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区是河南省油桐产地之一,油桐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来用商品混杂种子造林,好坏不分,种性退化,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澄清油桐品种资源,选择推广优良农家品种,加速实现油桐良种化,根据省油桐科技协作组的安排,1981年4-10月对全区油桐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类.一、油桐资源的分布我区油桐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部浅山、丘陵地带,重点产区是鲁山县,面积和产量占全区93%以上,十二个山区公社都有大面积栽培.宝丰、叶县、郏县、舞钢区、禹县都有成、幼林分布.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和油桐生产资料分析了豫南山区商城县油桐生长期的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光能资源及影响油桐生长的气候因子,并提出了在油桐生产中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和途径,为以后合理利用豫南山区气候资源、科学发展种植油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油桐发展现状与建阳市发展战略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油桐为我省乡土树种,种植历史悠久,木材主要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油桐的干种仁含油率达60%-70%,桐油既可应用于工业、医药,还可开发生产生物能源,因此,油桐产业化开发前景广阔。在分析国内外油桐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油桐生物能源林的战略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建阳市发展油桐的优势与潜力,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为区域油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省从明朝在南京植油桐,迄今已有600多年,油桐遍及全省.建国后,在高淳、句容、溧阳、江宁等地先后发展油桐,面积曾达14万亩.目前投产面积约1万亩,全省年产桐油不足1000担,供需矛盾很突出.今后必须自力更生,积极恢复发展油桐生产,努力增产桐油.一、积极恢复油桐面积发展油桐生产,必须按照油桐的生态条件和生育特性,掌握以下技术:1.适地适树油桐是温带、亚热带经济树种.我省自然条件对发展油桐是基本适合的,但必须坚持适地适树.(1)气候条件:油桐要求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22℃,并以17~19℃为最适宜.以7月27~29℃,夏季≥22℃,有130~140天为好.1月5~9℃,冬季<-8℃,  相似文献   

5.
屏南县是宁德市高海拔县市之一,近几年高山反季节蔬菜的发展迅猛,面积不断扩大,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成了山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也成了山区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到2004年全县高山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多hm^2,其中夏大白菜的栽培面积较大,是栽培的主要菜类之一也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主要菜类。笔者根据这几年在生产第一线所掌握的生产实际情况,对高山反季节夏大白菜的生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油桐是我国特产的工业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用途广泛,陕西省山阳县是全国油桐生产基地县之一。为了充分利用油桐果实,现将油桐果的采收和综合利用介绍如下。1油桐果的采收  相似文献   

7.
<正> 解放以来,我省油桐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省油桐面积已达150万亩,1980年产桐子2,200万斤.随着油桐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桐油产品,也增加了产区社队的经济收入.目前我省每年需桐油1200万斤,而现在年产桐油仅600万斤,产需差距较大,桐油供应紧张,直接影响了工农业建设的发展.为了适应四化建设对桐油的需要,全省  相似文献   

8.
油桐喜温湿、怕严寒,其种实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桐油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油桐栽培能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通过从油桐育苗、造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油桐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谭世隆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44-145,147
概述了油桐的种类及分布,总结了罗甸县油桐产业发展现状,从该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套适宜于当地的油桐低产林改造技术,主要包括垦复荒林、老林截枝更新、品种改良、加强林间抚育、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红水河沿岸县油桐低产林的改造提供参考,以大力推广改善、提高油桐低产林的产量,从而促进油桐产业的发展,推动山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油桐业前景广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挺 《世界农业》2001,(8):18-19
油桐为大戟科木本油料植物,中国广泛栽培有光桐和皱桐2个种。"油桐"一词常泛指光桐与皱桐,或专指光桐。现在,油桐已成为中国亚热带地区代表性经济林树种。一、中国油桐的栽培和桐油的利用油桐原产于中国,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0余县(市),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全国油桐栽培面积在80年代已达188.53万hm2,桐油产量八九十年代约为10万~11万t。中国是桐油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70%~80%,依次为阿根…  相似文献   

11.
油桐的价值及其发展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油桐的价值和市场需求前景,指出油桐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桐的发展途径,以期为油桐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油桐是我国特产的油料树种之一。种子榨出的油叫桐油,是一种良好的干性工业油,具有干燥快、不导电和耐酸、碱、盐腐蚀的特性。商南县是油桐适生栽培区,栽培面积已达30万亩,年产桐油202.8万公斤。长期以来,桐油产区农民管理措施落后,桐林荒芜严重、树势衰弱、桐果单  相似文献   

13.
地膜水稻栽培就是采用地膜全程覆盖,并相应组装湿润栽培,全层施肥等配套技术,解决山区水冷温低这一突出障碍因素,营造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实现水稻生产的平衡增产.1999年,我们在全市11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地膜水稻的试验示范,本年度共完成地膜水稻面积2 1230亩,其中早稻试验面积121亩,中稻示范面积21109亩,经测产验收,早稻平均单产432kg,比常规栽培亩增58kg,增产15.51%;中稻平均单产620kg,比常规栽培亩增153kg,增产32.62%.全市累计增产323.6万kg,增值320万元左右.该项技术所显示出的具大的增产潜力为山区水稻生产的发展找到了一条突破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积极发展多种經营,是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柑桔栽培在我省多种經营中又占有一定的地位。我省山区广大,“七山一水二分田”。许多山区及丘陵区,都适合于栽培柑桔。在第二个五年計划期間,我省将扩大柑桔栽培面积为目前的十倍。为了解决經济作物不与棉  相似文献   

15.
油桐是我区重要的木本油料,总产量占全国10%左右;桐麸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合有机质77.85%,氮3.59%,磷0.97%,钾0.57%。因此发展油桐,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意义。我区各地有经营油桐的习惯,培育出不少优良品种,积累了较多的栽培经验,为我区进一步发展油桐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其  相似文献   

16.
西葫芦是天祝高寒阴湿山区日光温室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其适应性强、产量高、效益好,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的不断发展,西葫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沿祁连山高寒阴湿山区推广面积达到2000hm^2。但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茬口安排不合适、品种选择不对路、栽培管理不科学等问题,直接影响日光温室的效益和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17.
<正> 油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解放后我省油桐生产发展很快,全省三十多个县有油桐分布,面积达150万亩,但单产很低.全省平均亩产桐油6.5斤左右.油桐并非是低产经济林,目前国外亩产桐油达100-150斤;国内贵州省正安县,全县18万亩桐林,平均亩产桐油30斤:该县的龙江公社龙江大队有900亩油桐林,平均亩产桐油80斤,两峡县蛇尾公  相似文献   

18.
油桐是我县山区的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它具有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深受群众欢迎。近几年每年发展1万亩左右。目前,全县现有成片桐林达7万1千余亩,年产桐籽120万斤。但是,由于管理粗放,大  相似文献   

19.
黄瓜又名胡瓜、青瓜,属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人们所喜食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黄瓜在全国各地栽培面积大,在我市平原地区主要在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或进行冬春、秋冬保护地栽培,夏秋栽培面积较少。但近年来我市利用山区凉爽的自然优势夏季栽培黄瓜面积逐年扩大。为了发展低海拔(300—500米)山区夏季黄瓜栽培面积,笔者于2003年在缙  相似文献   

20.
<正>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森林覆盖面积大,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适中,特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最近几年,蛟河市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黑木耳栽培由平面栽培向立体栽培发展,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和推广,并成为当地黑木耳栽培生产中的主要技术模式。1技术优点1.1单位面积栽培袋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