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市某肉鸡场,在2005年10月19日饲养的6800只20日龄的肉仔鸡发病,病鸡精神萎靡,羽毛蓬乱,采食下降,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为肉仔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继发大肠杆菌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鸡场在14日龄进行了法氏囊首免,到20日龄时  相似文献   

2.
疾病防治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与防制一、发病特点 1.发病日龄向两端延伸,以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发生在3~6周。近年来,IBD发生有向两端延伸的趋势。最早发病是6日龄,最迟的是145日龄蛋鸡。  相似文献   

3.
吴毅 《中国畜禽种业》2013,9(8):140-14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法氏囊及其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大量坏死病理变化为特征。1流行特点发病鸡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最早可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产蛋鸡群亦可发病,一般侵害2~11周龄的  相似文献   

4.
一、流行新特点 1.发病日龄向两端延伸 以往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称IBD,以下同)一般2~15周龄的鸡较易感染,现在我县最早发病是6日龄雏鸡,最迟145日龄产蛋鸡。 2.出现亚临床IBD 发病后的鸡有的仅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粪便质软发白。剖检时无肌肉出血,多数病鸡法氏囊缺乏特征性病变,囊内仅少量粘液,肾脏病变不明显,死亡率较低。用囊癌灵拌料或仅改善饲养管理后多数病鸡均愈。  相似文献   

5.
一、流行特点(一)发病日龄变宽,非典型病例增多且常反复发病第1次免疫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仍然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但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有增宽的趋势,最早3日龄发病,最长可延长到150多日龄的蛋鸡.一方面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呈非典型性,无明显的尖峰式死亡现象,死亡率不高但病程延长、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同批鸡多次发病,有的鸡群肌注卵黄抗体达2~3次,同一鸡场不同批鸡也先后发病.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活疫苗(VAXXITEK HVT+IBD)的免疫效果,以最小出厂剂量(HVT:2 000 pfu/只)经皮下接种1日龄SPF鸡,28 d后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强毒BC6/85株攻毒。攻毒后连续观察4 d,记录临床不良反应,至第4天剖检法氏囊。结果表明:试验鸡在临床上均表现正常;法氏囊剖检显示疫苗免疫组100%正常,攻毒组100%出现典型法氏囊病变。VAXXITEK HVT+IBD疫苗免疫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攻击能产生良好保护。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业科学》1993,(2):81-83
1986和1991年对乌鲁木齐某鸡场、昌吉和玛纳斯某专业户鸡场发病鸡进行临床症状、病理学、病毒学、细菌学等检查,确诊病鸡患的是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获得法氏囊病毒株。本病除存在毒力强的法氏囊病毒外,还混有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高阳县某鸡场饲养2200羽海兰褐蛋鸡,39日龄鸡群出现甩鼻、咳嗽等症状,至42日龄鸡出现零星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全群肌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蛋黄抗体,用禽肾肿解毒药、多种维生素配合抗菌药饮水等方法进行治疗,5日后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包头市某鸡场饲养的3600只艾维茵雏鸡,在2日龄时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肌肉注射免疫,0.2ml/只;6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疫苗免疫;7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饮水免疫,均为0.05ml/只。21日龄时鸡群发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春夏邯郸、邢台地区的数十个养鸡场(户)爆发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给养鸡场(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1、来我院就诊的病例来自邯郸、邢台的十几个县市的养鸡场(户),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发病日龄在16—90日龄之间,其中以30—45日龄间最多,且病情严重。 2、发病的鸡场多数已经用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免疫过,免疫程序一般为:12—14日龄用该苗首免,24—28日龄二免,少数鸡场还于45—50日龄进行三免:免疫剂量一般为规定剂量的1—1.5倍,有的为2—4倍:疫苗来源为:北京兽医生物制品厂、长春农牧大学、郑州及黑龙江等地。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导致鸡体免疫机能障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下降,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加对多种病原的易感性,对当前的养鸡业发展危害极大。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流行的新特点1.1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以前,根据临诊经验和有关报道,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但近几年来,最早临床上可见1周龄以内的雏鸡,晚者可见于产蛋鸡群。病程有的可达两周以上,与常见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程1周左右有延长的趋势。1…  相似文献   

12.
阜蒙县新民镇1个肉鸡养殖户饲养的6000多只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将病例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14日龄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17日龄时因天气潮湿突然发病,并出现死亡。最初少数鸡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第2天早晨许多鸡同时出现了以上症状,排白色石灰样稀便,并死亡30多只。  相似文献   

13.
<正>1发病情况2013年1月5日秦皇岛市某鸡场购入5000只雏鸡,并依据防疫程序先后进行了马立克氏病疫苗首免(1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6日龄)、法氏囊炎疫苗免疫(14日龄)、新一支二联活疫苗二免(21日龄)、1日龄以上新一支二联活疫苗加强一次(30日龄)的免疫接种。2月14日雏鸡突然发病,病鸡出现呼吸困难,腹泻,排黄色或绿色稀粪等症状。并于当天死亡80只。剖检死鸡未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典型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衰弱,特征性病变表现为法氏囊出血、水肿,肾脏肿胀,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呈条状出血等。有的鸡场虽然经过传  相似文献   

15.
正夏季,由于气候高热潮湿蓟县部分养鸡场出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这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生多集中在4~10月份,特别是夏、秋季,温度较高,湿度大。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10~40日龄,最小发病日龄为5日龄,最大发病日龄在210日龄。该病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10~20%。本文就一例817肉鸡法氏囊病诊断和治疗阐述如下。1发病情况新建鸡舍,817肉鸡,8500只,16日龄,7d新支120,14d法氏囊(2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发病特点 1.发病日龄向两端延伸,以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发生在3~6周。近年来,IBD发生有向两端延伸的趋势。最早发病是6日龄,最迟的是145日龄蛋鸡。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鸡精神不振、厌食、腹泻和高度虚弱。剖检以机体脱水、肌肉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为特征。1发病情况2013年8月份,宁河区某鸡场饲养的2000多只26~30日龄蛋雏鸡出现石灰样腹泻,发病第2d死亡40多只,第3天病情进一步恶化,死亡数量进一步上升,遂来我站求诊。2临床症状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拒食,羽毛蓬松,翅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某鸡场于28日龄进行二免时,由于疫苗使用不当,造成少部分体弱鸡首先发病,病情呈缓慢发展过程.34日龄发病,第一天出现病鸡5只,第二天病鸡达到13只,死亡2只,第三天病鸡达到46只,死亡9只,至治愈共出现病鸡96只,死亡25只,发病率3.8%,死亡率1%.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鸡和青年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流行广泛、发病率高、病程短、淘汰率增加,给养鸡业带来经济损失。虽然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依然有鸡场不断出现该病。本文主要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控该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淋巴增生性病毒病,呈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原系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的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病毒。IBD最早发生于美国,三十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及欧洲等各国都有本病疫情的报导,近几年来国内也相继有本病病毒的分离,血清学检查等报告。IBD的流行和蔓延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查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鸡后,特别是3—6周龄鸡,主要在淋巴器官——法氏囊的损伤,导致程度不同的体液免疫抑制现象。鸡早期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可降低新城疫疫苗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