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I—45杨的苗期、幼林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在长春、辉南I—45杨能够完成正常的生育周期,顶芽形成期在8月末、9月初,较大青杨提前3~4天时间。苗期高生长集中在6~7月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期,日平均生长量可达4cm。幼林第4年生长开始加快,胸径最大年生长量为3.1cm,年生长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旬生长量基本一致,平均为0.3cm。通过对I—45杨生长规律的观察,可为林木速生丰产、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杉木幼林系统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方奇 《林业科学》2000,36(Z1):28-35
杉木幼林系统是由4个不同密度级处理系列小区组成,栽植密度为1665、3330、4995和6660株/hm^2(以下分别用A、B、C和D代替)。这些小区土壤质地及地形别无二致,都是用1年生实生苗1987年春天定植。8年生时调查了这些幼林系统林木生长、冠层厚度、枝下高以及生态效益等。随着密度由A增加到D:平均胸径生长量从8.1cm降到6.6cm;平均树高生长量由5.9m降至5.4m;平均冠层厚度自4.  相似文献   

3.
尾叶桉菌根化苗木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叶桉幼苗接种菌粮菌后,成为带菌根的菌根化苗木。使用菌根化苗木造林结果表明,其增效明显。经测定,造林11.5个月的幼树平均高达4.48~4.81m,比对照区增加6.4%~14.3%,胸径达3.96~4.20cm,比对照区增加6.16%~13.67%,幼林蓄积达17.95m3/hm2,比对照区增加39.9%。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武平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于1994年从云南省富民县引入直干蓝桉种子,进行容器育苗,采用杉木60cm×40cm×40cm标准挖穴,密度2m×2m规格造林,共栽植2-3hm2。种植后第一年进行挖穴培土,全铲抚育,第二、三年各进行一次全铲抚育措施。1998年底调查,直干蓝桉平均胸径6-19cm,最大胸径11-6cm,平均树高6-67m,最高达10-8m,平均每公顷立木蓄积17-82m3。该树生长较快,与5年生的马尾松生长相比,平均树高大于马尾松的3-2m,平均胸径大于马尾松的3-09cm,与5年生…  相似文献   

5.
在呈贡劣质山地对墨西哥柏、银荆树植树造林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植塘规格、种植密度、抚育方式的试验。结果:撩壕整地和水平台地的保存率及幼树生长量优于块状整地,且在阴坡深草地段尤为显著。3种植塘规格(6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40cm×40cm)对墨西哥柏的保存率和高、径生长差异不显著,对银荆差异极显著,大塘优于小塘。3种种植密度(1.5m×1.5m,1.5m×2m,2m×2m),对幼林期的高、径生长及冠幅大小无显著影响,在30°以上的陡坡,台地抚育优于菱形、扇形、块状抚育,与对照比较,4种抚育方式与之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经观测,三年幼林平均株高4.86m,地径11.31cm,年平均高生长135cm,尚属我县40余年来杉木营新记录,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Ⅰ-45杨的苗期、幼林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在长春、辉南Ⅰ-45杨能够完成正常的生育周期,顶芽形成期在8月末、9月实,较大青杨提前3-4天时间。苗期高生长集中在6-7月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期,日平均生长量可达4cm。幼林第4年生长开始加快,胸径最大年生长量为3.1cm,年生长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旬生长量基本一致,平均为0.3cm。通过对Ⅰ-45杨生长规律的观察,可为林木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8.
鹅掌楸人工林的丰产特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北山地多种阔叶树的对比造林试验和鹅掌楸人工林经营研究表明,鹅掌楸具有适应性强、早期速生等丰产特性,是南方基地造林的优良阔叶树种。造林后第3年鹅掌楸即进入速生阶段,在较好的立地上,8年生时平均树高12.6m,平均胸径12.4cm,立木蓄积年生长量超过16m^3.hm^2。可利用较好的立地纯林经营,并根据培育目标设计不同的安植密度。在较差的立地上与桤木、木荷、杉木、建柏等混交效果较好。鹅掌楸叶大量多,不论纯林还是混交林对土壤培肥作用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深山含笑引种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育苗试验表明,原分布在中亚热带的深山含笑基本能适应北亚热带南京地区的气候,正常生长发育。其种子发芽出土、形成幼苗需要较高积温,在塑料薄膜棚内,约需40d。苗期生长呈单峰“^”字形,4~6个月生长缓慢,生长量占全年14.4%;7~9月速生,生长量占全年81.6%;8月生长量呈现峰值,占全年39.9%;10~11月生长趋于停滞.1a生苗高11.5~39.0cm,平均高23.4cm;2a生苗高65~10  相似文献   

10.
杨荣和 《贵州林业科技》1994,22(4):12-16,39
1987~1990年,收集了23种新材树种,进行栽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直干按、银荆、胡枝子、桤术早期主长快、生物量高、热值高.4年生直干桉、银荆、桤木,平均高分别为9.1m、8.5m、5m。平均胸径分别为7.3cm、7.8cm,3.4cm。生物量(鲜)直干桉、银荆、胡枝子、桤木分别为2169kg/mu·yr、1184kg/mu·yr。356kg/mu·yr、706kg/mu·yr,热值分别为4458kc/kg、4621kc/kg、4570kc/kg、9025kc/kg。  相似文献   

11.
闽北山地7种阔叶树种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化桐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62-63,77
通过对福建省邵武市的马褂木等 7种阔叶树对比试验林的调查 ,分析 7种不同阔叶树林分的生长效果 ,结果表明 :在Ⅱ立地级上生长速率最大的是鹅掌楸 ,其次是桤木和闽粤栲 ;在Ⅲ立地级上生长最快的是鹅掌楸和火力楠 ,而桤木生长较差 ;鹅掌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是一种理想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  相似文献   

12.
马褂木等各5个优良地理种源在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建设中推广应用造林.通过对造林地土壤监测表明:采用桤木、马褂木等阔叶树种造林后,林地的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18个树种袋料进行栽培香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袋料对香菇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以马褂木、南酸枣、拟赤杨的产量最高,枫香、桤木、胡枝子次之,而传统菇木树种甜槠、锥栗等产量一般,苦槠量差。  相似文献   

14.
造林密度对毛红椿等阔叶用材树种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杂交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L.tulipife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和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a)6种优良阔叶用材树1 666、2 500、3 333株/hm~23种造林密度试验,对4年生林分的观测结果显示:造林密度为1 666株/hm~2桤木林分胸径显著高于造林密度为3 333株/hm~2和2 500株/hm~2的桤木林分;造林密度对其它各树种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光皮桦和桤木的生长较快,乳源木莲生长最慢.研究认为,以培育中、大径材为目的的用材林,光皮桦、桤木初植密度宜定在1 666株/hm~2;毛红椿、杂交马褂木、南酸枣初植密度以1 666株/hm~2和2 500株/hm~2为宜,乳源木莲则以2 500株/hm~2和3 333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湖南省攸县境内的不同水土保持林对土壤抗侵蚀性能的影响,本文从林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抗蚀性能和土壤抗冲性能3个方面来进行对比研究。测定其林地0~20 cm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水稳定指数、渗透系数、土壤团聚体占土样百分比和抗冲指数几个指标,进而分析不同林分类型之间的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土壤的物理性状来看,楠+桤木+枫香混交林的容重和孔隙度均比其他两种林分要好;从土壤的抗蚀性能来看,3种不同林分的水稳性指数大小按照大小顺序为楠+桤木+枫香混交林枫香+栾树+桤木混交林杉木+柏木+马尾松混交林,楠+桤木+枫香混交林的渗透性能优于杉木+柏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枫香+栾树+桤木混交林,且3种林分的水稳性指数与渗透系数均大于荒坡地;从土壤抗冲性能来看,土壤总团聚体占土样百分比和土壤抗冲指数按照楠+桤木+枫香混交林枫香+栾树+桤木混交林杉木+柏木+马尾松混交林的大小排列顺序,且指标均大于荒坡地。  相似文献   

16.
优良菇木树种选择试验初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3年的多树种、多点造林试验和不同菇木树种材料袋栽香菇试验,初步表明南酸枣、麻栎、银荆、杜英、马褂木、桤木共6个树种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等特点,用于袋栽香菇产量较高且质量好,是营建短轮伐期菇木林的较好树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桤木无性系采穗圃植株主干定干高度、枝条修剪强度等试验研究表明:无性系植株的嫩枝总芽数与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及枝条修剪强度等密切相关.建立桤木无性系采穗圃,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以90 cm为宜,且无性系枝条宜采用轻短截,这样既可提高无性系植株嫩枝总芽数,又扩大树冠,增强树势,保证采穗圃插穗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不同阔叶树种和不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阔叶树种和不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 ,表现为南酸枣 >马褂木 >杂种马褂木 >桤木 >观光木 >木荷。不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 ,以杜英刺楸混交林模式的生长状况最好 ;在 3种杉阔混交林模式中 ,桤木与杉木混交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 ,种间关系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19.
四川桤木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城县的不同土壤、不同立地条件上进行11年四川桤木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种的林分生长快、蓄积量高,11年生时林分地上生物量最高可达88-5t·hm-2,蓄积量高达193-6m3·hm-2。四川桤木具有较发达的根系和固氮功能,因而将对立地的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桤木天然群体果实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四川桤木现有天然群体表型变弄程度和变异规律,对四川桤木天然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7个群体果实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揭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果实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桤木果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阃和群体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13.22%-49.23%,均值为37.12%,群体间变异(37.12%)小于群体内变异(62.88%);果实表型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泸定(16.53%)、广元(15.69%)、名山(15.58%)、珙县(15.15%)、甘洛(13.26%)、金堂(13.05%)、丹棱(9.58%),其中泸定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大,为16.53%,说明其表型多样性最丰富,而丹棱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9.58%,说明表型多样性最低;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四川桤未天然群体可分为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