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尤溪县)乔居武夷山,晚年迁居考亭,有四十多年时间,长期生活在闽北(今南平市)一带。曾提举浙东莱盐公事,性嗜茶,其《香菜供奉黄蘖长老悟公故人之塔,并以小诗见意二首》云:“灶香瀹知何处,十二峰前海月时”。朱熹从垂髦少年到皤然老翁,与建茶结下不解之缘。当时一些寺院流行“茶宴”,一些名流学者往往慕名前往。朱熹居五夫里(武夷山市五夫镇)时,常赴开善寺茶宴。该寺住持圆悟长治,号旨庵,性嗜条,与朱子交好,常相邀品茗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是生活艺术.茶道兴于唐代而盛于宋朝. 朱熹(1130-1200),宋理学家,闽学集大成者,字元晦,号晦翁,晚年自称"茶仙".宋代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他的一生大半是在著名的建州北苑和茶乡武夷山度过的,"琴书四十年,几作山中客".但有闲暇,便与门生弟子入山漫游,临水瀹茗挟诵.  相似文献   

3.
黄桂枢 《中国茶叶》2008,30(1):37-39
清代、民国时期景谷茶庄商号 《景谷县志》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于是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名为沱茶。随后又以产地称为下关沱茶、云南沱茶。景谷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景关茶”又叫“谷庄茶”,系用景谷晒青茶作原料,在下关加工,故称“景关茶”。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新石器时代,福建宁德就有彩釉陶茶具。有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镇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376),这比世界最早的茶书陆羽《茶经》(780)间世要早404年。陆羽《茶经》记载:“福州、建州(今建瓯)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5.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1):36-37
自古有“闽中茶品天下高”之称,而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包括蒸青团饼茶,炒青和小种红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青茶)类,即在武夷生产加工的半发酵茶。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6.
悼王威廉研究员王海宽(一)一人一生一才华,一取湘农一攻茶。一心一意归一愿。一论“茶考”一功达。(二)一选一育一好茶,一繁除杂一扦插。一胜一败经一世,一腔热血一献华。悼王威廉研究员@王海宽...  相似文献   

7.
陆游与建茶     
马舒 《福建茶叶》1997,(2):45-45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中年时期,曾在巴山蜀水间任官约八年,其爱国诗篇流入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为宋孝宗赏识,调他回朝,拟再任朝官。但为当朝主和派,竭力反对,不久陆游即被任为“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简称“茶使”)。这时陆游为54岁,时在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八月。福建在当时为著名贡茶的首要产地,“茶使”便是一个美差。陆游的好友周必大为诗祝贺:“今有云孙持使节,好因贡焙祀茶神。”陆游去福建上任,十月,他写了《适闽》诗说:“春残犹看少城(指成都)花,雪里来尝北苑茶。”表达了当年年初从蜀地出发,年底到福建品…  相似文献   

8.
陸放翁与茶     
陆游是南宋的大诗人,他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主张坚决抗金,但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一生创作诗歌很多,曾有“六十年间万首诗”之称。今尚存九千首。在他的诗篇中,写到有关于茶事的诗也是十分多的,目前搜集到的茶诗,已有320多首。从这些诗篇看,放翁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把他的诗篇粗略地概括一下,可列为九个方面。一、以陆羽自比,曾写过茶经在放翁的诗篇里,曾多次出现过以陆羽自比的诗句,如下可见。  相似文献   

9.
黄桂枢 《中国茶叶》2008,30(2):38-39
佛海、南峤 佛海(今勐海)、南峤(今勐遮),产茶以勐海为中心区。佛海茶业,始创于清光绪末年。据老茶人拂一、刘献廷先生回忆,光绪三十四年(1908),定住佛海的石屏商人张棠阶兄弟三人,以及吴显之、李润亭、杨宪章、回族纳家等十多家,以经营百货或散茶为业,每年收集散茶运往思茅或缅甸销售,运些食盐土产、生活日用品回佛海零售。宣统二年(1910),张棠阶兄弟筹资,从思茅请来汉族揉茶师傅传授技术,开设了第一个茶庄“恒春茶庄”,民国二年(1913),张棠阶设灶1盘,制造圆茶四五十驮运销思茅。又制紧茶七八十驮,售予缅甸景栋商人张仲德,张转运至印度销售,此为佛海茶销印度之始。张棠阶的“恒春茶庄”,后来有茶灶两盘。民国二十七年(1938)后,由其子张锦培掌管,年产量2500担,抗日战争后生产300驮,1947年后生产800驮,后来转移境外。  相似文献   

10.
朱子理学与中国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晚年自称"茶仙",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朱熹为北宋以来理学之集大成者,被尊为古代理学正宗,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后人将他视为儒学宗师。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  相似文献   

11.
巩志 《福建茶叶》2002,(3):49-49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自幼聪颖,是位不寻常的才子。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入翰林院。四年后,补放江南任县令。因父丧辞官,“年甫四十即告归”,致仕后居江宁小仓山,构筑随园“以书籍诗文为事,备林泉之清福;享文章之盛名者数十年”。他生性不喜酒,不学仙、不信佛,唯极喜饮茶,晚年厚爱武夷茶,他的武夷《赏茶》和(试茗》一文一诗与武夷茶结下不解之缘。袁枚辞官归里后,立意周游名山大川,饱览世界奇异风物,遍尝天下名茶。登临黄山、游历天台、…  相似文献   

12.
宋·赵估《大观茶论·序》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大意是说,从本朝代开始每年都由建溪(闽江北源,福建北部,即今建瓯)进奉“龙团凤饼”茶,它是天下最好的茶。  相似文献   

13.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1,33(2):48-49
黄儒,北宋茶叶专家。字道辅。建安(今建瓯)人。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十。博学能文,不幸早亡。所著《品茶要录》(1075年前后),专论建茶采制烹试的各种要法,为研究茶史和建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4.
陆游的茶缘     
单滨新 《中国茶叶》2010,32(10):26-27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1125~1210年),字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今年是陆游逝世800周年。放翁《剑南诗稿》近万首诗作,其中涉及茶事的有300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他以"茶神"陆羽自比,茶缘渊源深远。  相似文献   

15.
钱远昭  郑乃福 《茶叶》1995,21(4):40-41
信阳毛尖素以“细圆、光直、多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继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1959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后,1985年又获国家银质奖,199O年荣升国家金质奖,1991年在首届杭州国际条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成为河南茶叶生产上的瑰宝。信阳毛尖生产干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地区,这里种茶始于东周,距今已两千多年。唐代陆羽《茶经》曾把此地划为我国古老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菜区”,载有“谁南以光州(今光山县)上,义阳郡(今信阳县)、舒州次……”。唐地理志记有:“义…  相似文献   

16.
曹望成  周巨根 《茶叶》2004,30(3):177-178
卢仝《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一诗,常被称作“七碗茶”诗或“茶歌”。《全唐诗》中收集卢仝诗歌共八十余首,但以茶为题则仅此一首。这一首茶诗是唐诗大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卢仝(775~835年)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初“四杰”诗人卢照邻嫡系子孙。幼年就读于武山南麓的石榴寺,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成年后,离家出游,曾隐居洛阳、嵩山和扬州等地,生活清贫,喜好饮茶。他一生善交朋友,与文学家韩愈、诗人张籍、贾岛和孟郊多有来往。  相似文献   

17.
据史籍记载,唐代人工栽培的茶树已遍及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14个省区,同现代的茶产地大体相当。也就是说,凡是适宜于种茶的地方,唐人都栽种了茶树。由于各地的气候状况与土壤条件略有不同,因而唐茶的品色便出现了高低之分。陆羽《茶经》曾有记载:山南茶以峡州(今湖北宜昌。此指治所所在地,下同)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淮南茶以光州(今河南光山)上,义阳郡(今河南信阳)、舒州(今安徽怀宁)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浙西茶以湖州上…  相似文献   

18.
建茶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至今,建茶的产销伊始所据历史文字记载大多仅限于唐朝陆羽的《茶经》。而其产区,是仅指今之建瓯,或者还包括其它县(市)?似有考究之必要。本文摘引《四库全书》有关条目和考究“建安”、“建溪”等带“建”字的名词,试阐述建茶伊始及其产地,请多指正。一、建茶起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茶馆,又称作茶楼、茶坊、茶居、茶屋、茶室、茶社、茶园、茶庄、茶肆、荼轩、茶苑。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今山东邹县)、齐(今山东临淄)、沧(今河北沧州)、棣(今山东惠民),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表明在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山东邹县、  相似文献   

20.
龙凤茶(亦称龙团凤饼茶),宋代驰名天下的御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风饼,名冠天下”。 龙凤茶产于福建建州(今建瓯市)北苑,取名为原产地北苑有龙山和风凰山之意。北宋初年,宋朝废唐代顾渚山贡茶院至建安,设官焙,置龙焙精制贡茶,北苑开始成为宋代贡茶产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