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森林是地球的肺,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大。现就礼泉县植苗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整地、栽植技术、抚育等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3.
王永虎 《农技服务》2012,29(5):592+599
从造林技术、矮化处理、摘心短截、病虫害防治及合理采摘等方面阐述了香椿造林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荒山造林已成为了我国造林工作者面对的重大课题。介绍了山地直播造林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树种、采用正确的种子处理技术、选取正确的造林时间、掌握适宜的造林密度、播前进行精细整地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椿属楝科,是我国人民熟知喜爱的特有树种,栽培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6.
<正> 1 整地 沙棘造林之前,要先整地,清除石块、草根,蓄水保墒,熟化土壤。干旱山地造林,应在雨季前整地,以提高成活率。在坡度小于25°的土石山区的荒坡或撂荒地,可沿等高线挖水平沟或带;在土层深厚、坡面比较完整、坡度在35°以下的荒山荒坡,也可采用反坡梯田整地。15°~25°坡面,田面宽1.5米;25°~35°坡面,田面宽1米。上下梯田上下  相似文献   

7.
结合繁昌县荻港镇实际,从土壤改良、造林准备、造林及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石质山地造林技术,以为造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文章提出瘠薄山地造林技术以及瘠薄山地造林可选择的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片麻岩山地,用爆破法整地,对土壤物理性状,速效养分含量,蓄水性能,保持水土效果及对幼树成活,生长的影响。爆破整地、破碎了母岩,松面面积大而深,增强了蓄水保墒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在春旱季节,土壤含水量比人工整地明显提高,通过大面积造林试验,成活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香椿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2个香椿品种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香椿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迁移率为0.4425~0.9038之间,有5~7条酶谱带,依染色深浅分强、中、弱三种类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香椿的品种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香椿以其颜色碧绿,鲜嫩清香而著称,倍受人们的青睐,是蔬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本文主要介绍了香椿的植物学特性,以及育苗、不同的栽培管理模式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香椿的试管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具腋芽的香椿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腋芽萌发,进行芽苗增殖和生根培养。通过试验,筛选出了各阶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及试管苗移栽条件。结果表明,香椿萌芽诱导中,M S基本培养基效果优于1/2M S;芽增殖阶段,适宜的培养基是M S 6-BA 0.2 m g/L GA32.0,有效增殖倍数为3.38;在1/2M S 1.0 m g/L IBA中,试管苗生根率最高,可达69%;适宜的移栽时间是3~7月初,移栽基质以蛭石或和沙为好。  相似文献   

14.
香椿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采集了贵州省关岭县人工培育的32年生香椿,通过树干解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香椿在幼龄阶段树高生长较快,15年以前其平均生长量在1.4m以上,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9年,年生长量1.633m;胸径生长高峰期在第9年,年平均生长量达1.95cm,18年后至32年,年平均生长量仍达到1.3cm以上;在30年前,材积增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出现两次高峰。香椿至32年时,可分为3个生长期,即:幼龄期、速生期和成熟期。并运用SPSS 13.0软件对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15.
软包装即食香椿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嫩香椿芽为原料,研究了椿芽的护色技术、腌制后复绿技术和软包装即食香椿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椿芽洗净后,经0.6?Cl2溶液硬化处理1h,再用0.1%的NaHCO3溶液在100℃下烫60s,可获得较好的质地及护色效果;椿芽经护色、腌制后用pH值4.0、浓度200mg·kg-1的醋酸铜复绿液浸泡20min,再用0.5%Na2CO3溶液调pH值7.0左右并保持10min,可获得较好的复绿效果;杀菌参数为100℃,10~15min。  相似文献   

16.
香椿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香椿的当年生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香椿外植体在0.1%升汞中消毒8min条件下成活率最高,香椿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 0.6 mg/L+NAA 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1.0 mg/L,最佳移栽混合基质为蛭石+珍珠岩+泥炭(1:1:1,v/v/v),移栽成活率平均为90%。  相似文献   

17.
实验以香椿(Toona sinensis)种子为材料,研究硫酸卡那霉素处理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因素包括: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丙二醛的含量和电导率。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硫酸卡那霉素处理对香椿种子活力有很大的提升,低浓度或过高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香椿网袋容器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泥炭、蛭石、珍珠岩和松树皮4种栽培基质,共设3次重复,以香椿种子为试材进行播种苗培育。[结果]不同基质培育苗木对香椿网袋容器苗生长指标方差分析影响均显著。M1基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最大,分别为26.96 cm、2.98 mm、0.99 g、0.21 g;M8基质容器苗主根长最大,为9.34 cm;M4基质容器苗一级侧根数最多,为8.30根。不同栽培基质容器苗的质量指标为M1(0.087)>M2(0.079)>M5(0.075)>M4(0.069)>M9(0.062)>M3(0.042)>M8(0.034)>M6(0.029)>M7(0.026)。[结论]M1基质为香椿容器苗最适宜的配比基质,M2基质次之。  相似文献   

19.
香椿叶中黄酮成分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香椿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香椿叶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以芦丁为标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总黄酮含量为4.24%.  相似文献   

20.
对山东济南、天津宝坻、河南西峡、河南卢氏、河南郑州、河南确山、河南焦作、江苏沭阳、江苏南京、云南曲靖10个种源香椿的抗寒性和抗虫性进行观测,对叶产量和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的抗性不仅与其遗传性有关,还与种源地纬度、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南方种源的香椿叶产量高于北方,叶总黄酮含量随季节变化,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香椿各种源之间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河南焦作样本叶总黄酮含量最高。综合抗性观测、叶产量测定、叶总黄酮测定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河南焦作种源作为高黄酮含量药用香椿的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