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多个甘蔗品种连续3a进行田间试验,比较梢部、中部和基部节位芽苗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部节位芽苗出苗率高,分蘖力强,伸长拔节快,有效茎数多,植株高,茎较粗;蔗茎产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5.7%,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5.6%;单位含糖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6.8%,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8.9%;其病根蔗也有增产增糖的效果.证实了甘蔗属中部优势作物,其强遗传势区位于蔗茎中部,取中部节位芽做种有助于防止甘蔗品种退化,达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配制了一种复合甘蔗增糖增产剂。1991/1992年度在宜山、柳江、邕宁县以及金光农场等地进行多点示范试验,获得了极显著的增糖效果。与对照相比,平均提高甘蔗蔗糖分2.02%(绝对值),蔗汁纯度也有所提高,而还原糖分有所下降,明显改善了蔗汁品质;同时,对甘蔗株高和茎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单茎重和甘蔗产量也有所增加。试验还表明,这处复合甘蔗增糖增产剂的增糖效果比目前广泛使用的甘蔗化学催熟剂乙烯利和草甘膦好。  相似文献   

3.
甘蔗新品种桂糖49号的选育与种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糖49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赣蔗14号作母本、新台糖22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桂糖49号出苗率高,分蘖力强,分蘖成茎率高,有效茎多,中大茎,蔗茎均匀,实心,易脱叶,抗倒伏;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强;早熟、高糖、高产、稳产、不易孕穗开花、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2013—2015年广西区试2年新植1年宿根蔗茎产量104.29 t·hm~(-2),比新台糖22号(CK)增产10.39%;11月至翌年2月平均蔗糖分14.80%,比CK同期高0.56%(绝对值),平均含糖量15.43 t·hm~(-2),比CK提高14.6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5.89 t·hm~(-2),比CK增产10.18%。  相似文献   

4.
川糖 8 9/10 3是优良糖蔗果蔗皆用型的“双料”甘蔗新品系。其突出特点是中大茎径 ,蔗糖产量高 ,纤维含量适中。多年多点 (次 )试验表明 :川糖 89/10 3在攀西蔗区比主栽品种川蔗 13号增产8.9% ,增糖 2 1.8% ,纤维含量 10 .9% (与对照种相当 ) ;在资内蔗区比川蔗 17号增产 2 5.3% ,增糖15.8% ,纤维含量 8.9% (比对照种 11.2 %低 2 .3% ) ,加上其适口性好 ,蔗茎基部粗大 ,抗倒伏力强 ,茎型美观 ,从而受到甘蔗种植者、城镇居民和制糖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光背蔗龟是为害甘蔗的一种害虫,其成虫多在土中幼苗基部近种苗处啮食,严重时,造成受害幼苗枯死或枯心苗,减少甘蔗的有效基数,直接影响产量;幼虫为害甘蔗根部和茎基部,引起蔗叶枯黄,如遇台风,还容易倒伏。由于该害虫属地下害虫,且为害期长,因此给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本试验,验证了3%护地净颗粒剂对甘蔗金龟子的作用效果,为大田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育高产、高糖、抗倒伏、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蔗新品种,为广西和中国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持。[方法]以ROC22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04-1001(桂糖42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结果]桂糖42号植株高大,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中等,成茎率高;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和梢腐病,抗旱性强,宿根性好。"五圃制"历年选育平均蔗茎产量为95.06~108.87 t/hm~2,比对照增产11.3%~14.1%;平均糖产量为15.11~16.85 t/hm~2,比对照增产16.0%~18.9%。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1.7 t/hm~2、产糖量15.03 t/hm~2、蔗糖分14.46%,分别比对照增加9.26%、14.45%和0.66个百分点。201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蔗茎产量为88.62 t/hm~2,比ROC22增产7.9%。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4年入选广西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十大主推品种目录。[结论]桂糖42号为早熟、高产、高糖、宿根好、抗倒能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适合在中国南方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测定,蔗地深耕深松对甘蔗前期吸收N、P、K有促进作用,且旺盛生长期甘蔗+3叶的叶长,叶宽超过对照,叶面积系数比对照增加10%左右;甘蔗产量比对照增加2.68—16.80%;甘蔗蔗糖分比对照高0.32—2.27%。因此认为:蔗地深耕深松有利于旱地甘蔗前期早生快发,促进后期糖分积累,使甘蔗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8.
我所2003年从省甘蔗所引进脱毒"雪蔗"在城关乡上坊村和沙溪乡梓口坊村进行试种,获得成功.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青皮果蔗.于3月初下种,至11月底收获,整个生长期为270d."雪蔗"蔗根发达,分蘖力强,驻扎根可长至8~10个节间;蔗茎基部粗2.5cm、上部3.5cm,茎高245cm;节间为细腰形,长度可达12.8cm,茎上蜡粉白色;蔗芽尖三角形,淡红色,芽沟明显;蔗叶青色,长142cm、宽5.3cm.蔗茎基部锤度20%,尾部18.2%,锤度比91%,口感风味好.据两地试种观察,无花叶病,蔗茎不易裂,但较易倒伏.  相似文献   

9.
对甘蔗脱毒种茎与非脱毒种茎进行不同种植密度比较,研究种植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8个芽/m和9个芽/m时,甘蔗脱毒种茎比非脱毒种茎的蔗产量高;而种植密度为10个芽/m时,甘蔗脱毒种茎与非脱毒种茎的蔗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新台糖1号为试验材料,在等量施肥的条件下,研究将N肥分不同时期施用对甘蔗幼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一定量N素和盖膜均能促进甘蔗芽的萌发,增加苗数和分蘖数;增强蔗株光合性能,提高叶绿素含量,扩大光合叶面积,提高幼苗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和根系活力;促进甘蔗幼苗假茎增粗、幼苗增长加快,蔗苗高大,蔗苗素质好。为甘蔗增产增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1 甘蔗主要虫害 1.1甘蔗螟虫(又称钻心虫)是对甘蔗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对甘蔗的整个生长期都造成严重危害。苗期造成枯心苗;中后期造成虫蛀节,遇风易折断,严重的造成枯梢(俗称断头蔗)。可造成甘蔗减产10%~40%,同时使甘蔗糖分下降。  相似文献   

12.
甘蔗伸长期两次喷施“蔗丰灵”,能促进蔗茎伸长增组,有效茎数比对照多7020条/hm^2,蔗茎产量增加15.2%,蔗糖分增加0.66%(绝对值),同时提高蔗农和糖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甘蔗新品种闽糖93—730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糖93—730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川57—416为母本、CP57-614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高糖、早熟、宿根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3—730每公顷蔗茎产量94.972t,11~2月份平均蔗糖分15.39%,每公顷含糖量14.594t,比对照种增产1.48%、蔗糖分提高0.36个百分点、增糖4.40%。  相似文献   

14.
1994年6-8月,左江流域驮卢蔗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不少蔗地水淹,甘蔗损失惨重。本文分析研究了水淹蔗地的甘蔗形态特征及蔗糖分等性状。结果表明,长期水浸蔗田的甘蔗,蔗茎产量和蔗糖分严重下降,受淹宿根蔗地和新植蔗蔗地的蔗茎比重分别比正常蔗下降19.6%和19.1%,产量分别下降47.5%和44.0%,蔗糖分下降0.18-1.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于1990-1994年连续在我厂蔗区进行.通过3.6%杀虫丹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40%甲胺磷乳剂、清水对照等处理对甘蔗螟虫防治的区试及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6%杀虫丹颗粒剂处理,其甘蔗的枯心率、螟害株率、螟害节率、风折率、枯梢率相当或低于其它处理;而蔗茎产量虽相当于3%呋喃丹颗粒剂的处理,但高于40%甲胺磷乳剂及清水对照处理,并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闽糖97-301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从CP65-357×崖城84-153组合中选育出的1个甘蔗新品种(系)。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7-301平均蔗茎产量124.013t·hm-2,比对照种增产7.86%。11月至翌年1月平均蔗糖分15.40%,含糖量19.094t·hm-2,比对照种增糖11.74%,是一个丰产、高糖且农艺性状优良的中茎甘蔗新良种。稳定性分析表明该品种适应性较广,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小;相关分析显示,有效茎数与株高(茎长)是影响该品种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对蔗茎产量贡献最大,高产栽培上可适当增加有效茎数和提高植株高度。  相似文献   

17.
甘蔗新品种粤糖03-393(粤糖60号)的选育与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糖03-393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粤糖92-1287为母本,粤糖93-1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3-393蔗茎产量、含糖量分别为105.726和17.147 t/hm2,比ROC22增产12.7%、增糖21.6%;11月至翌年1月甘蔗平均蔗糖分为16.23%,比ROC22提高1.21个百分点;粤糖03-393蔗茎产量、含糖量和甘蔗蔗糖分均比ROC22稳定,高糖,稳产性能比ROC22好,两品种受环境因素效应影响较小,适应性较广.有效茎数和茎长是影响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因素,对蔗茎产量贡献最大,高产栽培上应着重增加有效茎数和提高植株高度.公顷产蔗量在90~120 t之间的较合理群体结构为:有效茎数在5.30 ~6.30万条/hm2,茎长在260 ~300cm,茎径在2.85 ~3.00 cm.公顷产蔗量在105~135t之间的较合理群体结构为:有效茎数在5.70~6.75万条/hm2,茎长在270~315 cm,茎径在2.85 ~3.12 cm.  相似文献   

18.
<正>龙黑果蔗是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新罗区苏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拔地拉'芽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果蔗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闵认糖2014001。该品种梢株高大、群体整齐;大茎实心,圆筒形,节间较长、水裂较少,蔗茎颜色曝光后为紫黑色,披厚蜡粉;芽三角形,过生长带,芽沟浅;蔗皮薄、蔗肉脆、蔗汁清甜、口感好。平均株高315.3厘米、亩有效茎3104条、茎粗3.65厘米、单茎重3.38公斤。经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  相似文献   

19.
探讨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广西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最适下种时段和植蔗沟深度,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桂辐98-296种茎在新台糖22宿根蔗3个下种时段(芽萌动前、蔗芽萌动和蔗苗长出2~3张蔗叶),进行3种不同深度植蔗沟(沟底与宿根蔗末端基部持平、沟底与宿根蔗低位芽持平和沟底高于宿根蔗低位芽)补种,分别调查桂辐98-296蔗株和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补种的桂辐98-296蔗茎产量为16.71~18.30 t/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62%~14.23%、变幅不大;各处理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甘蔗产量为54.65~56.19 t/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蔗糖分为13.72%~14.13%、相差较少。在新台糖22号宿根蔗芽萌动前至蔗苗长出2~3张蔗叶期间,直接补种桂辐98-296种茎,可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增加甘蔗产量;补种种茎摆种的植沟深度与宿根蔗末端基部持平为宜。  相似文献   

20.
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台糖1号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结果表明,桂糖44号植株高大,中至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强,有效茎多,抗黑穗病,抗旱性强,抗倒能力强,宿根性好,适合机械化生产,早熟、高产、高糖。五圃制历年选育平均蔗茎产量为90.56-104.37 t·hm~(-2),比新台糖22号(CK)增产5.8%-8.7%;平均糖产量为14.92-16.85 t·hm~(-2),比CK增产16.77%-17.94%。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9.77 t·hm~(-2)、产糖量17.05 t·hm~(-2)、蔗糖分15.50%,分别比CK增加6.86%、13.44%和0.8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