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研究CO_2膨胀梗丝的工艺路径、工艺参数及其品质特征,通过对其外观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感官特性等工艺和化学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对比现有梗丝在中高档卷烟配方中应用的差异,并运用黄金分割法、正交试验法等手段对烟梗切梗宽度和CO_2膨胀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不影响原产品风格特征情况下,拓宽了中高档卷烟的原料使用范畴,为卷烟降焦减害工作提供了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测定卷烟中二次复切微波膨胀梗丝的掺配比例,评价其在卷烟中的掺配均匀性。以A品牌三类烟的烟丝为试材,把微波膨胀梗丝和A牌三类烟的烟丝按不同比例混合(0%~50%),采集混合后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应用所建模型分别测定了待测烟支样品中以及烟支样品各段(每支烟(不含滤嘴)平均切成三段)中微波膨胀梗丝的掺配比例,计算了待测卷烟样品中及烟支各段中微波膨胀梗丝的掺配比例偏差,评价了其掺配均匀性。建立的近红外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986,该模型预测精度(RADP=1.72%)高、重现性(RSD3%)好,可用于A品牌三类烟的烟支中微波膨胀梗丝掺配比例的快速检测;微波膨胀梗丝在待测烟支中以及烟支各段的掺配均匀性偏差小于2%。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测定微波膨胀梗丝在卷烟中的掺配比例,评价结果表明二次复切微波膨胀梗丝在卷烟中的掺配均匀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粒状梗丝膨胀技术在卷烟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粒状梗丝膨胀(Expanded Sheredded Stems)梗丝的加工工艺和特点。对原梗丝成品烟、ESS梗丝成品烟以及添加不同含量比例的ESS梗丝的成品烟进行烟气指标(烟碱、焦油、CO等)和化学指标(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氯、钾、总氮等)测定分析,得出用ESS梗丝替代原梗丝后,对卷烟烟气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找出在成品叶组配方中添加ESS梗丝的合适比例;对掺配不同比例的ESS梗丝成品卷烟的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添加ESS梗丝可以有效降低焦油、CO及烟碱等烟气指标含量;对化学成分指标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掺配适量的ESS梗丝对卷烟的风格和感官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蒸汽流量对梗丝膨胀后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蒸汽流量对蒸汽隧道温度、膨胀梗丝含水率、填充值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前蒸汽流量的增加,干燥机出口水分的波动大于填充值,且水分低的试样,填充值不一定高;在150~450kg/h蒸汽流量范围内,每增加50kg/h蒸汽流量,贮丝后膨胀梗丝填充值提高约0.11cm~3/g;膨胀梗丝的填充值并不会随着干燥前蒸汽流量的增加而无限制增高,而是到达某种程度后缓慢升高直至不变。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CO_2膨胀梗丝的使用价值,以传统高温、高湿(STS)膨胀工艺为对照,考察了CO_2膨胀工艺前后对烟草梗丝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①CO_2膨胀对梗丝的p H值及常规成分无显著影响;②CO_2膨胀后梗丝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所降低,但与STS膨胀的影响相当;③CO_2膨胀对梗丝细胞壁物质的去除效果优于STS膨胀工艺;④CO_2膨胀梗丝的保润性能与感官品质优于STS膨胀梗丝。可见,与常规STS膨胀技术相比较,CO_2膨胀工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烟草梗丝的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卷烟叶组配方对主流烟气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卷烟叶组配方对主流烟气中氨的影响,采用不同叶组配方卷制卷烟,通过离子色谱检测其主流烟气中氨的含量。结果发现,烟叶产地、烟叶部位和三丝(膨胀丝、梗丝、薄片)掺兑比例对主流烟气中氨具有一定影响,国内烟叶氨的释放量整体水平比国外烟叶低;中下部烟叶氨的释放量较小;膨胀梗丝、膨胀烟丝和薄片掺兑量与氨释放量显著相关。提高国内烟叶、中下部烟叶、膨胀梗丝、膨胀烟丝和薄片的使用量,可以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孔径筛网(YQ.2型烟丝结构震动分选仪)筛出不同长度烟丝,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然后按试验水平进行卷烟机样品制备,测定卷烟燃烧锥掉落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烟丝结构对卷烟燃烧锥掉落率的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薄片丝比例长丝比例中丝比例梗丝比例。方差分析表明,p值小于0.01,薄片丝比例、长丝比例、中丝比例、梗丝比例对卷烟燃烧锥掉落率均有显著的影响。综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卷烟燃烧锥掉落率最佳烟丝结构比例为长丝比例45%,中丝比例25%,短丝比例15%,梗丝比例10%,薄片丝比例5%。按照烟丝结构配比卷制卷烟,结果显示烟丝结构调整后,卷烟燃烧锥掉落率为2.23%,优化后的卷烟燃烧锥掉落率低于试验的测试结果;与未优化前的卷烟燃烧锥掉落率12.7%相比,调整烟丝结构对卷烟燃烧锥掉落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膨胀烟丝、膨胀梗丝和烟草薄片进行不同类型填充料的混合添加试验,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填充料类型及组合方式对烟气成分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卷烟中同时添加膨胀梗丝、薄片和膨胀烟丝三种类型的填充料后,焦油、烟气烟碱、抽吸口数的变化与膨胀梗丝添加比例、填充料总添加比例呈显著负相关,与烟支重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薄片(造纸法或滚压法)和膨胀烟丝添加比例的相关性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填充料总添加比例对焦油、烟气烟碱、抽吸口数有极显著影响,而填充料组合方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填充料总添加比例、膨胀梗丝添加比例和烟支重量等三个变量建立了各项指标的回归方程,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焦油、烟气烟碱、一氧化碳、抽吸口数等指标进行预测的误差分别为±1.60mg/支、±0.28 mg/支、±1.66 mg/支、±0.69口/支。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烟梗中烟碱的提取工艺条件,以水为提取溶剂,烟梗的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试验、全因子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CCD)响应面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烟碱提取量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烟梗中烟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52℃,水浴时间70 min,料液比1∶30(g∶m L),溶剂p H值11。在此条件下进行烟梗中烟碱的提取,最大烟碱提取量为4.522±0.051 mg/g,与预测值接近,为烟梗中烟碱的提取提供了工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小兴安岭叶凋落物对温度升高、氮沉降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试验采用空间移位方法,进行施氮(LN)、增温(WT)、施氮增温(WLN)和对照(CK)4种处理。结果表明:(1)氮沉降对叶凋落物分解的作用表现为先抑制后逐渐促进,在第1年冻融期后抑制显著(P<0.05);(2)温度升高情况下,第1年生长季较对照相比显著减缓了凋落叶分解(13.8%),显著加快了第2年生长季凋落叶的分解(9.4%);(3)施氮增温共同驱动下凋落物分解情况与增温处理一致,均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4)各处理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元素释放率较对照相比皆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不同处理的叶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为LN(55.2%)>WT(54.4%)>WLN(53.4%)>CK(53.2%)。本研究表明:施氮、增温及交互作用对叶凋落物分解均表现为初期抑制、然后加速叶凋落物的分解,与长白山相比,小兴安岭叶凋落物分解对施氮处理的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1.
微波膨胀梗制丝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微波膨胀烟梗制丝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以某品牌卷烟的烟梗配方模块(上部烟梗配方模块U、中部烟梗配方模块M和下部烟梗配方模块L)为研究对象,对微波膨胀梗制丝工艺的7 个关键工艺进行均匀实验设计,建立了微波膨胀烟梗工艺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3个部位模块的工艺参数进行仿真、优化;从仿真结果中分别筛选出上、中、下3个部位烟梗模块的高、中、低3个档次的感官评吸总分及其对应的工艺组合,然后根据筛选的工艺参数组合进行微波膨胀梗丝的中试生产和感官评吸验证;选取按照中试生产的微波膨胀梗丝,并根据混料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组配,把微波膨胀梗丝样品混合均匀,以某3类烤烟型卷烟叶组为背景,等比例替换叶组中的常规梗丝,并以正常生产的某品牌卷烟为对照进行感官评吸,挑选出不同部位烟梗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及不同部位烟梗的混配比例。  相似文献   

12.
无胶烟秆刨花板喷蒸热压自胶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无胶烟秆刨花板喷蒸热压自胶合机理,通过喷蒸热压工艺制备无胶烟秆刨花板。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以及比表面积分析(BET)等分析手段,分析了无胶烟秆刨花板自胶合机制。结果表明:喷蒸热压过程的水、热协同作用使纤维素分子的活性羟基数量增加,活性羟基间可以形成氢键(O-H…H),在烟秆刨花间可以形成范德华力;喷蒸热压过程的水、热协同作用使烟秆刨花中的部分半纤维素水解,水解产物可以进行缩聚反应,生成类似于胶黏剂的缩聚呋喃树脂,也可以直接与具有酚羟基结构的木素发生缩聚反应,形成类似于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缩合物。另外,烟秆刨花中的木质素受水热作用而充分流展并均匀分布在烟秆刨花间,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无胶烟秆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微波膨胀对烟梗致香物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微波膨胀处理烟梗,将处理前后的烟梗按常规工艺制成梗丝,分别测定了2种梗丝中的8类77种致香物质并对比分析及感官评吸。结果显示:微波处理烟梗制成的梗丝与常规梗丝相比,醇类和酯类致香物质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酚类和烯烃类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98%和10.33%;醛类、酮类、酸类和杂环类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7.54%、12.99%、39.15%和30.83%;感官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传统切丝、30 mm异型切丝与40 mm异型切丝烟丝结构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切丝模式在不同加工环节下烟丝结构的变化以及不同切丝模式对卷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烘丝与贮丝环节,与传统切丝相比,40 mm异形切丝的整丝率和中丝率基本不变,而30 mm异形切丝的整丝率有所下降,中丝率有所上升;(2)在卷烟端部落丝量方面,与传统切丝和30 mm异形切丝相比,40 mm异形切丝的平均端部落丝量有所降低,且切出烟丝的卷烟端部落丝量的合格率较高;(3)与传统切丝相比,40 mm异形切丝的单支质量标准偏差降低了9%;在吸阻和圆周的控制上,40 mm和30 mm异形切丝的标准偏差也有所降低;总体看来40 mm异形切丝提升了卷烟物理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生长素对烟株中钾的分配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86Rb标记示踪原子法研究烤烟使用生长素后,烟株中钾素再循环再分配的情况.研究发现,涂抹生长素处理后能增加86Rb在木质部中的运输量,并能有效地降低86Rb经韧皮部下运的量,更有利于钾在烟叶中的积累.生长素处理后叶片中86Rb的分配比例提高,而茎和根的分配比例降低.打顶使86Rb在茎和根中的分配比例上升,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下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东农303马铃薯组培栽植苗不同状态下的单叶节茎段对腋芽薯形成的影响,并对腋芽薯形成过程中叶片中叶绿素和N、P、K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倍液MS大量元素浇灌栽植的植株单叶节茎段形成腋芽薯效果最佳,移栽40d植株的上部单叶节茎段形成的腋芽薯重为0.79g;植株下部的茎段,扦插5d即可形成腋芽薯;去顶芽6d的植株上部茎段形成的腋芽薯重为0.93g。腋芽薯形成过程中,叶绿素a和b含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时期分别为扦插后3~5d和4~5d,但叶绿素a和b间比值较平稳。扦插苗叶片中K含量最高,P含量最低,且腋芽薯形成过程中,N、P、K含量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烤烟含梗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不同产地、烤烟品种、栽培调制措施、加工方法和部位对烤烟含梗率的影响,并提出了烤烟含梗率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五彩椒茎尖培养进行快速繁殖周期短(40~50d),且不存在基因型的差异,但增殖系数较低(每周期扩大1倍)。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系数,克服其他外植体培养过程中基因型的影响,利用牛角椒的无菌种苗进行了辣椒茎段培养,筛选出了适宜的诱导茎段萌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这两种培养基应用在不同来源的彩色辣椒无菌苗茎段,结果同牛角椒培养结果相似。最终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辣椒茎段离体扩繁的培养基为MS无机盐+改良MS有机物+NAA 0.1mg/L+IAA 0.2mg/L+CH 400g/L+AgNO3 3.5mg/L+蔗糖30g/L+琼脂7g/L和MS无机盐+改良MS有机物+IAA 0.5mg/L+GA3 0.25mg/L+CH 400g/L+AgNO3 3.5mg/L+蔗糖30g/L+琼脂7g/L;生根培养基为MS无机盐+B5有机物+NAA 0.1mg/L+IAA 0.2mg/L+AC0.2%+蔗糖30g/L+琼脂7g/L。利用茎段培养不仅大大缩短培养周期,而且可以克服基因型的影响,扩大繁殖系数,提高种苗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给苜蓿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选用‘新牧1 号’杂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灌溉量对苜蓿茎木质素单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增加,株高和节数呈递增趋势;灌溉量对苜蓿茎木质素单体厚度和比例具有显著影响,750 m3/hm2灌溉量较其他灌溉处理有较多的木质素单体分布;2种木质素单体分布范围存在显著差异,S木质素单体厚度和比例均高于G木质素单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