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选育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应用于生产,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单低不育植株、双低优良品系、双低杂交种等材料,采用自交、杂交、回交、测交等方式,结合定向选择,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中绵油783.中绵油783在2013年、2014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单产2 878.50kg/h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2.30%,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17.14μ mol/g(饼),含油量40.56%,于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志远油8号是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选用ZY 20 A×ZY 08 R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好、增产潜力大,201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年在遵义县大面积生产示范,平均单产达181.4 kg/667 m2,比遵义县油菜平均单产149.6 kg/667m2增加31.8 kg/667m2,增产21.3%,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中心育成的优良品种,属春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0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03020)。  相似文献   

4.
甘功勋  林树春  李其义 《种子》2005,24(1):87-87,92
用隐性核不育系203A与优质油菜贵7-4-8组配的"贵杂21-1",在2000~2001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173.11 kg,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3.11%.2001~2002年度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60.06 kg,比对照增产9.52%,两年平均单产166.58 kg,比对照增产11.32%,2002~2003年度参加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18.6 kg,比对照增产31.92%,最高单产184.5 kg,比对照增产46.8%,统一抽样进行品质测定,芥酸含量0.66%,硫甙含量28.69 μmol/g*饼,含油量40.98%.2003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贵杂五号"."贵杂五号"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性较好,熟期适中,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相应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黔油18号是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选育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江口县2004年开始引进推广,2005年推广面积达到0.146万hm2,平均单产108.6kg/667m2,比油研7号增产19.3%.实践表明黔油18号具有优势强,增产潜力大,株叶形态高大,抗倒伏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角果多,千粒重大,不易早苔早花和出油率高等优势.为进一步搞好黔油18号的示范推广,促进江口县优质油菜生产的发展,根据近年高产栽培经验,结合黔油18号品种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需肥特点,制定了江口县单产200kg/667m2的早播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81 A(原118 A)与恢复系5958 R(又简称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区试代号为油06 -3,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5.91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7.63%(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2位和2009年A组第1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5%,15点次试验,15点增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6.7%;平均产油量76.34 kg/667 m2,比油研10号(ck,下同)平均增产10.13%,最低年份比油研10号增产4.9%.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59.3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9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4 d,比油研10号早2.6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3.3 d,比油研10号早熟4.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77.1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8.5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主序长61.5 cm,主序有效角80.8角,着果密度1.34个/cm,单株有效角438.8个,角粒数20.9粒,千粒重3.9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1.06%,芥酸平均0.4%,硫苷26.97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5.88%.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的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浙油50油菜是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一个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高含油量等特点,于2009年、201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年,浙油50油菜种植面积稳步扩大,逐渐成为我县油菜栽培主导品种。为了探讨油菜品种浙油50的生长发育规律,笔者对其播期和密度进行了试验,从中总结出最佳播期和适宜的密度,为该品种的大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华油2790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自2002年引进我市大面积种植以来,已累计推广15万公顷,由于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而成为我市双低油菜的主推品种.现将其在信阳市的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杂交油菜新品种天油97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油97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97A为母本,以外引系90R为父本于2003年春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品种。测交组合经过2003~2004年的比较鉴定,2004年秋进行小组合制种,于2005年秋由重庆市为天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引荐参加重庆市油菜区试。天油97菜籽饼粕的硫苷含量为34.06μmol/(g.饼),芥酸含量0.85%,含油量为44.01%。2010年2月6日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油2010003。  相似文献   

10.
张乃雄  张君岐 《种子科技》2004,22(5):302-302
秦优7号(原名杂油86)是陕西杂交油菜研究中心1998年选育的高产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01年通过陕西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含油量高、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的特征,适宜黄淮和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王永恒 《种子科技》2009,27(9):38-39
秦优33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研究员为首的专家组2004年育成的甘蓝型高油双低(低芥酸、低硫苷)优质油菜杂交种,组合为不育系y133×y76.该品种为半冬性诱导型不育两系杂交,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9).为了增加我区油菜新品种贮备,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2008年秋播,由南京市浦口区种子管理站从陕西三北华农种业有限公司引进该品种,在浦口区星甸镇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项目区育苗移栽示范种植10亩,在和县乌江镇直播示范种植10亩.  相似文献   

12.
于2009年在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进行"双低"油菜中早熟品种(组合)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7个组合的单产高于对照品种(油研7号),其产量从高至低依次为南油10号、南油12号、早油王、湘杂油753、湘杂油2号、华湘油10号和中双7号,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45.45%、38.96%、38.31%、28.83%、9.43%、9.06%和2.11%,适合作为主导品种(组合)在当地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产抗病油菜品种禾盛油55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盛油555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以78A为母本、617R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波里马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病、抗倒、早熟等特点,于2011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油2011006)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4)。1选育目标以选育出产量比中油杂2号增产5%以上,生育期比中油杂2号短或相当,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耐菌  相似文献   

14.
优质杂交油菜宁杂1号1996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7~1999年参加全国区域试验,以优质、高产(黄淮区试比秦油2号增产1.67%,长江下游片比中油821增产9.41%)分列黄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第1名和第2名.  相似文献   

15.
保油8号(原名48-1)是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在各种试验示范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具有优质、高产、早熟等特性.201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保油8号,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2001号.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春,以R08(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常规品系89008中系选的优系)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从上海市大面积油菜生产区引进的沪油15中的1个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在此基础上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2年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6215R.其芥酸含量均在1%以下,硫甙23.6~28.6μmol/g,含油量42.6%~43.7%,种子蛋白质21.6%~23.8%.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油YL050已通过贵州省2005~2007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油研50.  相似文献   

17.
《种子》2020,(7)
宜油27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宜8 A为母本,恢复系07-414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质不育三系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7(原区试代号:宜杂07-7)于2013—2015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2 784.6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0.32%。2015年四川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197.9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6.26%。芥酸含量平均为0.6%,硫苷含量22.94 μmol·g~(-1)(饼),含油量43.17%。于2016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川审油2015009),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含油率高,品质优,抗倒、抗病性强,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及其它类似的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秦优10号是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三系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3)。陕西汉中市的汉台、南郑、勉县等县区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县区,在项目实施中首选秦优10号为主栽品种,充分显示出高产优势,2009年示范推8.5万亩,平均亩产201 kg,比对照增产13.8%。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是我国油菜主产省份之一,种植面积达到30万hm~2,旱地油菜面积占55%,针对山地油菜生产中对早熟稳产型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引进国内优异品种,与本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主栽品种杂交,经一年多代筛选鉴定、品质同步检测育成早熟、高含油量、高稳产油菜新品种玉红油4号,该品种201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6004号)。现已成为云南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区域适应性广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杂交油菜黔油1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油19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与双低恢复系ZW 024组配而成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油2006002号),适宜于贵州甘蓝型油菜产区及与之相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品种在生产上的产量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7~2008年度在贵州省遵义县和金沙县进行了黔油19号"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