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猪咬尾症     
猪的咬尾症(Tail Bitng),在养猪业中很早以前就知道,可是,关于病因及防治措施等尚不了解。最近认为本症是由于对猪持续不良的应激(S tvess)而发生的。发生1974年,对平时饲养约67OQ头K养猪肥育集中区进行]0个月期间的发病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2.
猪咬尾癖     
猪的咬尾癖在养猪业中早有所知。但对病因及防制措施多不清楚。近年来松原氏等(1976年)做了研究。当猪受到持续的、不愉快曲强烈刺激时,就能发生,成为所谓“应激症候群”。发生:从经常饲养约6700头肥育猪的猪场经10个月的发病情况调查发现,约有67%的猪在购入后的1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原因1.品种因素。长白猪、哈白猪咬尾咬耳症较多,地方猪种较少见,母猪比公猪要多。体重18~80千克的猪最易发病。主要多发于每年的1-3月和8-12月。2.环境因素。猪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蓄积;猪圈潮湿引起皮肤痒,使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养猪规模化的发展,常因管理不到位,营养物质的缺乏,疫病防治不科学,极易导致猪相互咬尾咬耳的发生,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降低猪肉的质量,甚至引起猪伤口感染死亡。因此,加强管理,精心饲喂,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一)发病原因1.品种因素。长白猪、哈白猪咬尾咬耳症较多,地方猪种较少见,母猪比公猪要多。体重18~80千克的猪最易发病。主要多发于每年的1-3月和8-12月份。2.环境因素。猪舍内温度过  相似文献   

6.
孟俊英 《养猪》2008,(1):71-72
猪咬尾如果不加制止的话,会导致其尾巴溃烂、化脓、应激甚至死亡,因此必须解决.资料表明,欧洲猪场14%的责难归咎于咬尾,我去的猪场中每5个猪场就有1个猪场存在咬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现象.  相似文献   

7.
1发病原因 1.1品种因素长白猪、哈白猪咬尾咬耳症多发,地方猪种较少发病,母猪比公猪多发。18~80千克的猪最易发病。本病多发于1~3月和8~12月。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随着养猪场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不断增加。1培育抗应激猪品种咬尾咬耳现象在长白猪、哈白猪较多,我国土种猪少见。这与遗传基因有关,因此利用育种方法选育抗应激猪可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咬尾咬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82年,一头2岁病骡,不时回头弓腰,啃咬尾部,以致尾部无毛,数处咬伤,并且食欲减退。用2%盐酸普鲁卡因20毫升,在尾根部分点封闭,5日1次。封闭2次,灌健胃散1剂后,停止啃咬,未复发,长出尾毛,食欲转正常。  相似文献   

11.
猪咬尾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引发猪咬尾症的原因复杂,如高密度饲养,猪舍空气质量差及温湿度控制不当等均可诱发咬尾。仔猪咬尾一般从二月龄左右开始发生,当饲养环境温度高于25℃时咬尾现象明显增加。二月龄猪单位饲养面积增加一倍后其咬尾现象明显减少,随后两个月的养殖密度降低也有助于减少咬尾现象。  相似文献   

12.
咬尾是现代集约化猪场十分头疼的问题。虽然轻度咬尾也许不会直接造成严重的损失,但严重时情况就不同了。就群体而言,群内一但出现一头或数头咬尾,其它猪便会模仿这种恶癖,并很快在群内蔓延;就个体而言,被咬尾的猪很容易继发感染,出现脓肿,脊髓炎等,导致败血症和瘫痪,再加上严重的应激反应,这些病猪往往预后不良。笔者在临床上曾经碰到数例被咬尾的猪只(大多为20~30kg的育成猪)后躯瘫痪,最后导致死亡的病例。另外,从整体管理来看,猪的任何恶癖都必然会对猪场的生产成绩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对咬尾问题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下面从猪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多年的猪场工作中发现,无论是大、中、小猪场都会出现猪咬尾现象,特别是集约化养猪更是如此,常出现一头猪先咬,至后全群互相撕咬,严重影响猪群生产发育。轻者把尾咬去半截,重者把尾巴全部咬光,甚至把尾根周围咬成一个坑。如果不及时治疗处理,常引起伤口感染和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浅谈仔猪咬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仔猪咬尾症是生猪养殖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于1-3月龄的保育猪,由于仔猪发生本病后,能降低饲料利用率,增加养殖成本,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发生死亡,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现将本人对仔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引起仔猪咬尾症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5.
《农业新技术》2006,(2):53-53
集约化养猪,常遇到猪咬尾现象,往往一头先咬,全群互咬,严重骚扰猪群,影响生长发育。轻者把尾咬去半截,重者把尾咬光,甚至把尾根周围咬成一个坑。由于咬伤易引起感染和瘫痪症,甚至造成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6.
<正>猪咬尾症是应激综合征的一种表现。规模化养殖中,猪咬尾现象较常见,一旦发生咬尾,会很快蔓延至全群。猪被咬部位易发生感染,可导致后肢瘫痪、淘汰,甚至死亡。被咬猪生长速度降低、饲料转换率下降、肉品品质降低。1病因接种、运输、转群、换料等导致猪发生应激反应;养殖环境不良,遇高温、高湿、噪音,舍内光照强度过高、光照时间过长,长期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大量蓄积;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多年的猪场工作中发现,无论是大、中、小猪场都会出现猪咬尾现象,特别是集约化养猪更是如此,常出现一头猪先咬,至后全群互相撕咬,严重影响猪群生产发育.  相似文献   

18.
猪有自然站立的本能,好奇心强,当不吃、不喝、不睡的时候,它们就想找点事干。工厂化养猪常把它们置于一种过分拥挤、非自然的环境之下,这样常会导致休息不充分或低水平应激,引起咬尾现象。这种咬尾现象的发生大致有如下因素:回.饲养密度过大。2.通风不足,二氧化碳、氨气浓度过大,贼风也可激发咬尾。3.栏圈设置错误导致攻击。4.体重不一,均匀度差。5.猪只行动不敏捷。6.饲槽的设计问题。7.遗传因素。8.饲料中含盐量过高或不合猪只口味。9.饮水不足。良好的休息可大大降低猪只的攻击性,因此,减少应激是防止咬尾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9.
汪应梅 《饲料世界》2003,(12):43-43
规模养猪场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比较轻者把尾巴咬掉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的时候,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引起伤口感染,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下降。  相似文献   

20.
正猪咬尾咬耳综合症是猪行为异常的一种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集约化猪场处于应激状态的生长猪群,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轻症者猪尾巴咬去半截,重者猪尾巴被咬光,直至在尾根周围咬成一个坑。被咬猪的耳朵充血,出血和水肿。发生咬尾咬耳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可下降20%左右,有的甚至发生感染而死亡。1病因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引发猪咬尾咬耳综合症现象。管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造成的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