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月22日,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水稻种植专业三班开班,此班旨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现代创业创新青年培养,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以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目标,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整体水平。共有65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为期15天,8天  相似文献   

2.
宋纪广 《河北农业》2019,(11):53-54
<正>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3.
2016年有文件提出"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2017年又有文件指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专业技能提升……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为进一步提升澜沧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力,本文从几年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实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一)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4-2016年,济源市利用上级资金271万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472人,其中为202人颁发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证书。(二)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不断提升以主导产业为主兼顾特色产业,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了农业技术以及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有效提升了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质量,总结上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情况和青年农场主培训情况,部署全省下一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省阳光办于10月28日~30日在珲春市举办了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信息员培训班,全省各县  相似文献   

6.
周至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推行"教学+引导+帮扶"培育模式。即以"理论授课、基地实训、论坛讲评、异地交流、技能鉴定、跟踪问效"培育模式为基础,采取长期(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基地实训相结合,辅以"校社协作、学训结合、服务带动"(即以县农广校等为依托、以典型合作社为实训基地,进行"理论+实践操作"培训,)的方式进行,农技人员分班培训同专家教授集中培训相结合,成立农民技术服务队,开展技能比赛和论坛交流等方式;共采取了十项举措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临颍县是2013年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县,是2014年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临颍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结合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实际,以做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8.
云和县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开发了新型职业农民监管系统,出台了较全面的扶持政策。围绕"以产业培育人才,以人才推动产业"的目标,着力构建起以培训为基石、以管理为抓手、以帮扶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帮培式"的培育模式,打造学校培训、基地带动、产业帮扶的链式培育平台,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有效提升了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农业农村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如何利用农科教一体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关系到"三农"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科研促专业,以专业促教育,以教育促人才,不断探索新型农民培育模式、优化培育体系、补强培育师资、深化培育内涵,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率先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福建模式"。本文阐述了农科教一体化的内涵、农科教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农科教一体化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以期为农科教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2014年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目前已经是第六个年头,重点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积极引导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加入到职业农民队伍中来,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构建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为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洮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于2015年8月7日至11月6日举办了为期15天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第一期第二班。此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观考察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形式,培育在洮南市东升乡举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河南省永城市被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该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以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的"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摸索出"建立四个工作机制、完善八大培训制度、探索三个认定扶持制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之路,求真务实,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掌握新型职业农民对培育的需求,2016年8月10日-25日,我们对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我县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及新型职业农民情况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05-206
本文主要以"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乡村振兴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最后从加深认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准备、创新培训手段,体现农民培育的精准度、更新培训制度,优化多种培训资源、科学管理和经营,创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平台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率,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阶段国家对农民农业生产技术人才给予的高度重视,提出了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本文首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意义进行分析,其次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几点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平的策略。希望对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批量式培育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321-32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助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对当前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2015,(3):43
<正>蛟河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食用菌专业60人的培训任务。为切实做好培训工作,特产中心采取四项措施提升培训效果。一是精心遴选,保证参训学员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新形势下国家启动的一项重在解决"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全新项目。该项目侧重于农民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高技能等培育,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此,蛟河市  相似文献   

18.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科技技能和致富能力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平凉市为例,在分析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便利模式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农业转型之需,农民增收之需,农村发展之需,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战略节点。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改革农业职业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注重"五个结合",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提升机制;完善认定标准,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体系;完善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组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2015,(2):10
为打造一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师资队伍,提升农广校系统业务工作能力,2014年12月29日~30日,吉林市农广校系统成功举办了"全地区农广校系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培训班",5县(市)农广校校长及负责教学管理的业务骨干共60余名教师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