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应用低毒杀菌剂防治大白菜霜霉病陈敏(新疆农科院植保所,乌鲁木齐,830000)何笙,韩许军,王新兰,王朝阳(昌吉州农业科技开发中心)大白菜霜霉病是大白菜生产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1986年,昌吉地区大白菜因霜霉病大流行,发病率达10‘%,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生与灌溉水含盐量有密切关系。试验通过调节灌溉水含盐量的方法,观察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生规律。试验表明: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病率是随着灌溉水含盐量的增加而提高。灌溉水含氯化钠低于0.05%时,大白菜基本不发生干烧心病,而超过0.15%时发病严重。当灌溉水中氯化钠含量超过0.15%时,不适于大白菜种植。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干烧心是大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闰率在30%-50%,严重的达80%-90%,并有逐年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大白菜的生产,由于此闰属生理性病害,不少农户错误地采用喷药防治,结果适得其反。笔者自1997年以来,连续3年对宜春市郊区大白菜干烧心发生原因进行调查试验,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
选用大白菜病毒病主要毒源(TuMV)中的“鲁2”毒株,对全国大白菜部分新品种进行室内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相结合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不同类型间的抗病毒病差异不明显,而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毒病差异很大。供试品种中无免疫品种,但室内和田间鉴定达高抗水平的分别为58%和83%。大白菜病毒病与霜霉病、软腐病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苗期易感病毒病的必然不抗莲座期的霜霉病与软腐病,只有高抗病毒病的新品种才有多抗优势,才具有开发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小勤 《福建农业》2006,(12):20-20
大白菜干烧心也称夹皮烂,是一种常见的大白菜生理性病害。一般的大田病株率3%-5%,重的达30%-40%,因品质差或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大白菜的种植效益,必须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 唐山市是全国大白菜生产基地之一,每年种植大白菜30多万亩。对大白菜病害过去只重视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收到显著效果,大白菜三大病害显著减少,发病率由原来的3~31%,减少到2~4%,单产提高620公斤,年纯增效益1615万元。不但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增加了菜农收入。具体做法是:一、播前准备在播前(7月下旬至8月初),主要是消灭病源,减少浸染机会,为大白菜正常生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拉萨地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拉萨地区大白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根肿病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大白菜的品质和商品性,导致广大菜农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发病率高的地块高达70%。大白菜根肿病为真菌之根肿病菌(Plasmodiophombrassicae)所引起,其休眼孢子可长期残存土中。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描述了大白菜根肿病发病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办法,对于拉萨地区大白菜种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4—85两年,进行了大白菜不同地膜覆盖和不同播期的两因子裂区试验。两种地膜覆盖种植的避蚜防病效果是显著的,按有翅蚜总蚜量计算,避蚜效果为57.5—68.7%;按蚜害指数计算,减轻蚜害44.6—47.5%;按病毒病发病率计算,防病效果为74.5—85.1%;有翅蚜迁入大白菜田间的高峰期是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在扬州市郊推迟大白菜播期不能避开蚜虫迁飞高峰。地膜覆盖种植的大白菜可较露地种植的减少药剂治蚜3—4次。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固体和液体调节剂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调节剂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幅度在 30%左右,基本消除大白菜硝酸盐污染,同时明显提高大白菜的产量。液体调节剂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影响不一,且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
杨东福 《农村科技》2004,(10):32-33
大白菜适贮温度为-0.5~2℃,湿度为85%~90%.不宜超过95%。笔者设计的架式简易大白菜贮藏方法,试用多年,防冻、防热效果好,减少倒菜次数,省工省力,可大量贮藏,保鲜程度高,损失小,经济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乡地处燕山深处,常年大白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近两年全乡推广了杂交大白菜新品种1000多亩。增产20—50%,品质好,市场售价高,深受菜农欢迎。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新宪 《河南农业》2008,(21):18-18
大白菜干烧心又叫焦边、夹皮烂,近几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造成大白菜严重减产,食用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枯草杆菌B1菌株对大白菜软腐病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80多个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h)拮抗菌株中选出3个菌株进行田间试验,结果B_1菌株的防病效果最好。根据1985~1987年的田间试验,B_1菌株的防病效果可达64%~76%,大白菜贮藏4个月后的防病效果达80%。温室和大田试验表明,浸种处理的大白菜在苗期有显著促进生长作用,收获期产量比对照提高14.9%。跟踪检测结果,B_1菌株可以在大白菜幼根上定殖,减少软腐细菌从根系侵入,厌氧处理后能延缓发病。  相似文献   

14.
理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属高寒山区,是成都市“秋淡”蔬菜三线基地,空气、水、土壤无污染,是生产无公害大白菜的理想场所。现有无公害大白菜生产基地1.2万亩,制定了理县大白菜地方标准5个。理县大白菜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2005年理县大白菜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省、国家质监局验收,注册了“米亚罗”、“桃坪羌寨”牌鲜活农产品商标,理县大白菜地理证明商标正在注册中。常年大白菜播面15000余亩(包括复种),总产量达7.3万t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大白菜上施用钙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钙肥大白菜经济产量增幅为2.55%~9.33%;当每667 m2钙肥施用量为145.5 kg时,大白菜经济产量最高,为4710.8 kg;当钙肥每667 m2施用量为139.2 kg时,大白菜经济效益最佳,达5610.24元;大白菜施用钙肥干烧心病株率降幅达8.56%~71.42%。  相似文献   

16.
豫早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采用国内先进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的兼具耐热、抗病,适于7月中下旬反季节栽培的早熟大白菜品种。在几年试验中,豫早1号在河南及我国中部地区7月中下旬播种的大白菜品种中综合表现优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量,豫早1号较夏阳50增产16%-25%,远远高于其它品种;②抗病性,豫早1号几乎没有发生病毒病,软腐病及霜霉病发病率也很低。③耐热性,豫早1号耐热性好,结球快且紧实,适播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克菌康防治大白菜软腐病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菌康防治大白菜软腐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3%的克菌康拌种+喷雾对大白菜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且对大白菜出苗安全,产量也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春播大白菜是丽江市古城区反季节栽培的主要出口创汇蔬菜品种,夏秋季播种面积666.67 hm2,早春季播种面积200 hm2。近年来,随着大白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春播大白菜干烧心危害程度日趋严重。仅2010年上半年,丽江市古城区金山漾西村委会种植的26.67 hm2大白菜干烧心发病率达80%,给种植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农业部门和农户的高度重视。现结合春播大白菜种植基地病害发生情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中晚熟大白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10~25℃下生长的供体植株适宜小孢子培养;不同基因型反应不同,拧抱炮弹型的诱导率达66.7%,其中18-l-4-2-2-2每蕾产胚量高达100胚;NLN中添加适量活性炭对小孢子胚胎发育的同步性有很好的作用;在MS中附加1.2%琼脂的培养基适宜植株再生,成苗率达62%,已培育出一批健壮苗,并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20.
王怀宇 《新农业》2005,(8):22-23
沈阳地区大白菜生产中主要有四大病害,即软腐病、霜霉病、病毒病和干烧心。大白菜干烧心也称“夹皮烂”,属于生理病害,外观上并无异常,但内部球叶变质,不能食朦胧和。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发病率在5%-28%,个别地块发病率更高,并且在贮运期间还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