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红壤紫色土地区日本野漆树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庭生  谢树春  赵玲 《经济林研究》2013,(1):110-114,142
为了解日本野漆树在湖南红壤紫色土地区引种的可能性,通过试验引种,观测日本野漆树在衡南、宁乡、沅江等紫色土、红壤丘陵区的物候期,调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实生苗生长速度,漆籽产量与质量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日本野漆树在湖南的紫色土丘陵区和红壤丘陵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病虫害发生率低、程度较轻、防治方法简单,可以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梅州市从 2013 年开始引种日本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并开展造林试验, 对该树种在梅州地区多年度的引种生长表现进行分析,以期为日本野漆树的种植应用提供指导作用。结 果表明:日本野漆树在梅州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栽培易成活,造林保存率高,达到 96% 以上。日本 野漆树生长迅速,栽种 7 年后树木平均树高、地径、冠幅分别达到 4.28 m、11.31 cm 、4.32 m;栽种 5 年 后进入初果期,栽种 7 年后进入全面挂果期,平均单株挂果量为 4.64 kg。物候观测显示日本野漆树在梅 州树木生长期达 250 天左右,其果实采收期为 9 月,比种植在湖南、江西的提早近一个月 , 比种植在日本 的提早 3 个月。果实性状分析显示日本野漆树单株间果实性状(漆果大小、种皮占果实的质量比、果实 含蜡率等)具有显著差异 (P<0.05),果皮含蜡率为 40%~60%,漆仔含蜡率为 21%~35%, 有必要对其进行 良种选育。同时方差分析显示引种对漆果性状(大小、种皮占果实质量比、漆果含蜡率)不会有显著改 变(P>0.05)。  相似文献   

3.
漆黄叶甲Podontia lutea(Olivier)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漆树金花虫、野漆宽胸跳甲,陇南林区群众称为漆壳螂,是在漆树适生区危害大、分布广的一种常发型害虫。一、分布和危害分布于海拔1100—1600m之间的康县牛头山林区和武都县五马河林区,主要危害漆树的栽培种和野生种。受害漆树的叶片残缺不全呈锯齿状,重者全树叶片被吃光,造成  相似文献   

4.
日本野漆树嫁接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日本野漆树进行了3年的嫁接试验,探索出日本野漆树引种在我国最佳的嫁接时间和方法,试验结果显示:夏季采用切腹嫁接法,成活率达46%,秋季采用切腹嫁接,成活率达87%,高于日本文献介绍的同期成活率值(30%~40%),可见在我国南方秋季采用切腹嫁接可大大提高日本野漆树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漆树新品种"盛禾绿漆"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调查漆树遭受严重雪害的受害数据可以得出:受害率达67.58%,以2、3级伤害为主;北坡的上、中坡位比下坡位严重,同坡向不同海拔受灾程度不同,高海拔受害较为严重;同海拔不同坡向以迎风南坡受害最严重,高达96.67%;低海拔地区的受害漆树的萌发率高于高海拔地区,受灾漆树生长恢复较好,该品种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 漆树从栽植到采割,最短需5年,长者需10年以上。为缩短测定产漆能力的周期,我们干1978年8月,试验用小刀在漆树幼树树干割成V形小口,通过测量漆液带长度的方法测定漆树产漆能力的大小,收到较好效果。现将试验方法介绍如下: 1.试验材料:试验用漆树为西安植物园内生长的2年生苗,其中高八尺29株,野漆树28株,大红袍46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种源地对白杨皮漆树种仁含油率及漆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情况,从而给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的漆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种源地分别为贵州省的大方县、云南省的富源县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陕西省的岚皋县的白杨皮漆树种籽为试材,应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种仁含油率和漆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树其种仁含油率分别为17.4%、22.1%、13.3%、13.1%,不同种源的种仁含油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树其种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间也存在差异,其中,贵州大方的白杨皮漆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最多(共有23种),云南怒江的白杨皮漆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最少(共有20种);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别,其总含量范围在65.76%~81.10%之间,波幅为15.34%;从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油中检测出的脂肪酸的种类均不低于20种,其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分别占其脂肪酸总含量的96.99%、96.88%、97.31%、98.07%。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地条件,观察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幼苗在林下的生长表现,统计生长30和180 d的植株成活率、保存率、苗高和生物量的增长量.结果表明,金线莲在林下生长良好;生长30 d,植株成活率为82.5%~95.0%,植株平均苗高为10.3~12.3 cm,苗高净生长量为0.72 cm;生长180 d,保存率在37.5%~95.0%之间;植株平均苗高为13.2~19.2 cm,平均生物量为3.17~3.83 g,其苗高和生物量净生长量分别为7.46 cm和1.87 g.  相似文献   

9.
利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采自云南、贵州、陕西等地15个漆树和野漆树优良种的漆籽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漆树种间的果实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种仁质量、种仁横径、种仁纵径、种仁含油率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供试的15个样中,漆树中V01(肤盐皮)、V06(麻柳叶)、V04(光叶漆树)的种仁含油率较高.都在20%以上,野漆树几个样普遍较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漆籽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种仁横径对种仁含油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6、-0.524、-0.448.因而,在保证漆籽高产的前提下,选育漆油用漆树优良品种时,应以漆籽相对较小的漆树种为宜;结合漆籽蜡质层含蜡率的数据推测,割漆对种仁含油率和蜡质层含蜡率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给漆油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漆树果实(以下简称漆籽)为试材,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漆籽种仁的含油率和漆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1)南北漆树产区4个不同品种漆树种仁含油率分别为20.04%、21.03%、16.03%、15.07%,差异显著,且南方产区漆树种仁含油率高于北方产区;(2)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0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95%以上(含97.95%);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1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28%以上(含97.28%);(3)南北漆树产区不同品种的漆油在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构成上,存在较大差别。4个不同品种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百分比在78.26%~83.00%之间,最大差值为4.7%。(4)二十三烷酸和十五烷酸等2种脂肪酸在南北产区漆油之间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漆树(Rhus verniciflua stckes)属漆树科植物,因为它生产生漆,是优良的天然树脂涂料、早已驰名中外。生漆又名国漆、大漆、土漆。它是漆树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即在漆树主干上用刀割口流出而获得的。生漆主要化学成分为漆酚40~80%,含氯物10%以下,树胶质10%以下,水分20~30%和少量其它有机  相似文献   

12.
于2015年在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湖头苗圃开展福建柏播种育苗试验,探讨不同遮荫强度(遮光度分别为40%、60%、70%,以全光照育苗为对照)对福建柏苗木保存率、生长性状、苗木质量等的影响。1 a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遮光度为40%、60%、70%的育苗环境下,福建柏幼苗生长量、保存率、合格苗率等指标与全光照(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遮光度60%的处理与其它3个处理相比,福建柏的平均苗高增幅达6. 9%~80. 4%,平均地径增幅达11. 4%~34. 5%,苗木保存率增幅达1. 1%~85. 4%,苗木合格率增幅达4. 7%~201. 9%,Ⅰ级苗率达到79. 7%。表明福建柏育苗过度遮荫及全光照育苗均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以遮光度60%为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福建柏的播种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从湖南省引进的13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为研究材料,开展引种栽培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及地径4个性状指标的观测,分析引进油茶良种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油茶良种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的树高、地径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基于造林的保存率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优先选择造林保存率高且生长快的湘林32、湘林78、湘林97和湘林210等4个良种作为富宁县油茶产业发展引进推广的良种,其2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可提高14.3%~22.9%、9.3%~20.4%,分别达80.00~86.00cm、78.67~86.67mm;其次是湘林1、湘林3、湘林4和湘林27。  相似文献   

14.
为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优良品种育苗管理提供参考,对"天水大叶木漆""大红袍""贵州红漆"等3个品种1年生苗地径、苗高年生长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曲线拟合;结果是3个漆树品种地径、苗高年生长趋势一致,符合Logstic生长曲线,生长期约为130d,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阶段,地径、苗高速生期约60d,速生期"天水大叶木漆""大红袍""贵州红漆"地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生长量的63.28%、62.00%和65.82%,苗高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5.99%、77.61%和71.30%;3个漆树品种地径、苗高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0.961和≥0.951,呈极显著正相关,拟合效果理想,能很好地对漆树种子苗年生长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漆树为漆树科落叶乔木,是我国重要的特种经济林木.主产湖北、陕西、贵州、四川、江西等地.漆树全身是宝,树皮分泌出的生漆是用途广泛的天然涂料,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质,其经济价值很高,目前市场价80~100元/kg;果皮可提炼漆蜡;籽仁可榨取工业用油;树干结实、通直,是优质的木材之一.同时,栽培漆树具有见效快、1 a栽植、多年受益的特点,一般人工造林3~5 a进入采割期,可连续采割生漆30~40 a,盛产期每666.7 m2年产生漆80~100 kg,可创产值0.6~1.0万元.因此,开发栽培漆树是一条可行的致富门路.现将漆树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云斑白条天牛对城市园林树木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寄主选择性试验和室外调查,初步查明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成虫最喜食的营养寄主为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其次为流苏Chionanthus retusus和小蜡Ligustrum sinense;树龄超过25 a的白蜡受害率为42.1%~75.0%,树龄低于20 a的受害率为19.0%~34.5%;胸径16~28 cm的白蜡受害率为72.7%,胸径7~12 cm的受害率为19.0%;危害部位集中在2.1m以下,蛀孔数占整株的72.9%;扩散危害距离为40 m左右;物候法可以预测云斑白条天牛各虫态发生期。利用SGY药膏虫孔注药防治树干2.1 m以下幼虫、蛹和成虫的防效可达96.0%;10%吡虫啉WP 1500倍液和8%氯氰菊酯CS 300倍液喷洒树干防治成虫的效果分别为70.5%,50.0%;花绒寄甲对幼虫的寄生致死率为40.4%;可结合人工捕捉和灯诱成虫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云斑白条天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2006年从辽宁、河北等地引进的18个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无性系试验林的物候、遗传变异及早期评价,结果表明:18个无性系各物候期在无性系水平上分化明显,各物候期均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变异系数在30.01%~43.24%之间,生长期变幅达42d;无性系表型生长性状变异和木质化程度早晚与生长期长短紧密相关,生长期130~140d的无性系,适生性强,保存率高,胸径和树高的变异幅度大;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30.3%、35.2%、71.4%,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34.8%、38.1%、79.9%,各性状生长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重复力在0.7以上,不同林龄的树高和胸径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以胸径为主要选择指标,选择出4个优良适生无性系,生长期在134~136d之间,保存率为77.8%%~91.7%,其胸径遗传增益达到34.86%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制的多功能环保型土壤膜化剂覆盖红松播种苗,探讨了不同施用量对红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功能环保型土壤膜化剂的红松播种苗出苗率可达71%~81%,保存率均超过90%,但不同施用量无显著差异。施用量较低时对1年生红松播种苗株高无显著影响;但是增加施用量后红松株高有显著提高。施用量为450 g·m~(-2)时株高最大,可达到4.74 cm,比对照提高了24.1%。综合考虑,在播种后以450 g·m~(-2)的施用量喷施膜化剂是红松播种育苗应用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9.
对香樟绿化大苗装袋移栽后不同培育时间的袋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装袋移栽培育袋苗对提高香樟造林存活率和生长有着显著成效,装袋移栽培育时间不同而造林效果也差别较大,以装袋移栽培育1~2a的袋苗造林效果最好,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达96%以上。当年抽梢可达45~46cm,第二年树高生长量平均达55~56cm,米径年生长量达1.58~1.61cm,分别比地苗相应提高了69.1%~70.3%、51.5%~53.4%和38.6%~41.2%;结合实践提出香樟大苗装袋移栽的关键技术,为提高香樟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早期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业资源管理》2016,(2):93-97
以北抗、08等系列的12种引进速生杨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幼苗期成活率、保存率、胸径、新梢长,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2种速生杨幼苗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速生杨各品种成活率在84.12%~100%之间,其中成活率较高的为08-01,08-07和北抗16-27;保存率在68.42%~100%之间,较高的为08-07、北抗16-27和08-01;胸径生长量在0.13~1.35cm范围内,较高的为08-09,08-03,08-01;新梢生长量在19.39~103.88cm范围内,较高的为北抗16-27、北抗16-8和08-03。通过隶属函数值进行排序,08-01、北抗16-27和08-09等3种速生杨品种幼苗期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生长适应性较好,可以作为该区防护林造林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