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0年来我国种业发展的成就种子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种子才从指令性生产经营开始进行商业化改革,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九五"启动了种子工程、1999年和2000年相继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加入世贸组织后,  相似文献   

2.
<正>10年来我国种业发展的成就种子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种子才从指令性生产经营开始进行商业化改革,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九五"启动了种子工程、1999年和2000年相继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加入世贸组织后,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09,(12):20-21
<正>2009年11月18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种子管理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四大安全,即确保品种种植安全、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种子产业安全,并决定把2010年定为种子执法  相似文献   

4.
<正>200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其配套规章,对我国种子产业作了全面的规定。通过近10年的实施,该法对我国种子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暴露了其严重不足,需要认真分析总结,以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尼日利亚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种子产业发展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和提纯复壮工作:实施种子生产基地规模化、专业化工程,技术上改革沿用粮食生产的播种习惯;以种子加工、包装为突破口,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以组建集团公司为途径,加快种业整合,培育优势企业和优良品牌,打造种业航母;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6.
东北玉米种子产业发展调查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农业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不仅关系粮食生产的安全,也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东北地区种子产业的作用已经成为粮食增产不可或缺的部分。《种子法》颁布实施,更是对种子从品种审定、生产、经营与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实地调查.从种子的品种审定、生产与经营管理、基层国有种子改制以及民营种子公司管理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种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今后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的策建议,并对东北种子产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子产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种业市场化对促进种子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开放后,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其又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对我国的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8.
中国种业遭遇外资企业侵入面临重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种业市场化对促进种子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结  相似文献   

9.
多角度对我国种子市场准入新办法(修订稿)进行了分析。探讨种子企业重组与整合的策略选择。对我国种子产业与种子事业的区分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对抬高我国种企的准入门槛给出的结论是逐步、适度、抓大、放小。  相似文献   

10.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我国是农业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近年来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高度重视。201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种子是粮食之母,没有持续足质足量的种子供应,粮食生产就无以为继。随着境外跨国种子公司强势进入,危机凸显,北方部分地区进口种子份额竟占到80%以上。粮食受制于他国,只影响一年;而种子受制于他国,则是多年。所以,粮食安全首先应是粮作种子安全,种子安全问题如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及时有效地解决,必将直接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农作物良种繁育技术不断改进。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是以群体遗传学为理论基础,按繁种世代高低和程序分为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和良种等四级,属于重复繁殖技术路红,能确保种性和纯度,实现质量标准化;操作简便、经济省工、缩短生产年限;节省种源,便于低世代贮藏分期利用;减少繁种世代,延长使用年限;有利“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产业;有利与国际接轨和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12月,农业部下发关于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严格种子市场准入、规范区域试验和品种审定、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完善种子市场调控及提高种子管理队伍执法能力等6方面提出15项措施,重拳出击加强种子产业整治。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是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一家大型种子有限公司。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种子企业,以农作物种子的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主业,以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等为配套产业,拥有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优质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6670万平方米,其产业为国家、省地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具有十分明显的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是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一家大型种子有限公司。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种子企业,以农作物种子的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主业,以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等为配套产业,拥有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优质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6670万平方米,其产业为国家、省地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具有十分明显的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是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一家大型种子有限公司。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种子企业,以农作物种子的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主业,以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等为配套产业,拥有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优质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6670万平方米,其产业为国家、省地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具有十分明显的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十年来,我国农作物种子(以下简称种子)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种子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我国种子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种子管理及执法监管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30年来,世界各国玉米生产发展迅猛,种植面积以及产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我国在“九五”期间,特别是实施“种子工程”以来,玉米种子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种子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种子产业发展,甚至关系种子公司兴衰存亡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下面仅从技术角度,谈一下提高杂交玉米种子质量的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加入WTO及对外开放商品种子市场和种子技术市场为基本背景,主要从探索我国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种子产业转换与升级、提高种子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角度,系统分析了中国现行种子管理体制对种子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中国已经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种子管理体制进行了多层面的改革,但现行管理体制仍不具备建立现代种子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具体而言,在市场组织发育方面,现行管理体制导致种子科研组织的科技装备落后,种子经销组织面临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种子加工组织发育滞后;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现行种子管理体制导致推进种子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力源泉较为单一、促进种子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不合理、种子产业的区域布局不合理;在种子产业运作效率方面,现行管理体制导致种子市场主体的经营效益偏低、良种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种子市场秩序混乱和种子质量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9.
发挥农业科研优势 促进种子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我国种子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依靠科研优势组建种子企业的实践,对加强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种子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如何促进种子产业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搞好种子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种子生产中 ,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 ,不断进行技术改革 ,提高种子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其中 ,重要的改革是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 ,逐步代替了三圃制。1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应用1 988年前 ,我们进行良种繁育主要是采用三年三圃制。三年三圃制与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相比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是原种生产周期长 ,跟不上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 ;二是环节多 ,费工多 ,投资大 ;三是原种生产的种子量小 ,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四是株行、株系选择标准不容易掌握和统一 ,常因操作者对品种认识的局限性和偏爱 ,选出的原种不一样等。1 989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