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高级农艺师王明岐同志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西农 383”于 2 0 0 1年 8月 2 9日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西农 383”为冬性 ,其生长健壮 ,越冬性好 ,抗寒耐旱 ;株高 75~ 80 cm,茎秆粗壮 ,穗形整齐 ,抗倒伏性强 ;穗长方形 ,多花多粒 ,结实性好 ,角质 ,千粒重 48~ 5 0 g,成熟时落黄好 ;抗病性较强 ,对条锈病免疫 ,中抗赤霉和白粉等病害。该品种高产稳产 ,适应性较强 ,经陕西省关中灌区 1 6个点次区试 ,平均单产 65 4 9kg/hm2 ,较对照增产1 0 .3% ,最高单产可达 82 2 0 kg/hm2 ,蛋白质含量 1 3.6% ,…  相似文献   

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研究员主持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西农 794”于日前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正式审定。“西农 794”的选育在抗旱、抗逆、优质、稳产等综合农艺性状改进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该品种为冬性 ,株型紧凑 ,分蘖力中等 ,株高 80~ 90 cm,较西农 1 0 4 3降低了 1 0 cm;抗倒伏性强 ,抗旱 ,抗逆 ,抗条锈病达到免疫或高抗水平 ;籽粒饱满 ,品质优良 ,属中筋小麦 ,千粒重 40 g左右 ;落黄好 ,成熟期比长武 1 34晚熟 1~ 2d。 1 998~ 2 0 0 1年陕西省旱地 2 0点中试中 ,平均单产 4873kg/ hm2 ,比对照长武 1 34增产 6.1…  相似文献   

4.
邯豆六号(原邯1-62)是以豫豆8号为母本、观18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的特点。河北省夏播大豆区试,2 a平均产量为2 867.3 kg/hm2,较对照冀豆七号增产10.89%。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68.4 kg/hm2,较对照冀豆七号增产9.48%。200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5.
品育8012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6年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过多年系谱法单株选择育成的抗白粉病而且高产的小麦新品种。2015—2016、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8 474.5 kg/hm2,较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6.4%,增产点率达100%;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421.0 kg/hm2,比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7.6%,增产点率达100%;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01)。品育8012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濮花 1 6号系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濮阳 5 1 3为母本 ,豫花 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 2 0 0 2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区试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 2 988.6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2 .43% ,达极显著水平 ,居第 1位。 2 0 0 1年河南省麦套生产试验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342 0 .0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6.6% ,居第 1位。 2 0 0 0年北京市花生区试 ,平均籽仁产量381 4.5kg/hm2 ,比对照鲁花 9号增产 2 1 .0 0 % ,居第 2位 ;2 0 …  相似文献   

7.
浙丰 2号是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利用皖鉴790 9与浙 90 8杂交选育而成的弱春性弱筋专用小麦品种 ,2 0 0 3年 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0年秋参加长江中下游区试 ,在罗山县表现突出。 2 0 0 1年秋参加长江中下游生产试验 ,在罗山县试点仍表现突出。 2 0 0 2年在罗山县示范推广133.3hm2 ,2 0 0 3年在罗山县示范推广近 6 6 6 .7hm2 。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产量表现2 0 0 1年河南省区试 ,罗山试点平均单产6 392 .7kg/hm2 ,比对照扬麦 15 8增产 37.0 % ;2 0 0 2年河南省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 5 74 9.5kg/hm2 ,比…  相似文献   

8.
新稻 1 1号是新乡市农科所用品质特优、抗病性好的日本品种黄金晴为母本 ,与分蘖力强、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本地当家品种豫粳 6号作父本杂交育成。 2 0 0 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2 0 0 0、2 0 0 1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 81 1 8kg/hm2 ,较第 1对照种豫粳 6号 (高产种 )减产5 .4%,不显著 ;较第 2对照种黄金晴 (优质种 )增产 1 0 .7%,达极显著 ;最高点达 1 0 72 5kg/hm2 。2 0 0 2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 ,平均 840 3kg/hm2 ,较第 1对照豫粳 6号减产 1 .7%,较第 2对照黄金晴增产 1 7.8%。2 0 0 2年良种良法…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吉农1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大豆新品种"吉农19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4年以"公交90208-114"为母本、"公交89183-8"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98.2 kg/hm2,比对照"吉林30"平均增产11.1%;2005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51.2 kg/hm2,比对照"吉林30"平均增产18.1%.该品种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适于在吉林省四平、辽源地区及长春南部中晚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1 周麦 1 6在豫北的产量表现周麦 1 6是周口市农科所育成的矮秆大穗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中 ,在安阳 (中棉所)、滑县、济源、延津、温县等共设 8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861 6kg/hm2 ,居第 2位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6.5 1 %。2 0 0 2年省生产试验 ,在浚县、濮阳县、获嘉县共设 3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5 66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1 4.2 3 % ,3点均居第 1位。2 0 0 2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 ,在新乡市、濮阳市共设 2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444 .5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平均增产 9.62…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吉农28”是以“吉农9”为母本、外引系“ARIRA”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36.7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18.8 %;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72.4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21.4%.粗蛋白含量37.80%,粗脂肪含量22.56%.该品种于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高油、抗逆、抗倒,适宜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等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诺达1号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Lx6958为木本,H318为父本选育的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0~2011年山东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a平均产量为8 862.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19.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该研究从选育基础,选育进程,综合特性等方面介绍了诺达1号.  相似文献   

13.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瑞普908是以RP21为母本,RP06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种。2013、2014年参加陕西省玉米区试,2年平均产量11 372.3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18试点产量17增1减,增产点占94.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828.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6试点产量全部增产,排名第4。该品种2015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特点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生育期适宜等,适宜在陕西省春播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旱地小麦西旱2号为对照,对甘肃省待审定的8个旱地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甘春37号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177.9 kg/hm2,较对照增产622.2kg/hm2,增幅24.35%,其次是定西51号,折合产量2844.9 kg/hm2,较对照增产288.9kg/hm2,增幅11.3%,会宁23号折合产量2711.25 kg/hm2,较对照增产155.55kg/hm2,增幅6.09%、甘春38号较对照增产22.2kg/hm2,增幅0.87%。且甘春37号、定西51号、会宁23号、甘春38号4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若在其他地区的区域试验中,表现优异,建议参加下年的生产试验。定西52号、双西1号、陇春47号、高原289产量均低于对照,建议这4个品种继续参加下年区域试验,以取得更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研究员 ,经过 1 1年的潜心研究、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节水、抗逆旱地小麦新品种“西农 1 4 0 3”,日前提前通过省级正式审定。该品种自 1 996年开始参加陕西省旱地小麦预备试验 ,1 997年升入陕西省旱地区域试验 ,1 998年又升入国家区试黄淮旱地组进行试验 ,以“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 1 0 .1 %”的结果提前通过陕西省区域试验 ,并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正式审定。此外 ,该品种还在去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上荣获“后稷金像奖”。目前该品种除继续参加国家区试外 ,已在黄淮流域…  相似文献   

16.
郑豆0402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以豫豆27为母本、郑920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择,以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型为主攻方向,经多年连续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0.6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6.22%,达显著水平。2011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659.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8.40%,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籽粒外观商品性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倒伏性强,适应性广,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冀花20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高油小果花生新品种。2013~2014年河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63.7 kg/hm2、籽仁产量为3 681.3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6.62%和2.61%。2014~2015年全国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37.5 kg/hm2、籽仁产量为3 600.2 kg/hm2,分别比对照种花育20号增产7.64%和3.41%。2015年河北省花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753.4 kg/hm2、籽仁产量为4 239.2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11.52%和9.59%。平均粗脂肪含量56.37%。2016年5月冀花20号通过河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8.
以常年种植的西瓜品种西农8号为对照,对4个引进西瓜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玉产量为78 666.67 kg/hm2,较CK增产4 636.37 kg/hm2,增产率为6.26%,居第1位;新金兰产量为75 121.21 kg/hm2,较CK增产1 090.91 kg/hm2,增产率为1.47%,居第2位;新兰产量为74 727.27 kg/hm2,较CK增产696.97 kg/hm2,增产率0.94%,居第3位;对照西农8号产量为74 030.30 kg/hm2,居第4位;白玉产量为66 545.45 kg/hm2,较CK减产7 484.85 kg/hm2,减产率10.11%,居第5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了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种植、高产稳产、群体结构好、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先玉335""丹玉69""正大12",产量分别达到10 714.5 kg/hm2、10 405.5 kg/hm2和10 020 kg/hm2,分别比对照"沈单16"增产25.2%、21.6%和17.1%。两年生产试验,3个品种单产分别达到12 352.5 kg/hm2,11 758.5 kg/hm2和11 601 kg/hm2。三年试验产量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先玉335""丹玉69"与对照"富农1号""沈单16"相比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正大12"与两个对照相比增产效果达到显著,三个品种之间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的生理特性及其农艺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优9019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氮素利用率高等特性。安徽省2年中籼区试,平均产量9022.5kg/hm2;2002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6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8%。2003~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高产组区试,平均产量8346.75kg/hm2。2005年肥东县133hm2以上的大面积示范,理论产量达12171kg/hm2。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