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药是高效作物。发展山药生产必须首先解决优良的栽植材料──山药栽子。笔者就利用山药零余子繁殖山药栽子的若干技术问题──播种材料大小、种子处理、密度、播期、覆膜等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用于当地生产实践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一、种子关1.选种1用山药栽子做种,应选用顶芽饱满、无红斑、未受冻的栽子,大小以80~130克为宜。2用山药段子播种的要求直径在3厘米以上,长度约15~20厘米,并进行催芽,使休眠芽萌动。3为防止栽子种性退化,一般每2~3年更换一次由零余子繁殖的栽子。2.种子处理1山药栽子质量的优劣,是决定山药齐苗、壮苗和产量高低的关键。用受伤或未晾晒的栽子做种,容易导  相似文献   

3.
宝坻地区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品种选择应选择抗旱、耐寒力较强、品质好、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品种,本地近几年选用的品种以农大长山药一号为主。2种薯处理山药多用山药栽子作为播种材料,有时也用山药段子或山药零余子(山药蛋)进行播种。对种薯进行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山药是公认的无公害蔬菜,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随着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的凸显,出口门槛的提高,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尤为重要,在山药的种植技术中,确定栽植时期、栽子应用年限、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正>在山药栽培中,由于受土壤条件、天气变化、连作重茬、山药栽子带菌、肥料未腐熟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一些生理性、非生理性病害,部分地块发病有逐年加重趋势,病害已成为制约山药安全生产的瓶颈。笔者经过长年跟踪观察、试验,分析总结出导致山药出现上述现象的发病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一、生理性病害1.生理性黄叶1症状。植株中下部的老叶先出现黄化,接着叶片出现失绿、变色,最后枯焦,严重的成株死亡,从而导  相似文献   

6.
山药汁     
, 《新疆农垦科技》2012,(11):56-56
材料:山药、牛奶、开水、蜂蜜。做法:1.山药切断,蒸20分钟至软烂;2.将蒸好的山药去皮、切块放入榨汁机中;3.加入开水、鲜奶、蜂蜜,搅拌1分钟即可。  相似文献   

7.
以大和白芋、紫山药、铁棍山药、牛腿山药、镇平山药、灵芝山药、北海道2号、北海道1号、刘官山药(ck)共9个山药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贵州省安顺市种植,研究其生长特性、农艺性状及食用品质鉴定。结果表明:牛腿山药产量最高,达到29704.5kg/ha(商品率90.31%),其次是大和白芋28182.9/ha(商品率82.37%),且这两个品种外观品质、食用品质较好,适合在安顺种植,另外紫色山药(20114.7kg/ha)可以作为特色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寒意阵阵的晚秋,正是山药上市的季节。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花友,很难想象能在天台上种植这种庞大的根茎。看过下面这位作者的“壮举”,相信您一定会摩拳擦掌——原来盆栽山药,竟然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9.
山药又名薯蓣和长芋,属薯蓣科。其块茎含蛋白质1.5%、碳水化合物14.4%,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山药品种很多,我县种植的是淮山药品种——毛山药,被誉为“苏北人参”,已通过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并获得绿色食品品牌证  相似文献   

10.
王彦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2):145-152
为研究紫山药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活性,以紫山药为试验材料,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双酶法提取紫山药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加酶量2.19%、果胶酶加酶量2.32%、酶解时间73 min、酶解温度45℃、液料比15 mL:1 g、pH 4.5,此条件下紫山药原花青素得率为93.06 mg/g。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双酶法提取的紫山药原花青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对DPPH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分别为0.165、0.267 mg/mL,清除能力强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1.
山药种苗3种快繁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生产中山药品种退化、种苗繁殖慢的问题,以‘晋山药1号’为试验材料,对山药组织培养快繁、山药段快繁、山药扦插3种快繁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对培养程序、种苗成活率、繁殖特点、繁殖系数等各项指标的考察分析。结果得出:采用组织培养时,以茎尖作为外植体优于有节茎段和无节茎段,不仅污染率低、繁殖系数高,同时还可对种苗进行脱毒,但生产程序复杂,对生产场地要求高;而采用扦插繁殖生产程序简单、周期短,但只适合种植周期为1~2年的品种;山药段快繁出苗晚,且需要消耗山药成品部分,在3种快繁方法中处于最劣势。由此得出结论,在生产中进行山药种苗快繁时,针对多年种植品种,应采用茎尖作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快繁,而种植周期短的品种,可采用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2.
山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药,又名土薯、大薯、薯药等。山药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疗价值。简要介绍了山药的种类分布、加工和贮藏、活性成分及药理活性。对山药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地方品种明溪淮山试管薯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双氧水、赤霉素浸种以及机械处理对打破山药试管薯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机械处理能有效打破山药试管薯休眠,促进早萌芽,效果显著。不同浓度双氧水和赤霉素处理均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生产上‘蕲山药’脱毒种药供不应求的问题,以其茎节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蕲山药’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对试管微块茎形成的影响,建立‘蕲山药’的离体再生体系及高效形成试管微块茎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蕲山药’诱导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中,MS+ 6-BA 0.5 mg/L+ NAA 0.1 mg/L或MS+ ZT 0.2 mg/L+ NAA 0.2 mg/L对‘蕲山药’不定芽分化较好,形成不定芽频率分别达到81.33%、82.67%;MS+ 6-BA 0.2 mg/L + NAA 0.02 mg/L对‘蕲山药’不定芽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高达4.7;MS+ NAA 0.02 mg/L适合‘蕲山药’不定芽生根,生根率高达96.32%。150 mg/L PVP能有效降低‘蕲山药’组织培养的褐化现象。试验还发现,MS+ BA 0.5 mg/L+ NAA 0.05 mg/L+ 60 g/L蔗糖,最有利于‘蕲山药’试管微块茎的形成与生长,其微块茎形成率最高,达到了97.50%;其60、120天微块茎质量分别达到了0.18 g和0.39 g。  相似文献   

15.
山药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特色蔬菜。我国山药栽培区域广泛,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但我国对山药种质资源和育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少,山药品种分类混乱,缺乏合理的种质资源分类标准,很多优质的种质资源亟待开发利用。介绍了山药种质资源的分类标准,并分析了目前国内山药种质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前景,为山药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药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总结和归纳了近年来山药原汁饮料、山药复合型饮料、山药发酵饮料和山药固体饮料的一般生产加工工艺、配方和主要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江力  李俊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10):108-110,114
以山药为材料,研究了鲜切加工加速组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鲜切加工提高了山药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促进了HO和丙二醛22(MDA)的积累,加速了抗坏血酸(ASA)的损失,加强了膜脂过氧化作用。统计分析表明,HO含量,MDA含量22和ASA含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山药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山药产能过剩、利润越来越低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提升山药的附加值和消化过剩产能,各类山药加工产品层出不穷,综合阐述了目前山药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山药加工产业发展、解决产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方向。  相似文献   

19.
赵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6):287-289
以山药为原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鲜切山药品质的影响。将鲜切山药分别置于0、4、6、10℃和室温,测定鲜切山药失重率、细胞膜渗透率、褐变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室温相比,0~4℃的低温贮藏能抑制水分蒸发从而有效降低鲜切山药失重率,延缓鲜切山药细胞膜透性上升,降低细胞膜渗透率,显著抑制了酶促褐变,大大降低了褐变度,维持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好地保持鲜切山药的品质。0~4℃是鲜切山药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山药扦插苗地下块茎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山药微型薯活性和产量提供有效的控施途径。以适合浙西地区种植的9种山药品种为供试材料,四个时期喷施不同激素,以空白为对照,测定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和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矮壮素和褪黑素施用对处理的试验中大部分山药品种块茎膨大存在一定增重作用,0.3μmol/L吲哚乙酸喷施能有效促进山药扦插苗块茎的生长和酶活性的提高,50 mg/L赤霉素和30 mg/L脱落酸喷施针对部分山药块茎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个别品种存在抑制现象。山药块茎生长性状和酶活性的聚类分析中,不同激素处理下的生长性状和酶活性均分为3类,Ⅰ类对褪黑素和矮壮素喷施较为敏感,Ⅱ类属于对矮壮素和赤霉素喷施较为敏感的品种,Ⅲ类综合3个指标矮壮素喷施最为显著。该研究为生产中利用外源激素提高山药扦插苗微型薯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