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广东省惠州市4个区/县绿化景观林带为调查对象,选取5种生境中共19种景观林带树种进行7次周期性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水田洼地生境的景观林带树种胸径、树高增长系数值相对较高,分别在0.23~0.97和0.16~0.47之间。水田洼地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树高生长显著优于沿海荒地生境和宜林荒地生境(P <0.05);凤凰木(Delonix regia)在宜林荒地生境胸径生长显著优于碎石荒山生境和难造林坡地生境(P <0.05);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在水田洼地生境中胸径生长优于碎石荒山生境、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黄槐(Cassia surattensis)在碎石荒山生境中胸径生长显著低于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P <0.05)。树种成活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水田洼地生境和碎石荒山生境,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红花羊蹄甲、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美丽异木棉、秋枫(Bischoifa javanica)、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在水田洼地生境成活率都为100%,而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在宜林荒地生境成活率为15%。关联性聚类分析显示19个树种主要聚为两大分支,其中成活率和相关系数值较高的树种在聚类图中聚为一类。结合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提出5种生境条件下景观林树种最佳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惠州市4个区/县绿化景观林带为调查对象,选取5种生境中共19种景观林带树种进行7次周期性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水田洼地生境的景观林带树种胸径、树高增长系数值相对较高,分别在0.23~0.97和0.16~0.47之间。水田洼地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树高生长显著优于沿海荒地生境和宜林荒地生境(P0.05);凤凰木(Delonix regia)在宜林荒地生境胸径生长显著优于碎石荒山生境和难造林坡地生境(P0.05);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在水田洼地生境中胸径生长优于碎石荒山生境、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黄槐(Cassia surattensis)在碎石荒山生境中胸径生长显著低于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P0.05)。树种成活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水田洼地生境和碎石荒山生境,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红花羊蹄甲、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美丽异木棉、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在水田洼地生境成活率都为100%,而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在宜林荒地生境成活率为15%。关联性聚类分析显示19个树种主要聚为两大分支,其中成活率和相关系数值较高的树种在聚类图中聚为一类。结合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提出5种生境条件下景观林树种最佳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3.
将从新西兰引进的生境制图及建模的方法和理念,应用在山西黄土高原的实践中,形成了黄土高原生境制图属性数据获取方法。包括对人员的要求、对基础影像的要求、生境制图比例尺的确定、工作图纸的准备、流域生境的判读、生境单元的划分和生境属性调查方法7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生境调查中可供参考的土地利用类别、植被类别,和地表层调查可供参考的地质、地形、水文、退化类别。  相似文献   

4.
钳嘴鹤迁徙期觅食生境选择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2012年5月31日至9月13日多次对迁徙途径西双版纳的钳嘴鹳觅食生境选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钳嘴鹳觅食生境选择的主因子是人为干扰、水、食物、隐蔽物,最适觅食生境是无人类干扰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有相对稳定食物的浅水湿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金沙江干热河谷攀枝花段不同土壤肥沃性条件下麻疯树的个体衰老状况及其生态复壮问题。将调查群落的生境质量划分为优秀、适宜与不适宜3类,统计分析生境间老树的地径、树高、冠幅、年龄、果实大小、种子大小等差异性,总体差异显著而两两之间差异受到遮阴类不适宜生境的影响而不普遍。麻疯树个体在优秀生境中衰老延迟,更新与生殖能力相对较好,而不适宜生境中衰老提前,更新与生殖能力相对较差。土壤瘠薄的三堆子截干树体更新能力相对较弱,而土壤肥沃的骨粉厂与沙滩则更新与生殖能力较强。麻疯树老树更新、生殖能力与L-H-S生态适应对策有很好的契合,能解释不同生境质量下高度、新梢和种子大小的正向匹配性。  相似文献   

6.
物种在一天中的时间分配是野生动物最重要的生存策略,对理解物种行为生态是十分重要的。为确定王朗自然保护区内的优势物种及优势物种活动强度和生境状况之间的关系。在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和样方调查对王朗保护区内的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物种及生境状况进行调查。我们评价了3个物种(两个野生优势种和一个家养种)不同活动强度区域间的生境状况。并且比较了野生优势种在家牛Bos taurus生境和其他生境下的活动强度。主成分分析表明,王朗保护区内的优势种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根据时间相对丰富度指数将物种活动强度划分为高、中和低强度。血雉和毛冠鹿不同活动强度区域内的生境状况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形条件和食物资源。家牛不同活动强度区域内的生境状况差异主要表现在草本盖度。核密度估计表明血雉和毛冠鹿在利用家牛生境和其他生境时,活动曲线重叠度高。但在利用家牛生境时,两者活动高峰的活动强度要高于其他生境。研究表明1)区域内优势种的活动强度可以代表地形条件好、食物资源较差的区域。2)保护区在制定生境恢复政策时,可优先恢复优势种活动...  相似文献   

7.
选择引种表现生长好、保存率较高的11个美国皂角种源,调查种源的根系特征,测定各种源叶片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指标,并采用模拟干旱生境的方法,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土壤含水率时各种源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外渗电导率。结果表明:16、18、22号种源具备较强的适应干旱生境的基础,具有相对较高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差异,为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封山育林状态下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形土壤条件,选择埋藏潜育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A)、厚层埋藏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B)、暗棕壤性土-落叶松人工林(C)、典型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D)4种生境类型,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样地,采用扫网法、巴氏罐诱法、震落法、高枝剪标准枝法对样地内昆虫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共捕获昆虫样本5 204头,经鉴定分属10目77科250种,各生境均以双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但所占比例具有较大差异。各生境昆虫群落科级优势类群季节动态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4种生境昆虫群落归为2类,A、B生境归为一类,C、D生境归为一类。不同生境间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小均表现为C生境A生境B生境D生境,丰富度指数大小表现为样地B生境D生境A生境C生境,优势集中性指数大小表现为D生境B生境A生境C生境。时间序列上,B生境和D生境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前者相关系数均显著大于后者。各生境昆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物种数均表现为植食性类群中性类群捕食性类群寄生性类群,但各生境中不同营养类群物种数所占比例具有明显差异。各生境昆虫群落相对稳定性为B生境C生境D生境A生境。主分量分析表明对昆虫群落变化起着主导作用的因子在各生境中具有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土壤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各昆虫群落结构动态具有较大差异,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正相关系数越大,群落稳定性越强,同时中性昆虫对昆虫群落相对稳定性起到显著的调控作用。4种生境中厚层埋藏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综合环境条件最适宜昆虫群落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对福建省极小种群植物观光木野生资源和生境调查的基础上,对其野生资源分布、生境及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根据植株分布的野外生境特征、分布区位等提出有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皂角不同种源耐盐碱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模拟盐碱生境的方法,选择引种生长表现好、保存率较高的12个美国皂角种源进行盐碱胁迫处理,调查各种源被害症状,测定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外渗电导率。结果表明:6、16、17、21号种源耐盐碱能力相对较强,可在中度盐碱地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调查辽宁黑山县龙湾水库为例,研究湿地生态旅游对库塘湿地生境的影响。采取水体修复、栖息地恢复、生境岛和隐蔽地建设等方式,恢复湿地生境,将为黑山县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线法对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分布的本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有鸟类16个目46个科164种,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种为优势种群,占59%;按区系分,东洋界鸟种相对较多;按居留型分,留鸟和冬候鸟最多;按生境分,林缘生境中鸟类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按季节分,冬季鸟类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调查结果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未来鸟类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北农林生境蚂蚁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诱捕法和样方调查法获得苏北地区农林生境蚂蚁4亚科11属14种。优势种为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针毛收获蚁(Messor aciculatus)、中华小家蚁(Monomorium chinense)和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从生境分布来看,前2种亦是研究区域的广布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7种农林生境中蚂蚁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以及人为干扰和生境异质性对蚂蚁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生境中蚂蚁群落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等指标均不相同。山地针叶阔叶林中蚂蚁群落种类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蔬菜果园农田蚂蚁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低。人类干扰越强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低;生境质量和异质性越高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高。PCA分析可将这7种生境蚂蚁群落分为3大类型。相关分析与群落结构PC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森林资源调查的成果数据,结合大型草食性野生动物适宜生境条件的森林环境因子,确定3种大型草食性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栖息地和适宜生境面积及种群数量。与2000年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数据比较,种群呈增长趋势。可以实现对大型草食性野生动物资源的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型草食性野生动物资源变化情况,缩短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间隔期。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冬虫夏草是一种十分独特的药材,因其具有食用、药用等多项功能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然而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冬虫夏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也成为业内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冬虫夏草既是青藏高原独有的一种生物,同时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围绕冬虫夏草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回顾了冬虫夏草的由来,阐述了冬虫夏草的生活习性和应用功效,论述了冬虫夏草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作用,展望了冬虫夏草产业发展的未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和11月应用铗日法对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01只,隶属于2目3科10种,其中社鼠38只,刺毛鼠18只,数量居前。按生境的不同将其划分为6个小型兽类群落,采用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Simpson的优势度指数和Whittaker相似性指数分析这些群落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灌木林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阔叶林生境最低;灌木林生境与针叶林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相似性最高,其次为竹林生境与农田生境;生境中的草本层盖度以及边缘效应是影响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与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研究,是深入了解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生境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大熊猫保护的主要科学依据。本文基于2001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2012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及2016年保护区野外生境调查数据,研究了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和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利用方面,随着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大熊猫的空间利用面积扩大了45.62%,大熊猫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扩散的现象。生境选择动态方面:在选取的7个微生境因子中,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坡向、海拔、坡度的选择趋向于均衡选择、向高海拔选择、向较大坡度选择;对坡型、植被类型、森林起源、主食竹类型的选择并无明显变化。在一定空间和食物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产生的生境压力导致大熊猫对生境的空间利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大熊猫对生境利用面积的扩大和对一定生境的适应表明野生大熊猫有着明显的环境适应和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在较大时间尺度上研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空间利用变化与生境选择动态变化特征,能够了解大熊猫种群的种群动态和对不同生境因子的需求程度,对野生大熊猫种群保护及生境恢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保护区鸟类主要栖息活动的生境分为夏绿阔叶林、稀树灌丛草丛、人工针叶林、农田居民区和溪流水域等5个类型。通过调查,分布于溪流水域生境的鸟类种数最多,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21.35%,其次为夏绿阔叶林+人工针叶林生境,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7.98%;无鸟类只栖息生活在人工针叶林1个生境中。  相似文献   

19.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方,保存了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基于2018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运用InVEST模型的生物多样性模块,分析了江西省38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境退化和生境质量现状特征,结果表明:1)从生境退化角度来看,保护区基本无退化.38个自然保护区中有36个保护区的生境退化指数等级为基本无退化,2个为轻度退化.从栅格单元层面看,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无退化生境栅格占比达到90.95%.2)从生境质量角度来看,保护区都处于较高水平.38个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均在0.9以上,处于生境质量高值区,其中有33个自然保护区处于高值区优等级.从栅格单元层面看,自然保护区高等级生境栅格占比达到95%以上.3)国家级保护区的生境质量明显优于省级保护区.4)生境质量和土地利用存在显著相关,林地和草地的生境质量高,耕地和建设用地生境质量低,建设用地是影响生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林业资源管理》2015,(1):84-87
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容之一。崂山地处山东半岛东南沿海,是山东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性。采用样方法对崂山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自然分布的12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对其分布范围、依存群落、生境状况和生长现状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对策。调查表明:崂山地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数量总体偏少;物种较多零星分布,跨越海拔范围较大,分布不均匀;物种群落类型相对比较复杂;生境环境大都位于阴坡,特征较明显;人为干扰主要为旅游,干扰强度中等;受保护程度差别较大。本次调查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