积。然后将此两项相乘得到每公顷材积。  相似文献   

9.
小兴安岭人工樟子松林立木胸径与冠幅直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兴安岭林区,我们曾在不同林龄,不同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的10块标准地内对1316株人工樟子松立木进行胸径和冠幅直径的测定,获得数据如表。  相似文献   

10.
一、材料来源与调查方法对江汉平原的意杨、水杉、池杉进行详细的调查。共设置标准地269块,解析木130株,土壤剖面调查269个。对标准地进行林分调查、土壤调查及植被调查。林分调查:标准地面积0.1公顷,每木检尺并测高15—21株,绘制树高曲线。在标准地内选择优势木5—7株,选取平均优势样  相似文献   

11.
选取3块不同立地条件的马尾松试验林(沙河集纯林、八公山纯林和混交林),从中选取具有3种树干形态(直立、倾斜和弯曲)的马尾松共24株,测定其立木生长性状,随后采用钻孔法测定不同周向位置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力,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如下:1)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主效应周向相对位置对生长应力指示值(GSI)影响在0.001水平上显著;周向相对位置和树高分段的二元交互效应对GSI影响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余效应对GSI影响均不显著;2)偏相关分析研究中,在直立树干所有自变量与GSI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倾斜树干中,周向相对位置与GSI之间正偏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余自变量与GSI之间偏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弯曲树干中,周向相对位置与GSI之间正偏相关系数也在0.05水平上显著.综合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对于不同树干形态,立木的高径比、倾斜角、冠形因子对表面轴向生长应力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研究认为,可以通过间伐降低直立树干和弯曲树干的高径比,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马尾松立木的轴向表面生长应力,通过控制倾斜角和冠性因子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倾斜树干轴向表面生长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相似文献   

12.
6株木抽样是在样点上量测离样点最近的6株立木,从而推算其断面积和蓄积量的方法。该法不一定量测离样点最近的六株木,可以量3—10株离样点最近的立木。不过通常是量测6株立木,所以该法叫《6株木抽样》。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该法是1968年由西德的Prodan教授提出的,其后西德、东德、保加利亚、日本等国都采用过。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红松林林分群体林龄测定方法,在森林调查中,一直沿用全林平均木法和分径阶标准木法。一个是伐取一株林分平均直径的立木,实测年龄作为林分林龄;一个是分径阶按各径阶株数比例关系,分别伐倒多株立本实测年龄,然后再计算林分林龄。前法因红松天然林具有复层、异龄、混交和幼龄期耐荫的特点,林分中立木个体年龄差异悬殊,几个世代同堂,因而利用平均直径的立  相似文献   

14.
对浙西北地区杉木林分15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并按随机抽样方法实测139株样木的胸径与冠幅。根据“六木密度一冠一直径”相关关系,选择最佳数学模型,计算各径阶单位面积立木密度,编制杉木生长密度表。该表编制科学,具有方法简单、实用性强等优点。便于生产经营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前言对西江林场面积最大、代表性较强的46块杉林设立标准地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找出杉木几种不同林龄立木的适宜密度,为该场今后确定造林密度、间伐强度和主伐年龄作参考。一、林场基本情况西江林场位于北纬23°08′,东经114°48′。北临西江,地跨郁南、云浮两县,属高  相似文献   

16.
6株木抽样是在样点上量测离样点最近的6株立木,从而推算其断面积和蓄积量的方法。骸法不一定量测离样点最近的六株木,可以量3—10株离样点最近的立木。不过通常是  相似文献   

17.
红松人工林是辽东山区重要的果材兼用林,在涵养水源及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准确模拟辽东山区人工红松的干形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大边沟林场设置的人工红松中龄林固定样地的每木检尺数据,测量标准地所有树木的胸径、树高等,分析了不同林龄的单木干形变化规律及干形与树冠结构因子(冠长、冠幅)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人工红松中龄林的高径比为0.46~0.75,高径比与冠长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其中54年生红松的高径比与冠长关系较为明显,而51年生、58年生的红松干形与冠长关系不明显。54年生红松林单木干形与冠幅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最高达0.57,随着单木冠幅的增加,高径比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人工红松林是辽宁省重要的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资源,为比较准确地测定其立木材积,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二元立木材积表。通过调查及测量共收集到1 473株样木资料,文章利用其中1 228株样木建立了人工红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并用剩下的245株样木进行了适用性检验。结果证明修订后的材积模型在辽宁省范围内适用,据此修订了辽宁省人工红松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643株样木数据进行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102株样木数据误差检验,最终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材积方程:V=0.0001379944469D2.56073215735,相关系数R2=0.9769308844452,极相关。根据材积方程编制一元立木材积表,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过去沿用的地位级表、立地指数表对萌生柞木林一般都偏高,不适应生产需要。为此,我们试编了《延边地区萌生柞木林地位级表》,并分别地位级探讨了林木生长规律。一、地位级表的编制地位级表是根据林分平均高及其标准差随年龄的变化规律编制的。 1.标准地来源:供编表用的标准地共316块,其来源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