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由于近两年早春低温、寡照,水稻立枯病呈抬头趋势。经调查江苏省淮海农场1998年水稻立枯病的发病率为16%,1999年水稻立枯病发病率为20%,2000年水稻立枯病发病率为25%,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  相似文献   

2.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呈加重趋势,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为此,文章介绍了寒地水稻育秧期立枯病的症状、发病时期、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秧苗素质,达到育壮苗的目的,以促进水稻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立枯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水稻病害之一,是造成水稻育苗枯死的主要隐患。这种水稻病症产生的主要由于种植环境低温多湿、昼夜温差大、土壤碱度高、在种植的过程中光照条件不足而引发的。在水稻旱育苗过程中,必须采用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来对水稻立枯病加以防治和限制,预防水稻培育工作中立枯病的产生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本文重点阐述了水稻立枯病的产生原因和症状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水稻立枯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水稻病害之一,是造成水稻育苗枯死的主要隐患。这种水稻病症产生的主要由于种植环境低温多湿、昼夜温差大、土壤碱度高、在种植的过程中光照条件不足而引发的。在水稻旱育苗过程中,必须采用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来对水稻立枯病加以防治和限制,预防水稻培育工作中立枯病的产生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本文重点阐述了水稻立枯病的产生原因和症状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病原,影响发病因素以及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几方面对水稻立枯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东部稻区水稻立枯病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9~2001年从黑龙江省密山351株水稻立枯病病苗样品中分离获得478个分离物,经鉴定归属5个属10个种,对分离频率较高的种类进行回接验证,均能引起水稻立枯病,其中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和 Fusarium semitectum Brek & Rav两种菌可导致水稻立枯病为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秧立枯病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旱育秧技术的大力推广 ,水稻立枯病也随之成为育秧期最主要的病害。据观察与研究发现 :水稻立枯病是真菌侵染所致 ,其发生与病菌、气候、秧苗素质等关系密切 ,消灭病菌与培育壮秧为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苗中立枯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绍斌  郑长艳 《农业与技术》2001,21(1):45-45,47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成为影响秋苗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在旱育苗过程中防治立枯病对水稻生产有重要意义,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就立枯病的综合防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县粮食生产的支柱产业,常年播种面积在80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0%左右;水稻青、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如何更好地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提高秧苗素质,直接关系到稻农的丰产丰收。因此如何预防水稻青、立枯病是水稻秧苗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作者就水稻青、立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以期达到为农民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秧苗立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秧技术”是以调节水稻的生理状况培育壮秧而使用的先进育秧技术,可使水稻获得更高的产量,是继杂交稻之后水稻栽培史上的又一重大技术改进。采用该技术能生产出具有叶色深、带蘖多、根系自身调节力强、秧龄弹性大等优点的矮壮秧,在长期的水分胁迫下,移栽后的秧苗吸肥吸水力强、返青快,从而取得增产效果。这项技术30年代起源于日本,原正市等一批日本农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使之日臻成熟,栽培面积占日本水稻面积的90%以上。1979年田中埝第一次将日本水稻工厂化盘育秧和小苗机引入中国,其中包括育秧土。1981年日本水稻专家藤…  相似文献   

12.
为指导水稻生产、减药增收,以龙粳31为植物材料,采用生产中用量较大的几种壮秧剂,及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浸种剂、种子包衣剂设置14个处理进行药效试验,明确不同壮秧剂和种子处理剂对青枯病、立枯病、恶苗病等水稻苗床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劲护浸种和苗元道壮秧剂育苗可有效防治黑龙江省苗床主要病害。其中,对青枯病防效84.72%,对立枯病防效93.06%,对恶苗病防效92.42%。同时,使用该方法育苗每100 m~2苗床可节省成本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复合微生物对水稻立枯病抑菌作用及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微生物NEB应用对解决水稻旱育秧田化学农药和工业浓硫酸大量应用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室内抑菌和田间大棚育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复合微生物NEB对水稻立枯病抑菌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从立枯病发病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立枯病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NEB对该病原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三年三个试验点田间应用表明,NEB应用后,仅在2014年绥化试验点水稻幼苗立枯病发病率为30%,与化学壮秧剂50%的发病率相比,立枯病发病率显著降低,NEB对水稻立枯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立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诱发立枯病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旱育苗水稻该病发生比较严重。发病较轻时大田内成片发生,发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幼苗全部死亡,严重影响水稻的秧苗质量和产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从而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春季水稻育苗的阶段,易出现低温寡照天气,对水稻旱育苗影响很大,水稻苗床易出现青立枯病,通过调查研究,本文从水稻青立枯病的病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阐述,为指导水稻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6.
水稻育秧过程中的青枯病、立枯病,对水稻育秧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应用40%水稻苗病清拌种,或一叶一心期喷雾,对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80%以上,同时,具有壮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移栽灵混剂是中国农业大学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水稻抗病抗逆力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育苗应用该产品可不用调酸,能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培育壮秧,防治立枯病,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超敏蛋白对水稻立枯病的诱抗作用。[方法]以龙粳37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超敏蛋白浸种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超敏蛋白处理后水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含量变化。[结果]不同浓度超敏蛋白对水稻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且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超敏蛋白处理水稻均不同程度地诱导了水稻防御酶PAL、POD和PPO活性,以稀释20倍的超敏蛋白诱导能力最强。[结论]研究结果为超敏蛋白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立枯病是寒地水稻苗期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并且防治困难。为了摸清水稻立枯病的发生特点并获得最佳防治策略,本文主要从水稻立枯病的发生特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防治技术3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水稻立枯病抗病机理做了简要的阐述,同时对水稻抗病分子育种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为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及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成全 《现代农业》2006,(11):22-23
“移栽灵“”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具有杀灭土壤病菌,促进秧苗根系活力的功能。使用“移栽灵”可有效防治盐碱地区水稻旱育苗立枯病,简化了传统的旱育秧技术,可以不选择土壤、不用调酸、不用消毒进行水稻旱育秧。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研究了使用“移栽灵”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