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其优良的特性,有"牧草之王"之称.它产草量高、品质优良、耐割持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大面积种植能够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尽管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但大面积广泛种植会导致病害发生,白粉病是苜蓿重要的病害之一,可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后期病叶大量脱落,对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不同种类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分布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轮作箭筈豌豆、天蓝苜蓿和陇东苜蓿3种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微生物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种植牧草前相比,轮作牧草后土壤中真菌/细菌最高可降低50.72%,说明真菌数量下降,通过轮作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与种植牧草前相比好气型固氮菌数量最高增加283.69%;脲酶活性最高增加6.4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但是对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高低还与豆科牧草种类及土壤连作年限有关,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对不同种类的豆科牧草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枣庄地区紫花苜蓿生产利用现状,在山东祥和乳业牧草种植基地对苜蓿的产量、营养、组织和土壤状况进行分析诊断和初步的探索研究,结合当地情况和施肥习惯,针对苜蓿生长特点,制定施肥方案,建立和完善适于苜蓿高效生产的成熟配套技术。苜蓿营养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苜蓿虽基本不缺营养,但总体上苜蓿营养含量不高。土壤状况分析诊断研究表明:土壤中大量、中量元素并不缺乏但总体上不丰富,且部分微量元素缺乏,故需要全方面追肥。播种前采用根瘤菌剂对种子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单播鸭茅、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苜蓿(Medicago sativa)、15个混播处理(9∶1、7∶3、5∶5、3∶7、1∶9)和无牧草播种处理,研究鸭茅与伴生种在不同混播比例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表现为0~10 cm10~20 cm。混播处理相同土层,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以鸭茅和苜蓿混播时为最多,鸭茅和无芒雀麦混播时次之,鸭茅和白三叶混播时最小。鸭茅和豆科牧草混播时的脲酶活性高于鸭茅和无芒雀麦混播时的活性,鸭茅和苜蓿或无芒雀麦混播时的土壤蔗糖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高于鸭茅同白三叶混播时的活性。与无牧草播种处理相比,单播和混播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苜蓿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其营养价值高,有"牧草之王"的美誉,为大多数家畜所喜食。苜蓿鲜草可作为青饲料直接饲喂牲畜,也可放牧利用,还可以采用青贮技术和调制干草的方法贮存,以作为牧草缺乏季节的补充饲料。  相似文献   

6.
苜蓿的种植与加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各类家畜都喜食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它不但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及饲料,而且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据史料记载,早在3300年前,人类已开始用苜蓿作饲料,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因苜蓿能抗旱、耐寒、耐贫瘠的土壤,全国各地均有种植,而且形成许多地方品种,如敖汉苜蓿、公农1号、肇东苜蓿、陇东苜蓿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种植面积已达133万hm^2  相似文献   

7.
苜蓿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长、栽培面积最广的优良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其不仅产量高,营养价值也很高,所以种植苜蓿的价值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目前,虽然宁南山区种植苜蓿的留床面积和每年的新增面积越来越大,但要真正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还必须执行严格的种植技术。对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要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的粗蛋白含量高,富含矿物质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他种类的牧草都无法与其相比,故以"牧草之王"著称。紫花苜蓿不仅产量高,而且质地柔软,味道清香,适口性好,是畜禽最为理想的饲料。另外,苜蓿的茎、叶富含营养,也是一种优质畜禽饲草。就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苜蓿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使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目前,苜蓿正以其适应性广、高产优质、改良土壤迅速、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0.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草量高,草质优良,而且富含粗蛋白质,动物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更好地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苜蓿的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纯林对土壤养分的选择性利用和单一枯落物的特殊影响是导致人工林土壤极化的重要原因,利用牧草枯落物施肥或直接营造林草复合植被是防治和修复纯林土壤极化的最快捷且有效的措施。针对渭北残塬沟壑区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纯林,在前期关于土壤极化的研究基础上,通过7种常见豆科牧草枯落物与林地腐殖质层土壤的混合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牧草枯落物对针叶纯林土壤极化的修复效应,以此作为选择适宜修复牧草种的依据。结果表明:对油松纯林土壤,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明显的综合修复效应,其次为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可作为与油松复合种植的优选牧草,而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造成土壤性质一定的衰退;对侧柏纯林土壤,红豆草具有明显的综合修复效应,其次为苜蓿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可作为与侧柏复合种植的优选牧草,而毛苕子和小冠花则造成土壤性质一定的衰退。  相似文献   

12.
纯林对土壤养分的选择性利用和单一枯落物的特殊影响是导致人工林土壤极化的重要原因,利用牧草枯落物施肥或直接营造林草复合植被是防治和修复纯林土壤极化的最快捷且有效的措施。针对渭北残塬沟壑区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纯林,在前期关于土壤极化的研究基础上,通过7种常见豆科牧草枯落物与林地腐殖质层土壤的混合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牧草枯落物对针叶纯林土壤极化的修复效应,以此作为选择适宜修复牧草种的依据。结果表明:对油松纯林土壤,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明显的综合修复效应,其次为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可作为与油松复合种植的优选牧草,而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造成土壤性质一定的衰退;对侧柏纯林土壤,红豆草具有明显的综合修复效应,其次为苜蓿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可作为与侧柏复合种植的优选牧草,而毛苕子和小冠花则造成土壤性质一定的衰退。  相似文献   

13.
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最广泛的多年生豆科牧草,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栽培牧草之一。它以产量高、品质优、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被称为"牧草之王",在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有"牧草之王"美誉的苜蓿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粗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较全,是世界广泛分布的一种优质蛋白饲料作物。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盐渍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根际磷含量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盐渍土的改良利用已有大量研究,但在盐碱地种植牧草的报道并不多.试验以河西盐渍地2、3、4、5、8龄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材料,研究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株龄苜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效磷含量根际高于非根际土壤.在种植苜蓿的前5年,有效磷在根际与非根际均显著增加,种植8年开始降低,而全磷无显著变化规律.根际pH值低于非根际,但根际酸化不明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根际pH值和有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一环境效益 家禽业在改良问题土壤、控制虫害及杂草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并可为农场提供新的收入来源。 1土壤 农田或草场上放养的禽类就像小型的肥料撒播机,可以培肥土壤。它们在刨抓昆虫和蠕虫的同时,把土壤和粪便混合在一起,使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富含钙质的蛋鸡粪可以提升土壤的pH值,使土壤更有利于种植苜蓿、野豌豆等适口性好的牧草。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禽类不能在一个区域长时间放牧或饲养密度过大,尤其是土壤含水量大的时候,这样会使牧草遭到破坏、土壤变得紧实。  相似文献   

17.
苜蓿是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是我国主要的栽培牧草品种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建立人工草场的主打种植品种。由于苜蓿品种间存在着差异,对气候及自然条件的适应性不同,种植的效果也不相同。所以,对各苜蓿品种进行种植比照试验,以筛选出适合齐齐哈尔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8.
苜蓿是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是我国主要的栽培牧草品种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建立人工草场的主打种植品种。由于苜蓿品种间存在着差异,对气候及自然条件的适应性不同,种植的效果也不相同。所以,对各苜蓿品种进行种植比照试验,以筛选出适合齐齐哈尔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9.
红豆草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红豆草是一种旱中生优良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消化率高,素有“牧草皇后”的美称。特别是它的耐旱性、耐贫瘠土壤,以及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区域能够正常生长,具有显著的不可替代性,又是治理退化草地(中低山带)首选的优良草种。同时营养价值、生物量及改良土壤与苜蓿相近,而蛋白降解率低于苜蓿,又不产生臌胀病,青饲安全而优于苜蓿。  相似文献   

20.
苜蓿是世界上栽培种植利用最为广泛的人工牧草,在我国主要适宜种植在气候干燥、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地区。不适宜在高温湿潮地带。经美国苜蓿育种专家制定的苜蓿的秋眠系统。以对不同气候地区苜蓿的生存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