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 今年春蚕期,我县埝桥公社横排圩副业队发生蚁蚕中毒事故。该队五月二日领蚕种22张,三日收蚁后,当天死亡21张。五月四日补领蚕种22张,同时更换蚕室和收蚁用纸等,六日收蚁后,当天全部死亡。五月八日再次补领蚕种23张,同时换用邻队桑叶,并拆去尼龙薄膜,坑床停止加温等,九日收蚁的全部死亡,十日收蚁的死亡过半。五月九日又补领蚕种18张,其中8张由公社蚕桑干部  相似文献   

2.
罗定蚕种场蚕种浸酸曾经采用柴煤加温煮酸的,这种方法,酸温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工效低。为了改进蚕种浸酸工作,1992年我们采用了石英发热管电热自动加温设备,经过两年的使用,我们认为石英发热管电热自动加温浸酸设备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3.
<正> 为适应家庭式饲育小蚕的特点和需要,提高小蚕饲育经济效益,我们试制了电热加温的小蚕饲育箱。83年春、夏在六里乡试用,以后又在结构上作了改进,84年春分别在四个乡五个村的七户试用,效果较好。一、饲育箱的制作与加温 1.饲育箱的制作:一般一张蚕种从收蚁  相似文献   

4.
一年来,我场在全体职工、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的态度注重把好蚕种质量关。全年共饲养原种368批,1972张,蚁量9800克,收购种茧38581.95斤,平均克蚁产茧为3.94斤;生产合格蚕种70471.5张,蚕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的提出 蚕种催青是蚕桑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提高一日孵化率、确保蚁体强健不仅是催青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且有利于广大蚕农减少收蚁损失、方便饲养管理、稳定蚕种张产。但由于蚕种生产环节多、周期长,使蚕种胚胎发育具有多变性,所以蚕种催青每年一个样.期期不一样,没有—个固定的技术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秋繁蚕种因气候恶劣、叶质差、病源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往往导致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低而影响经济效益.我场80年代秋繁蚕种公斤茧制量仅l-2张,克蚁制种量也仅为3-5张,干部职工对秋繁蚕种产生了畏难情绪.近几年来,我场认真总结秋繁蚕种生产的经验教训,同时吸取兄弟场的生产经验,在秋繁蚕种上形成了一定的生产模式,秋繁蚕种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亦逐年提高.特别是1997年秋繁苏五、苏六,种茧调查良蛹率平均95%左右,公斤茧制种量全场平均4.2张,克蚁单产16.61张.  相似文献   

7.
<正> 温湿度是影响催青的主要因素。如何确保目的温湿度,是决定催青成败的一个关键。催青的加温方式已由过去的炭吉加温演变为现今的电热加温,目前各地大都使用电热自动控温控湿仪器。笔者多年从事蚕种催青工作,操作应用研究过几代自动控温控湿仪器,现综合各种自动仪器,结合生产应用电子技术,介绍一种新颖、简单、实用的自动控温控湿仪器。该自控器自动控制温湿度,只用二只元件,一只新型电子元件——交流参数固态继电器(以下简写为 PSSR),另一只电接点水银温(湿)度导电表。该自控器体积小,造价低,安装容易,使用方便,而且设定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8.
宋薇 《蚕桑通报》2009,40(4):56-56
缙云县春蚕一期饲养5张蚕种以下的农户占大多数,尤其是养1-2张的户为数不少。对于饲养张数少的户来说,补催青加温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小蚕共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全面推广,暗火加温也总是局限在部份大户里。所以每年春蚕、晚秋蚕种补催青都会遇到许多问题,要么不加温,自然温度;要么用一个火盆,明火加温,造成蚕种烘死或孵化不齐。  相似文献   

9.
<正> 建湖县蚕种场在1985年前,蚕种产质量不稳定。近几年来,全场干部职工在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重视技术管理,抓科技、促生产,蚕种质量与产量水平稳定上升,苏_5苏_6克蚁单产由1884年春10张左右,现在已逐年上到20张左右。总产由1984年的不足8万张逐年上升到近20万张。随着生产的稳步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场容场貌  相似文献   

10.
丁河蚕种场是一个社办的小场,地处古运河畔,四面环水,有桑园80亩,春期饲养蚁量800多克.近年来,因周围的瓷砖厂、磷肥厂、化肥厂、水泥厂、砖瓦厂等排出烟尘中含有氟化物而污染桑叶,致使蚕种生产连续两年没有完成生产计划.1981年春期饲养东34、苏12共470克,克蚁单产19.9张,生产蚕种9359张,完成计划的86.57%,杭_7、杭_8共350克,克蚁单产15.5张,生产蚕种5437,完成计划的91.37%;1982年春期饲养浙农1号、苏12共519克,克蚁单  相似文献   

11.
<正> 1986~1988年连续三年,我场蚕种生产徘徊在11万张左右,连续三年没有完成省公司下达的蚕种生产任务。针对现状我们进行了认真总结,我场蚕种生产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饲养蚁量占全场总蚁量的70%的原蚕点设备条件差,饲养技术水平低,达不到饲养种茧育的要求。主要问题是:一是零星分散,最多一年设有9个点,最小的一个点饲养蚁量只有160克;二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不能正常发挥各级组织的职能作用;三是设备条件差,共育室保温保湿性能差,蚕具不足,共育蚕头密度大,小蚕发育不齐,有的共育室用煤球加温,煤气中毒常有发生。壮蚕没有专用蚕室,有的没有对流门窗,不能通风透气,环境闷湿。桑园偏施氮肥,壮蚕用桑不摘芯。在这样的条件下饲养  相似文献   

12.
熊彩珍 《蚕桑通报》1999,30(2):37-38
一日孵化率的高低直接体现蚕种质量,反映催青技术,最终影响蚁体强健度及蚕茧产质量。转青齐一的蚕种分发到各农户后达到一日孵化率高、蚁体强健是每个蚕种生产和催青技术人员所期盼的。但是,影响一日孵化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孵化调查,发现同一批蚕种,...  相似文献   

13.
常温浸酸即在自然室温下用盐酸浸渍蚕种。这个方法可减少加温装置,节省加温燃料,而且浸渍时间有效范围大,安全性能高。日本即浸蚕种已全面采用常温浸酸的方法。国内二化性品种对此法浸渍蚕种也有报导,但对多化性品种常温浸酸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1简要回顾和存在的问题1.1回顾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的起点 ,过去称暖种 ,《乌青文献》说“以衣衾覆之 ,置腹背暖之” ,这种以人体保温的催青方法一直到解放时仍沿用。1949年春期进行共同催青仅限于嘉兴市部分蚕业指导区域。1950年 ,蚕种由各县区蚕业指导所统一订购 ,首次实施全面的共同催青。50~60年代普遍采用薪炭直接或间接加温 ,但已确立了蚕种催青中胚胎发育和温度相对应的标准。1968年嘉兴栅堰桥催青室设计安装电热自动控制装置 ,使催青加温摆脱了传统方法 ,增加了安全度 ,减轻了催青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一日孵…  相似文献   

15.
彭亨俊 《四川蚕业》2007,35(1):24-26
农村丝茧育实行省力化养蚕后,蚕农对蚕种的一日孵化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既希望发种时头数足、蚁体强、不带苗蚁,又希望隔日收蚁时一日孵化率达到98%以上,这就给我们蚕桑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既要在制种、冷藏、浸酸、催青、补催青等诸多影响蚕种孵化率的环节中不能出现  相似文献   

16.
周宏云 《蚕学通讯》2001,21(1):27-28
合理的原种催青是提高蚕种品质 ,完成蚕种生产任务的首要关键。近几年 ,随着我场蚕种生产责任制的变更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目前多为 1~ 4人为 1个组合 ,饲育批次增多 ,相应地每个批次的饲育蚁量大大减少。因此蚕种催青始终要把提高一日孵化率放在首位。多年来 ,我场催青原种的一日孵化率均达到 95%左右。下面就谈谈我场在提高一日孵化率方面的体会。1 由于原种催青工作时间短、要求高 ,事先须有周密计划 ,做好充分准备1 .1 加强催青队伍建设。我场的蚕种催青由技术主任挂帅 ,参加催青的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 :政治思想好 ,业务熟练 …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绝大多数催青室采取单张蚕种摇卵,此法工效低,震幅大,对蚕卵胚子发育不利。现在介绍一种催青摇卵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应用“侧、平,推”的原理,使蚕卵胚子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具体做法是:用木条做一长宽各能放四张蚕种(其中宽边留出4—5cm 的余地,便于搁拿蚕种),厚度为两张蚕种盒的厚度为宜的长方形框架,这样,蚕种从蚕种场拿回后可直接插架,多摇一框即摇开64张。摇时将框架先侧、后平、再推,整个过程只需摇两  相似文献   

18.
蚕种催青目的是使胚子发育齐一,蚁体强健,产茧量高,茧质好,丝量多,达到发种日无苗蚁,收蚁日一次基本收齐的要求。然而因蚕种场、品种、进室时间不一等因素,催青中经常见到一些胚子发育不齐,部分批次一日孵化率低。笔根据催青工作的经验,认为关键要掌握三个胚子的调节,即起点胚子、缩短胚子和见点胚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蚕种催青室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才铨 《蚕桑通报》2003,34(4):39-40
蚕种催青是蚕桑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催青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的高低,蚕种催青质量主要取决于催青控制设施能否提供最佳的人工气候环境。上世纪80年代,蚕种催青设施通过改进,完成了燃料加温型向电热加温型的过渡。90年代初,以蚕种高密度催青为课题,进行了蚕种表面微气流调控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催青密度高、容量大、性能可靠、技术配套、应用合理等明显的效果。但还存在着室内各点的温湿度有一定的开差,还需要人工记载,无备份控制系统和管理功能。2001年我县与昆山市天力新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催青室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专用控制系统,开…  相似文献   

20.
<正> 采用散卵收蚁盒收蚁,便于蚕种的补催青,使蚁蚕发育齐一,不伤蚁体,节省收蚁用工。且收蚁盒可进行浸渍消毒,是收蚁方法的一种改革。散卵收蚁盒是在长33厘米,宽26厘米的光滑平面木板四周钉上高1.5厘米。宽1厘米的木条和一长宽各比盒边略小的内框组成。具体使用方法是:蚕种由催青室领回后,在盒底铺一黑纸或红纸,然后倒入蚕种(每盒可倒一张蚕种),平摊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