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两种测定风化煤与土壤腐殖酸含量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GB11957-2001中的容量法和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法,比较二者对风化煤、耕层土壤(石灰性褐土)、矿区土壤(栗钙土)腐殖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及其实验过程、样品用量的不同,并对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法中重铬酸钾溶液浓度进行比较选择。结果表明,GB11957-2001中的容量法对风化煤、耕层土壤(石灰性褐土)腐殖酸含量测定结果约为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法的4倍,但对于腐殖酸含量较低的矿区土壤(栗钙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同。相对而言,GB11957-2001中的容量法在实验过程中更易达到实验要求,具有易操作性。通过实验,提出了风化煤、土壤样品分别在两种实验方法中的合理用量,和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法中重铬酸钾的合理浓度为0.4000 mol/L。  相似文献   

2.
选择水分含量在10.1%~14.5%的135个有代表性的早籼稻谷样品,根据含水量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采用105℃恒重法和快速测定法测定水分,研究测定结果的平均差,以确定快速测定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当稻谷样品含水量在10.1%~11.5%时,快速测定法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两种测定方法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当样品含水量在11.6%~13.0%时,采用两种方法测定出来的结果平均差最小,两种测定方法可以等同使用;当样品含水量在13.1%~14.5%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平均差为0.253%,超过了GB5497—85中规定的平行试验允许误差0.2%,要滨重使用快速水分测定法进行水分测定,以免结果误差过大。  相似文献   

3.
甜玉米种子活力与田间出苗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仲  许文娟  曹萍 《种子》2005,24(3):52-53
本文采用标准发芽试验、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电导率测定等几种最常见的种子活力测定方法,对12种甜玉米种子进行活力测定,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几种活力测定方法与田间实际出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加速老化试验法、简易活力指数法、抗冷测定法、标准发芽率法及电导率测定法.其中加速老化试验法与田间出苗关联最密切(0.902),因此其可作为甜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果实多酚的提取率和评价目前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可比性,利用福林酚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冬枣果实多酚含量,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甲醇-水、乙醇-水提取体系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线性范围为1375~12500 mg/kg,福林酚试剂测定法的线性范围为7500~15000 mg/kg。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都显著低于福林酚法测定法。通过测定回收率,发现这2种测定方法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冬枣多酚适宜提取体系为60%~80%(v/v)甲醇-水或乙醇-水的复合体系,且前者的提取率显著(P<0.001)高于后者。利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的冬枣多酚含量明显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两者的关系为Y(福林酚试剂法)=1.538x+1221(紫外分光光度法),r=0.956。研究结果为果实多酚的提取、测定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快速测定黄瓜叶片面积,开发了基于数字照片解析技术的叶片面积测定法,通过与坐标纸法、复印比重法对比,分析数字照片解析法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数字照片解析法与坐标纸法测定的结果无显著差异(配对检验P(p>|t|)=0.872>0.05),复印比重法测定的结果较坐标纸法显著偏高。数字照片解析法较坐标纸法更为便捷、准确,可作为一种新的叶面积测定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海参制品中盐分测定方法。对比煮制法、沉淀蛋白法和灰化法3种方法处理样品后,再利用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3种方法测定样品中的盐分。结果表明,灰化法制备试液具有操作简便、测量结果准确度高等优点;直接滴定法精密度满足试验需求,操作简便,适合海参制品的盐分测定。  相似文献   

7.
种质库中减少生活力监测用种量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新雄 《种子》1998,(3):5-7
通过对7种禾谷类作物150份品种的两组标准发芽法和序列测定法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序列测定法最大优点是可大大减少监测用科全,其次在对贮存种子作出更新判断的结果与标准发芽法基本一致。因此,在对种质库贮存种子进行生活力监测时.序列测定法是一种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两种仪器测定国产大豆粗蛋白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与凯氏定氮仪分别对20份国产大豆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再用两种方法多次重复测定同一份大豆样品粗蛋白含量,计算各自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结果发现,在所测定样品的含量范围内,相同样品用两种分析方法偏差均小于1 g/100 g,相对相差均小于2%,结果基本吻合。从精密度上对比,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法稳定性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快速,近红外分析仪测定优于凯氏定氮测定法。  相似文献   

9.
向春阳  王景升 《种子》1997,(2):26-29
本试验选择茄科的茄子、番茄和辣椒各3个品种,于1993年—1995年进行了活力测定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劣变测定法、盆栽幼苗检验法和发芽测定法在测定茄科3种作物的种子活力水平、判断种子的耐藏性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四唑(TTC)定量法、电导率测定法也可测定3种作物种子的活力水平,但不能反映种子个体活力水平,只能反映种子群体的活力水平。此外,本试验总结出了茄科的茄子、番茄和辣椒种子在控制劣变测定种子活力时所要求的特定含水量,分别为22.0%、21.0%和19.0%。  相似文献   

10.
苏伟波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5):211-214
笔者对2种纳氏试剂比色方法检测土壤铵态氮进行了对比性试验,一种是常规的纳氏试剂比色法(常规法),一种是改进后的纳氏比色法(速测法),试验证明了速测法具有检测线性范围宽0~168mg/kg的优点,整个过程检测时间为25min,比常规法缩短一半;显色灵敏,显色稳定时间长,可稳定几小时以上;检测结果直接显示土壤中养分含量;操作方便快捷;成品试剂,不需要操作人员自配;检测成本低等优点。便携式速测仪及配套的检测方法满足基层测土配方施肥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盆栽和地栽牡丹叶片与花芽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盆栽与地栽牡丹体内7种矿质元素含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为盆栽牡丹和地栽牡丹的平衡营养、合理施肥与高效优质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通过盆栽和地栽2种栽培方式,在不同日期(5—11月)采集样品,测定和比较2种栽培方式下牡丹叶片和花芽中7种矿质元素(氮、磷、钾、铁、锰、锌和铜)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矿质元素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牡丹叶片和花芽中每一种大量元素(氮、磷、钾)在2种栽培方式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叶片中大量元素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氮、钾、磷,而花芽中大量元素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氮、磷、钾。牡丹叶片和花芽中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在2种栽培方式下变化趋势有一定差异。地栽牡丹叶片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Fe>Mn>Zn>Cu,而盆栽牡丹叶片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排序均为Fe>Zn>Mn>Cu,2种栽培方式下花芽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排序均与盆栽牡丹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一致。2种栽培方式下,牡丹叶片中矿质元素间相关性差异较大,然而氮和磷间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以上水平,牡丹花芽中矿质元素间相关性也有一定差异,然而氮和磷、氮和钾间相关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油用牡丹经济价值和景观生态价值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油的牡丹类型。是牡丹组植物中产籽出油率高于或等于22%的种的统称。油用牡丹作为我国木本油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其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α-亚麻酸,经济价值显著;牡丹花体积大,单株开花量大,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油用牡丹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是荒山绿化的经济树种。主要介绍了我国油用牡丹的研究利用现状、经济价值、景观生态价值及发展前景,为我国推广种植油用牡丹、构建规模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不同花型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牡丹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用SRAP-PCR技术对20个牡丹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并用UPGMA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0对引物扩增出131条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其中90条谱带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检测率为68.7%,表明受试牡丹品种之间含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部分花型相同的品种相聚,但部分花型不同的品种亦相聚。说明聚类结果与牡丹品种的花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未有完全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可以吸附DNA,作为一种新型基因载体应用于转基因育种。本研究旨在探索MNPs介导外源基因进入牡丹花粉,为利用携有外源基因的花粉进行授粉,获得转基因种子提供依据,本研究制备了MNPs与DNA的复合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牡丹花粉的形态结构;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了供试牡丹花粉磁转染前后的生活力。结果表明:MNPs与DNA的质量比为1:1~1:10时,MNPs均可以与DNA稳定结合,并可以保护DNA免受酶的消化作用;牡丹花粉为长球形,萌发孔为三孔沟类型,位于萌发沟内;‘凤丹’牡丹、‘京红’牡丹及紫斑牡丹的花粉均具有较高的萌发力,且经磁转染后的三种牡丹花粉萌发力保持在50%以上,能够用于正常杂交授粉。本研究首次采用四氧化三铁纳米磁转化技术介导牡丹花粉转基因,弥补了花粉介导牡丹转基因方法研究的空白,从而有助于牡丹分子育种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Tree peony (Paeonia suffruticosa) is one of China??s most traditional flowers.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flowering ornamentals with a rich history of breeding. The speed and success of propagation have always been a major concern for breeders and cultivators. Tissue culture is one of the few effective methods to overcome these inherent difficulties. This article reviews advances made on various aspects of tree peony tissue culture and micropropagation, including the in vitro culture of buds, stem apex, leaves and petioles, sexual embryos and ovules, somatic embryos, anther and callus. Since the vast majority of literature is published in Chinese, this review provides a unique and valuable resource and spring-board from which to initiate or further studies related to in vitro culture of tree peony.  相似文献   

16.
从牡丹花色候选基因中开发一套SSR标记,为牡丹花色分子遗传学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本研究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获得了278条涉及调控牡丹花色形成的Unigenes序列,利用SSRIT在128条Unigenes中检测到215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46.04%。其中优势重复基序为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分别占总SSR位点的18.60%、41.86%和36.28%,优势重复基元为TC/GA和AT/TA,分别占二核苷酸重复的30.00%和27.50%。在此基础上,从中选择100对SSR引物合成,以牡丹品种基因组DNA为模板,验证其有效性和多态性。结果表明,有效引物50对(占50%),多态性引物12对(占24%)。12对多态性引物在芍药属12个不同种质内进行通用性检测,转移率范围为83.33%~100%,平均转移率为96.53%,表明牡丹SSR标记在芍药属内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利用高通量RNA-seq开发牡丹候选基因SSR标记可为牡丹功能基因挖掘、品种分子身份证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牡丹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是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开展对牡丹染色体的研究,不仅可以从细胞水平上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而且可以研究不同物种遗传的变异。因此,综述了中国牡丹的染色体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了中国牡丹野生种及栽培种的染色体数目、核型、Giemsa C带、银染带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牡丹种及品种的核型相当稳定,很难作为鉴别种类的依据。但核型分析结果可为确定野生种分类地位、演化关系及为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细胞学依据。染色体C带及银染带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作为鉴别牡丹种及品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转录因子在植物多个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研究其在牡丹花芽休眠进程中的作用机理,采用RACE方法,从牡丹花芽中克隆得到了一个SPL基因。该基因全长cDNA 1 057 bp,完整开放阅读框为549 bp,编码182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SBP-box基因家族所特有的SBP-box保守结构域。与拟南芥已知SPLs蛋白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牡丹SPL蛋白与At SPL3聚为一支,该基因被命名为PsSPL3。生物软件预测PsSPL3蛋白分子量为20.349 4 kDa,理论等电点为9.62。同源性分析了牡丹PsSPL3与其他已知植物的SPL3,相似性为47.98%~69.46%,其中与白桦的SPL3蛋白相似性最高,为69.46%。实时定量PCR分析PsSPL3基因在初花期牡丹不同组织中和花芽休眠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sSPL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其中在根中转录水平最高,在茎和花瓣中次之;PsSPL3基因在休眠进程中的转录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低温处理14 d时,PsSPL3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低温7 d结合外源施加GA3的牡丹花芽中PsSPL3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推测PsSPL3基因的转录受GA3诱导来促进牡丹花芽内休眠解除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脱落酸在牡丹切花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脱落酸(ABA)在牡丹切花衰老中的作用,为其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类似跃变型切花牡丹‘如花似玉’为试材,研究ABA和钨酸钠(ABA合成抑制剂)处理对其瓶插期间的开花指数、花径增大率、瓶插寿命、最佳观赏期、花瓣ABA含量和内源乙烯释放量等指标的影响,探讨ABA在牡丹切花衰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ABA处理可以加快牡丹切花衰老进程,缩短瓶插寿命和最佳观赏期;花瓣ABA含量与内源乙烯释放量显著正相关;花瓣ABA含量高峰始终出现在内源乙烯释放量高峰之前。所以,ABA可能以诱导乙烯大量合成的方式间接加速牡丹切花的衰老。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酚酸类物质与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关系,以生根率不同的牡丹品种‘太平红’、 ‘乌龙捧盛’和‘凤丹白’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对试管苗生根过程中6种酚类物质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其在牡丹试管苗生根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管苗在生根过程中,3个品种体内的6种酚酸含量均发生了动态性变化,但不同品种变化规律不同。生根率越高的品种,其体内的芍药苷、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含量越高,而没食子酸甲酯和莽草酸含量则越低,没食子酸含量在3个品种中未能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本研究结果认为芍药苷、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甲酯、莽草酸5种酚酸可能与牡丹试管苗生根密切相关,而没食子酸可能与牡丹试管苗生根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