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优122 天优122(天丰A/广恢122)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2.
粤杂122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利光温敏核不育系GD-IS与广恢122杂交测配而成的优质高产新组合.于2001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在广东海州种植,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米质优、高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适宜早、晚两造种植。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粤杂122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GD-IS与恢广122杂交测配而成。2001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引入梅州试种0.24公顷,1999年试种20公顷,2000年种植333.3公顷,2001年推广种植16000公  相似文献   

4.
籼小占是广东省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晚季兼用优质品种,199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是我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中惟一达到米质特一级的,2001、2002年连续2年成为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常规优质品种.在2000年农业部第122号公告中,被列入适于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农作物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新组合博优691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优691系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2004年晚遣广东省杂交稻区域性试验资料,分别对博优691与对照组合博优122的丰产性、稳定性与适应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博优691的丰产性、适应性均优于对照组合博优122,是一个较有发展前途的杂交晚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天优122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组配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利用抛秧新技术在海南春制种杂交稻新组合天优122共43.5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91 kg。介绍了天优122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天优122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组配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五华县进行了较大面积超级稻新组合天优122制种共19.94hm2,平均产量达4 248kg/hm2。介绍了天优122特征特性及秋季制种技术,以期为加快该组合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齐华占是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其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丰产性突出.2009-2010年晚季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667 m2产量比对照种优优122增产8.47%,增产极显著.米质晚造达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两系超级杂交稻粤杂12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杂122是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与优质恢复系R122(广恢122)测配而成的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日产量达100kg/hm^2以上,2001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并介绍了该组合的产量表现、主要农艺性状、米质、抗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博优早特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晚籼弱感光杂交稻组合,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467.9公斤,比对照种博优122增产1.58%,列参试组合第1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