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文化精神"、"文化视野"、"文化内涵"、"文化素养"、"文化意识"、"文化素质"、"文化心理"、"文化底蕴"、"文化心态"等带"文化"的字眼似乎与语文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依据"日月"榜题画像,可知河北望都壁画中的榜题"羊酒"是指"羊"和"酒"两个不同物品。由于"羊"与"酒"在"美""延年益寿"两方面有共性,故以"羊酒"合称;又因"羊"和"酒"在汉代文献中习惯称之"羊酒"而非"酒羊",故而榜题以上"羊"下"酒"形式呈现。壁画中的"羊酒"有"延年益寿""升仙不死""永葆幸福"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做好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之上,并且应当在工作中正确把握"管"与"帮"、"引"与"控"、"斥"与"容"、"我"与"他"、"疏"与"堵"、"小"与"大"、"轻"与"重"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对工作进行全面性谋划与布局,抓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同时对工作进行合理部署与安排,并在制定正确措施的基础上,将工作落在实处,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谢思炜先生《白居易诗集校注》,是目前为止注释白诗的相对完整的力著。但其间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今就"欲"、"蹇薄"、"澹滟"、"呀呀"、"意气"、"迁次"、"直欲"、"奔迫"、"好是"、"骨竦"、"堆髻"、"老大"、"烟霞侣"、"牵率"、"烂熳"等十五个词汇中的注释问题,采用词汇学、注释学的观点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指导"三农"工作的总方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从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出发,提出实现"四个转变"和"两个拓展",即由"三农思维"向"乡村思维"转变、由"单向布局"向"总体布局"转变、由"资源型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由"需求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主体"向"小农户"拓展、由"重点倾斜"向"支持制度体系"拓展等实施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利用、开发不能适用"经济资源"的"资源配置"方式,因为它不属于纯经济性"生产资源"主体,而更多的属于"历史资源"范畴,是以"存在"方式为其价值形式、以超"经济性贡献"方式为其意义形式,最具有的性格内涵更多是"非经济性"。世界遗产旅游资源运用"市场化经营"的经济模式,必然发生旅游经济"市场经营"的"经济性目的"与"不可再生性遗产"旅游资源的"原生保护性目的"如何统一;旅游经济市场的"经营风险性"与"不可再生性遗产"旅游资源的"资源确保性"如何统一;旅游市场经营者的"经济素质"与"不可再生性遗产"旅游资源的"历史素质"如何统一等诸多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稿约     
正一、《古今农业》是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古代农业史研究"、"农村社会史研究"、"农业经济史研究"、"农业遗产与民俗研究"、"世界农业史研究"、"古农书研究"、"农业国情研究"、"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与生态环境"、"二十四节气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稿约     
正一、《古今农业》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古代农业史研究"、"近现代农业史研究"、"农村社会史研究"、"农业经济史研究"、"农耕文化研究"、"世界农业史研究"、"古农书研究"、"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与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表饮品"茶"义的词语中,单音词主要以"茶"为主,双音词主要以"茶叶"为主。其中词语"茶"的书写形式有两个,即"荼"与"茶",两者为古今字的关系,陆羽《茶经》以前均写作"荼",陆羽《茶经》以后逐渐被"茶"字代替。"荼"被"茶"代替,与"荼"在古代所承担的语义功能相对过多有关,也与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密不可分。"茶叶"组合最初是一个词组,表"茶树叶子"之义,直至明代文献中"茶叶"才完全凝固成一个表"茶"义的双音词,"茶叶"一词的使用真正成熟时期是在清代。清至现代汉语中,单音词"茶"与双音词"茶叶"共同担负起表"茶"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合广西栽培的中果型西瓜品种,于2018年春引进21个中果型西瓜新品种在广西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以期为广西中果型西瓜生产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参试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筛选出"小富"、"翠玲"、"速丽"、"绿裳"、"金品甜王"、"超级甜王"、"虎美人"、"鸿利黑超人"、"翠蜜"、"嘉年华五号"、"热研黑宝"11个西瓜品种,推荐其进行生产推广。其中"速丽"、"绿裳"、"鸿利黑超人"3个品种推荐露地生产重点推广;"小富"、"翠玲"、"金品甜王"、"超级甜王"、"虎美人"、"翠蜜"6个品种推荐露地生产推广;"嘉年华五号"和"热研黑宝"在参试品种中品质最好,但产量略低,建议设施保护地作为精品西瓜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1.
稿约     
《古今农业》2008,(2):16-16
一、《古今农业》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古代农业史研究"、"农村社会史研究"、"农业经济史研究"、"农业遗产与民俗研究"、"世界农业史研究"、"古农书研究"、"农业国情研究"、"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与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稿约     
<正>一、《古今农业》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古代农业史研究"、"近现代农业史研究"、"农村社会史研究"、"农业经济史研究"、"农耕文化研究"、"世界农业史研究"、"古农书研究"、"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与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稿约     
《古今农业》2019,(2):30-30
一、《古今农业》是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古代农业史研究"、"农村社会史研究"、"农业经济史研究"、"农业遗产与民俗研究"、"世界农业史研究"、"古农书研究"、"农业国情研究"、"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与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张春秀 《农业考古》2012,(1):154-156
枷同"耞",是我国农家常用的农具之一,一种手工脱粒工具。始见于先秦。汉代有"佥"、"摄殳"、"度"、"棓"、"柫"、"柍"、"桲"等称呼。晋代前后称"连枷"(或"连架")、"连耞"。明代何孟春《余冬序录》卷50:"打稻具,古谓之拂,今吴人谓之连枷,楚人谓之掉花"。  相似文献   

15.
稿约     
《古今农业》2008,(1):120-120
一、《古今农业》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论坛"、"农业历史研究"、"农村社会史研究"、"农业经济史"、"农业民俗研究"、"国外农业史"、"古农书研究"、"农业国情研究"和"农业遗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及3年大面积生产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区域,"淮稻9号"、"连粳6号"、"连粳7号"、"盐稻8号"、"盐粳7号"、"徐稻4号"、"徐稻3号"、"扬幅粳8号"、"武连粳1号"等品种耐病性较好,可根据生产需要择优种植。"武陵粳1号"、"淮稻5号"、"淮稻6号"、"华粳6号"、"特优559"、"武运粳21号"等品种较易感病,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动物称谓是每种语言中必不可少的,古汉语中关于雌性动物称谓的词语较多,如"雌"、"母"、"牝"、"草"、"骒"、"(牛字)"、"女"、"羭"、"牂"、"羠"、"沙"、"牯"、"阴"、"娄"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汉语共时分布与历时更替的关系,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这些词语的用法及发展变化情况,并以此探讨汉语雌性动物称谓词的更替情况。下面具体来看。  相似文献   

18.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我县夏粮丰收,主要采取九项措施,分别是健全"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坚持"化验试验工作"基础支撑、开展"整建制"推进、实行"示范片"到村、强化"技术服务"到户、做到"技术信息"上墙、加强"配套技术"推广、重视"技术"宣传引导、实现"智能化"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的战"疫"主阵地在课堂,围绕着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传统体系向现代体系转化的教学目标,文章提出以"认知、认可、认同"理念探索线上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认知、认可、认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既要重视线上教学知识和方法的"认知"获得,也要注重基于"学"而设计"教"的"认可"获得,更要努力探索"认同"获得,让学生将个人的"小我"与国家的"大爱"有机融合,才能够做到学习有"热度"、教学有"温度"、分析有"深度"、建设有"力度",才能做到"真心喜爱、终生受用"。  相似文献   

20.
黄集伟 《百姓》2004,(6):56
它们指涉广泛,内容芜杂,但不做特别说明便宛如天书是其"共同特色"--"美作"即"美女作家",是"类称":"安宝"即"安妮宝贝",是个人笔名;"金司"是"金牌司仪";"流贝"则是"流行音乐界的贝多芬"之压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