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5%氯虫苯甲酰胺UL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本文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UL进行防治,施药后20 d,5%氯虫苯甲酰胺UL 15 g a.i/ha、22.5 g a.i/ha和30 g a.i/ha对二化螟的防效分别为74.18%、88.45%和91.32%,与对照药剂对比,22.5 g a.i/ha处理与30 g a.i/ha处理的防效极显著优于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防效。试验药剂5%氯虫苯甲酰胺UL对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掌握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至幼虫1~3龄期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施,用水量为0.6 L/667m2,推荐使用剂量为22.5~30 g a.i/ha,但在使用中,要注意和其他药剂轮换使用,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700mL/100kg种子处理对水稻苗期稻蓟马具有持久防效,药后20d平均防效保持在78%以上。使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5mL/盘或1%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20g/盘均对一代二化螟有良好防效,药后20d防效可以达到75%以上,药后50d防效能保持在30%以上。第二代二化螟高发期可以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分两次间隔12d大田喷雾,药后50d仍能保持95%以上防效。通过种子处理、苗期处理和大田防治,可以对水稻主要害虫稻蓟马和二化螟有较好防效,且省工省药,适合我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代二化螟和2代二化螟为靶标,对新型邻氨基苯甲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化学农药毒死蜱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阿维菌素1.8%乳油和毒死蜱40%乳油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高,持效期长,能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为害。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3种处理、阿维菌素1.8%乳油和毒死蜱40%乳油防治1代二化螟,药后36 d保苗效果分别达84.2%~100.0%、90.1%和92.1%,杀虫效果分别达84.6%~100.0%、90.7%和93.8%;防治2代二化螟,药后30 d白穗率分别控制在0.2%~1.4%、0.8%和0.7%,受虫害株率控制在0.4%~2.2%、1.1%和0.9%,防效可达82.4%~97.6%、90.2%~91.2%和91.4%~92.8%。能有效起到保苗、保穗、增加粒数和粒重,促进增产增收的作用。实产比清水(CK)分别增产9.7%~12.3%、10.9%和11.2%,均达极显著水平,增收1 719.19~1 998.22、1 956.52和2 057.83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5%环虫酰肼SC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开展了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孵化高峰期喷施5%环虫酰肼SC防治二化螟,施药后当空白对照区为害状明显时调查,75 g/ha剂量的处理防效达到88.5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防效,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是为害水稻最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水稻秧苗期和本田期,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秧苗移栽前5 d施用1次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带药移栽),对水稻生长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秧苗素质指标提升,可有效控制和延迟本田期1代二化螟为害,应用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其中,制剂用量100 mL/667m~2和150 mL/667m~2两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效达100%,并可持续45 d,药后60 d防效仍在93%以上。在本田期水稻破口前,再次施用该药,可有效防治2代二化螟,并具保穗效果。  相似文献   

6.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10g/667m2,杀单·苏云63.1%可湿性粉剂50g/667m2,阿维·三唑磷15%乳油100m L/667m2处理二化螟,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10g/667m2,杀单·苏云63.1%可湿性粉剂50g/667m2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2.61%、90.46%,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每667m2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10g或杀单·苏云63.1%可湿性粉剂50g于二化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高峰期兑水40kg于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药剂处理秧苗对后期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选择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0.4%氯虫苯甲酰胺GR两种药剂,对水稻秧田进行不同剂量的处理试验。经过田间病虫调查与分析,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大田二化螟枯鞘和枯心效果较好,药后40天的枯心防效基本上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0 m L/667m~2拌种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通过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处理,播种后60d的防效能够达到88.86%,收割前有效穗20.88万穗/667m~2,测产结果 746.15kg/667m~2,较对照增产17.6%,有效防止了水稻二化螟为害,同时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选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g/667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50g/667m2、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ml/667m2防治二化螟,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g/667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50g/667m2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2.61%、90.46%,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常见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3 000、6 000倍浸渍水稻叶片,接稻纵卷叶螟幼虫24 h死亡率在40%左右, 96 h死亡率达100%。稻田小区和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14 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0.59%、97.07%,高于药后4、7 d的防效。其防效好于氟虫腈、虫酰肼+辛硫磷。田间与施药前相比,药后14 d球腹蛛显著增加,微蛛、狼蛛的数量及蜘蛛总量无显著差别。室内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黑肩绿盲蝽及稻虱缨小蜂的死亡率在0~6.67%。上述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效,且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