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猴头菌产量与培养料含氮量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20种配方进行猴头菌的栽培试验。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木屑和麦麸,其含N量为0.22% ̄1.42%。试验结果表明,猴头菌子实体干物质绝对生物学效率(ABE%=y1),经济效益(y2)与培养料含N量(N%=x1)之间的动态关系符合Logistic方程:y1=10.00/(1+3.4242e^-2.3215x1),r’y1x1=-0.8648^**,P〉0.01;y2=3.00/(1+8.6791e  相似文献   

2.
苹果RAPD分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祝军  王涛 《果树科学》2000,17(4):239-243
对富士苹果(Malus Pumila Mill.cv.Fuji)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体系的优化研究表明,RAPD反应体系中,DNA、Taq酶、引物和Mg^2+4种主要成分的最适用量分别为:20ng、1.0U、0.2μmol.L^-1和3.0μmol.L^-1。采用该优化体系,以OPJ03为引物,构建了我国及世界范围内苹果生产中重要的28个  相似文献   

3.
KT—30S和GA4+7对‘大紫’樱桃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浓度(5mg.L^-1)KT-30S盛花期喷花序、3000μg.g^-1GA4+7果梗涂布及两者混用,可显著增大果个和提高单果重,单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13%,17%和32%,而高浓度(10mg.L^-1)KT-30S可显著减少果个和降低单果重,KT-30S和GA4+7对果实的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着色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赤霉素对甜樱桃黄玉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晖  胡铭铎 《果树科学》1996,13(1):33-34
对甜樱桃黄玉于盛花后7d采用40、60、80mg.1^-1的赤霉素(GA)涂抹幼果,结果表明,上述GA各浓度处理使黄玉果实成熟依次提早3、5、9d其中以60mg.l^-1GA的处理效果较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GA浓度提高有使果形指数增大,果肉硬度减小的趋势,GA处理对增大果实,果重的效果不明显,而且80mg.l^-1GA处理的单果重还明显减小,仅为对照的83.2%。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生长发育及耐贮性的影响刘辉王丽萍(河北保定农业学校071051)在果树生产上,经常会使用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它们对果实生长发育及耐贮性有着不同的影响,现简介如下。1萘乙酸(NAA)苹果在采前30~40d(天),连续喷2次10~40...  相似文献   

6.
钙和萘乙酸对猕猴桃果实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丽萍  陶汉之 《果树科学》1996,13(2):115-116
室温条件下,10mg.l^-1NAA、0.5%CaCl2、5%CaCl2和5%CaCl2与10mg.l^-1NAA混合使用均缩短猕猴桃果实贮藏期,而0.5%CaCl2与10mg.l^-1NAA混合处理能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7.
钙处理延迟大久保桃成熟及提高耐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久保桃进行不同的钙制剂处理表明,采前1个月树干注射0.4%CaCl_2可推迟成熟8天。果实耐贮性也显著提高。另外,树干注射效果好于叶面喷布。  相似文献   

8.
低氮素和水杨酸对黄瓜子叶离体培养中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低氮营养和水杨酸对离体黄瓜子叶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营养(总氮量为30.0.L^-1,NO^-3-N:NH^-4-N为2:1),显著促进了花芽分化,低浓度水杨酸(SA10.0μmol.L^-1)对花芽分化也有明显促进作用,高浓度SA(高于10.0μmol.L^-1)则起抑制作用;低氮营养条件下施以低浓度SA(10.0μmol.L^-1)对于促进子叶花芽分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河套密瓜体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俊  徐妙云 《园艺学报》2000,27(6):455-457
建立了一个河套密瓜体胚再生的方案,河套蜜瓜子叶在加有2,4-D(1mg/L)、NAA(1mg/L)、BA(0.5mg/L)和葡萄糖(3%)的培养基上先暗培养1周,然后转到光,第3周转移到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中,继续在16h光周期、25℃下培养,得到成熟体胚后,拨离下来转移到新鲜MS培养基中继续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中甜1号甜瓜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甜1号”(F31)属极早熟厚皮甜瓜杂交一代新组合,全生育期85~88天,果实长椭圆形,果皮黄色,上有10条银白色纵沟。果肉纯白色,肉厚2.5cm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15.5%,肉质细胞爽口单瓜重1.2kg左右,一般产量2500~3000kg/667m^2,耐贮运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于大棚、小棚和露地地膜栽培。  相似文献   

11.
以大果刺黄瓜自交系CNS5和小果刺黄瓜自交系RNS4为亲本,构建P_1、F_1、P_2、B_1、B_2和F_26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法,对连续两季的黄瓜果刺大小的表型值(基座直径)进行遗传分析,以探究黄瓜果刺大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黄瓜果刺大小的遗传符合C-0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均为正向,基因上位性效应累计为正向。2016~2017年连续两季F_2群体中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79.21%和71.25%,相对较高,环境效应分别为20.79%和28.75%,影响较小。在基因定位策略上,选择高代回交群体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梨杂种果质量、耐贮性及果心大小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果实大小、耐贮性及果心大小等是重要的梨果实性状。以龙香×早酥等4个组合的杂种后代为试材,研究梨在果重、耐贮性、果心大小等方面的果实性状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梨的果重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表现广泛的连续性偏小分布。基因效应为积加效应,并含有较大的非加性效应。梨后代果实的耐贮性呈明显的偏小分布,集中分布于30d以内,但有耐贮株系出现。梨后代果心大小遗传与组合类型有关,小果心出现的比例从高到低的组合类型依次为:小×小、小×中、大×中。  相似文献   

13.
14.
大白菜耐热性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吴国胜  王永健 《园艺学报》1997,24(2):141-144
以两组耐热和热敏感的大白菜对应亲本(177与276;176与279)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1、F2、B1、B2)为材料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得到一致的结果:大白菜的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兼有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以耐热和热敏感的5个代表性亲本材料采用Grifing的双列杂交方法Ⅱ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加性遗传方差组分很高,而显性遗传方差组分很小,与上述结果一致。同时,耐热亲本材料176和177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是耐热性选育的较好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 “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 P1、P2、F1、F2、B1、B2 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分析法研究了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 模型。结果表明:茄子单株产量受1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单株结果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 因混合遗传,单株最大单果质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以非加性 遗传为主,其中单株结果数以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遗传为主;单株最大果质量中B1和F2世代以主基因加性遗传 为主,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48%和54.33%,B2世代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为50.88%。综上可 知,茄子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用2个番茄自交系材料多心室和少心室进行正交、反交及回交,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多心室番茄果重遗传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方差所占分量极小,属于不完全显性;控制果重的最少基因数目约是2对.多心室番茄果重狭义遗传力为36.36%.  相似文献   

17.
西葫芦熟性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凤真 《中国蔬菜》2011,1(6):42-48
以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杂交组合,构建6个联合世代(P1、P2、F1、BC1、BC2和F2)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西葫芦熟性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为D-2模型,始花期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均以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始花期以加性效应和加性×显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为主,组合1以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由于环境因素对西葫芦F2第1雌花节位和始花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第1雌花节位的选育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在育种中对始花期性状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18.
PG,ACC,乙烯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番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硬度下降迅速,PG活性急剧上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用ACC和乙烯利处理绿熟期果实,结果乙烯促进了正常番茄和alc番茄果实成熟进程,其PG活性也升高,而外源乙烯和ACC不影响nor基因突变体果实的成熟进程。ACC和PG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硬果番茄长季节栽培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8个进口番茄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调查各品种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果实耐贮性及植株抗病性。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品质优良,适合当地栽培,好韦斯特5、83、红太子3个品种耐贮性表现较突出,货架期较长,832和好韦斯特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好韦斯特在8个品种中抗病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辣椒果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品成熟期果皮紫色(245)、绿色(246)、乳白色(247)的3份辣椒品系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245×246和245×247,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通过目测分级、色差仪分析测定P1、P2、F1、B1、B2、F2各单株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L值、C值和颜色级值,并应用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遗传为细胞核遗传,紫-绿组合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性状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混合多基因模型,即D-2模型,其L值、C值和颜色级值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39%、91.39%和82.26%;紫-白组合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模型,即E-0模型,其L值、C值和颜色级值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02%、94.34%和97.54%。表明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影响弱,在育种时对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的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