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聚类分析及农业系统熵等方法,分析了福建中亚热带农村农业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得到11种不同类型的系统结构.按人均资源占有量将11种类型归纳为资源短缺型、资源贫乏型、资源约束型、资源适中型、资源偏富型和资源丰富型6大类.主要分布在城郊、远郊和山区地带,构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的生产格局,反映了全区发展的不平衡性.3种地理分布型对应3种经济循环形式,即城郊型的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外向型循环、远郊型的以商品性生产和自给性生产并存的二元循环以及以自给生产为主的内向型循环,体现了3个不同的生产阶段即商品生产阶段、半商品生产阶段和自给性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2.
上海发展节约型农业的基本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秉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把循环经济的理念渗透到节约型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推进“节能减排”新的生产方式;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探索新型的上海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具体来讲,可发展两大类型的节约型农业:一是资源节约利用型模式,如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型模式,如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寻甸县农业生产基础资源高效利用,优化布局农业生产类型,推动当地农业产业扶贫。在对寻甸县农业生产基础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县域内典型农业生产类型的产业化潜力和各乡镇农业产业化综合潜力进行评价,将研究区农业生产类型划分成主导型、辅助性、候补型和消减型4种类型,为区域农业生产类型时空优化布局和农业生产基础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克苏地区是自治区重要的粮、棉、绿色林果生产基地。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以发展农村沼气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初步达到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类型。推广和发展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结构框架、提高资源、现代化技术装备利用效率、维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关键。而现代循环农业生态园区以密集组装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要特征,成为循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有序组织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的重要示范载体。  相似文献   

6.
一、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按照专业的说法,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其基本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化”。  相似文献   

7.
一、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按照专业的说法,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  相似文献   

8.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粮食战略安全,要保持河南省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循环农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类型。推广和发展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循环农业生态园区以密集组装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要特征,成为循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的重要示范载体。  相似文献   

10.
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农业结构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1个地级市、89个县、164个村的农业结构状况及其由耕地型农业向非耕地型农业、非农产品型农业的演化规律;阐述了农业结构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即农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农业结构中主导生产项目或产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现阶段农村经济的“二元循环”现象以及“二元循环比率”与农业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指出开创主导生产项目或产业调整  相似文献   

11.
阐述中国大城市郊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总结了代表性模式,系统地分析了房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3个典型模式,即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以主导产业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园区型循环农业模式。在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房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3条对策建议:一是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二是延伸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条;三是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方式。最后,提出了中国大城市郊区循环农业发展可参照的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12.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粮食战略安全,要保持河南省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循环农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闫晓明  殷雄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89-190,192
在分析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农业资源条件、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是调整种植业和产业结构,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制定政策保障。提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近期发展的3种模式,即农牧型、农工型、农经型。  相似文献   

14.
以人均收入为线索,分析了福建中亚热带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从中归纳出城郊“贸工农”型、产业开发型、资源利用型和传统农业型等4种农业生态类型.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方法,研究40多年来全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中亚热带地区农业生态类型的成因与发展机制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人均收入为线索,分析了福建中亚热带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从中归纳出城郊“贸工农”、产业开发型、资源利用型和传统农业型等4种农业生态类型。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方法,研究40多年来全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中亚热带地区农业生态类型的成因与发展机制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6.
凉州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永宏 《甘肃农业》2009,(12):59-60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按照专业的说法,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在太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试验示范基础上,从养殖小区建设养鸡、养殖废料肥用于桑树田及无害化生产有机肥等环节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林禽立体种养农牧配套型——"禽-肥-桑"循环农业模式。生态循环农业是一条新兴的、不可或缺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不断的探索、创新、建立多元化的生态循环模式,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生态循环农业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征,以农业资源消耗最小化、污染排放最小化与废弃物利  相似文献   

18.
万会利 《河南农业》2012,(13):18-19
循环农业是指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的是一种初级循环生产方式。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技术生产方式正在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方式演变。建设循环农业的任务已经历史性地降临到我们面前。循环农  相似文献   

20.
循环农业是指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可待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