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或地形图测绘的重要组成和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现代测距仪器的使用,边长(水平距)的测量变得简单且具有极高的精度,保证了测量成果的精度.因此,在不同的控制测量形式中,导线测量应用越来越多.导线测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边长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精度极高,而角度(水平角)的测量往往达不到相应的精度,致使看似精度很高的观测值,形成的导线整体精度并不高,这是边角精度不匹配造成的.在介绍边角精度匹配的含义及单边精度匹配的基础上,根据横向误差和纵向误差以及两者的关系进一步分析适用工程测量的方位角符合自由导线整体的边角精度匹配,根据最弱点的横纵向误差比,通过实例说明导线的测角、测边误差匹配在导线控制测量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困扰无定向导线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无定向导线缺少必要的多余观测条件,而引起较大的横向误差,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减少无定向导线横向误差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114-115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内容众多,要做好这个工作,先要搞好控制测量,控制测量重在结合地形,分级布网。首级网的重点是保证精度,为次级网发展创造条件,次级网直接为施工放样服务,以方便为主,在此笔者就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几个测量问题作简单的研究,供大家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森林调查中罗盘定位的精度问题,利用全站仪具有测量边长和角度精度高的特点,将其测量值作为真值.用罗盘仪对其值进行重复观测,进行比较研究,通过间接平差,得出罗盘仪测量边长和竖角的精度,由此推导出罗盘导线和罗盘测树高的精度.试验表明,1 km罗盘支导线最弱点的中误差达3 m,罗盘测树高的相对精度达5%.这个精度能够满足林业上的测量要求.由此可见,用罗盘进行辅助定位,是一种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5.
GPS测量在大范围高精度控制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建立控制网的方法,尤其在河道测图、管线测量、隧道贯通测量及水利工程测绘方面应用广泛。结合新化县洋溪镇明星等14个村GPS控制网测量工程项目,阐述了GPS控制测量在农田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测量工作在小水电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论述了用GPS与EDM导线建立小水电工程地面控制网的几种常用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隧洞横向贯通误差包括洞外和洞内控制测量误差两部分组成,列出了在顾及不同作业方案时隧洞洞内横向通误差预计的若干方法。基于诸法的讨论为普通隧洞在不同条件下的洞内施测方案即隧洞内施工控制测量的布设网形、等级及施测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型调水工程施工测量步骤和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南水北调某渠道项目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方案,总结了大型调水工程施工测量的步骤和方法,并提出了在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中联合使用AutoCAD和全站仪可真正实现测量工作内外业管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测图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是按测图比例尺大小确定的,而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则要根据工程建设的性质来决定,它一般要高于测图控制网。巴藏水电站施工控制网要求建立二等施工控制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介绍了长北气田C1井组GPS施工控制网和井位测量的技术方案及施测情况,测量成果均满足测量规范要求,为钻井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井位数据,对其他油气施工工程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是用于实现细木工带锯机曲线切割的自动进给平台,由于该机构运动支链多,机构误差大,难以实现平台末端位姿的精确进给。为了实现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的末端位姿误差补偿,本文从连杆运动学位姿建模出发,利用机构运动学逆解的分析方法,得到各关节参数与送料平台位姿参数关系方程,再运用尺寸矢量链法建立机构误差、机构参数与动平台位姿误差的误差正解数学模型,分离得到与动平台位姿参数有关的误差传递矩阵,最终得到由各轴驱动来补偿平台机构误差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误差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合MATLAB计算得到送料平台各轴随加工曲线变化的误差补偿实际值,数值导入到各轴进给补偿程序中对曲线送料平台试验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机构误差补偿方法有效地减小了末端执行机构的位姿误差。未补偿前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工件运动曲线X轴、Y轴方向最大误差为3 mm,绕Z轴最大旋转误差为3°;补偿后工件运动曲线X轴、Y轴方向最大误差在1 mm以内,绕Z轴最大旋转误差在1°以内。说明本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的精度,有效地补偿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的机构误差。   相似文献   

12.
矽钢片变尺剪切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矽钢片是生产变压器的重要材料,其剪切精度直接影响变压器的转换效率。工厂一般选用0.35mm厚的冷轧矽钢片,按照实际需要将它裁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因此生产高精度、高效率的矽钢片变尺剪切机至关重要。本研究对矽钢片剪切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将传感器、PLC、触摸屏、变频调速及伺服控制等技术应用于控制系统。为了减小误差,系统采用了按定值误差控制送料速度的方式,能够实现高精度、高速的变尺与成组剪切,满足了变压器的各项装配要求。  相似文献   

13.
手持GM-101 GPS定位精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弘  马杰  陈碧华  焦涛  徐攀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758-5759
针对接收机型中的(穿越GM-101)手持机,在绝对定位模式下系统地探讨手持式GPS定位的稳定性,合适的定位观测时间,观测值中所含误差的性质。通过与全站仪(南方ET)对比研究发现手持式GPS定位中系统误差占居主导地位,认为改正系统误差是提高手持式GPS定位精度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对手持式GPS同步和异步距离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图解线形锁是用平板仪图解法建立起来的一种平面图根控制网,是比较实用的新方法,国内外尚未正式应用。本文对图解线形锁的建立方法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对其精度也作了简单的分析。结果表明用图解线形锁作为平面图根控制完全能满足农业测图的精度要求,并能获得与解析线形锁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杂农林环境下植保喷雾作业对底盘智能化、柔性化等的需求问题,采用双侧液压马达同步回转系统数学模型分析法和外层自抗扰控制,内层PID协调控制的同步控制策略,提出一种液压直驱的概念喷雾机底盘,以离散化形式设计了3阶自抗扰控制器,并对双侧液压马达同步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通过SIMULINK仿真和试验台试验,结果表明:1)所制定的自抗扰同步控制策略相比传统的PID控制,系统响应更快速,其上升时间为1.2s,稳定时间3s;2)扰动工况下的双马达同步控制误差更低,其中,在马达2内部参数摄动下,双马达的试验同步误差峰值仅为-0.016rad,同步控制精度高于0.060%,而采用PID控制,双马达同步误差峰值可达-0.850rad,同步控制精度低于2.000%;3)自抗扰同步控制器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和扰动误差补偿能力,能满足喷雾机底盘直线行驶需求。该研究可为复杂农林环境下作业的行走机械底盘设计和液压系统同步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仿真计算是实施施工控制的基础,以某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正装计算法理论,应用结构仿真技术和施工控制理论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进行施工过程仿真计算,对连续剐构桥施工仿真与控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BP网络的过拟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验证误差的学习算法,该算法主要从构建最佳网络结构及获得最适训练次数两个角度进行了考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检验验证误差及误差变化量,自动调整隐层节点数目,并适时停止网络训练.针对给定问题,该算法不仅能自动构建最佳网络结构和相应权系数,而且同时对网络的泛化能力进行了检验,从而有效避免了网络的过拟合.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空间效应模型分析田间试验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田间试验分析的准确性,讨论了利用空间效应模型分析田间试验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和随机模拟分析对该方法的分析效果与传统方差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空间效应模型数据拟合效果较传统方差分析模型好,空间效应模型具有较高的分析效率,在不同空间变异条件下效应误差估计和一类统计错误率控制准确;而传统方差分析模型的效应误差估计和一类统计错误率控制的准确性随空间变异增强和变程增大而降低。因此,建议采用空间效应模型分析田间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坐标测量机对S195油泵凸轮轮廓进行了测量和误差评定研究,建立并探讨了符合最小条件准则的误差分步评定数学模型;依据形状误差测量评定的一般性原则,分别依据最小二乘原理和最小条件准则建立了误差综合评定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一定的跟踪精度范围内且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控制机器人跟踪设定的轨迹,给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器输出误差法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法来控制机器人手臂.采用梯度下降法调节部分或全部参数以减小输出误差.该方法被应用于5自由度机器人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显示模糊逻辑控制器参数得到了实时调整,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