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质资源是作物优良基因的载体,切实保护现有保存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努力推进改良创新利用是当前乃至长远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概述了贵州稻种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并围绕其保护与利用的主题提出今后的主要任务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覃初贤 《种子世界》2013,(11):40-41
作物种质资源是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贮藏是以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使个体中所含的遗传物质保持其完整性和高活性,能通过繁殖将遗传特性传递下去。广西是我国作物遗传多样性地区之一,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多种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好的抗源。种质库中贮藏作物种质的种类丰富、数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为了妥善安全保存好种质资源,防止经千辛万苦考察、采集、征集和交换、引种等收集保存的国家宝贵种质资源得而复失,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实践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现形成了一套种质资源贮藏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2012—2014年对贵州21个县(市、区)开展农业生物资源系统调查,共获得特优、特有和特用的豆类作物种质资源609份,初步鉴定出124份豆类优异种质,且大多具有抗病、抗逆、优质、丰产等特点,在生产和育种中利用价值大。本文简要介绍了贵州生产上现存的豆类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多样性状况,侧重推介从中鉴定和筛选出的优异种质资源,旨在为进一步开展豆类资源有利基因的发掘,种质的创新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军  刘新浩 《种子世界》2005,(11):32-34
1种质资源概况 大量事实已表明,要选育出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就需要有广泛的遗传基础,特别是一些特殊性状和抗性在育种上还需要从远缘野生植物或半野生类型上获得。保护、研究和利用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品种改良所必须,是农业持续发展所必须。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基因一旦消失,就难以用任何先进方法再创造出来。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异常丰富,是世界农作物的重要起源地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绿豆种质资源初选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中5 072份国内绿豆资源为材料, 根据14个农艺性状, 利用地理来源(省)和性状群进行分组, 分别采用比例法、平方根法和多样性指数法确定取样数及聚类选择和随机选择2种个体选择法构建了13个不同的绿豆初选核心样本, 对不同的取样方法及总资源间进行了品种间平均相似性系数、性状符合度、遗传多样性指数和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比较。结果表明, 聚类选择取样优于随机取样, 按照性状群分组优于按省分组; 在聚类选择条件下采用多样性指数法确定取样数优于平方根法和比例法。最终确定按性状群分组, 利用多样性指数确定取样数, 聚类选择个体为绿豆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方案。用此方案, 构建了包含719份绿豆种质的初选核心种质, 取样比例为14.2%, 性状符合度达100%。  相似文献   

6.
芥菜隶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中国重要的特色蔬菜作物。对芥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于其重要农艺性状表型数据获得、遗传背景明确及优质种质发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所收集到的85份芥菜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田间表型鉴定,调查了13个数量性状和20个质量性状,发现该批种质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27%~33.56%,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2.08;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368.63%,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66。基于表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该批种质分为2大类群(Ⅰ叶用芥菜;Ⅱ根用芥菜和茎用芥菜),其中Ⅰ类群下分3个亚群,Ⅱ类群下分2个亚群。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样将该批种质分为2大类群(Ⅰ叶用芥菜和茎用芥菜;Ⅱ根用芥菜)。将两种聚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分子标记的类群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域分布有关。本研究丰富了芥菜的遗传基础,为优异芥菜地方种质资源挖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源于甘肃省不同地州的148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22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甘肃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地州间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以陇南、天水、平凉、庆阳、定西富集地,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5941~1.2126;而河西地区的武威、张掖、酒泉、金昌,陇中地区的兰州、临夏、白银多样性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9627~0.5679。②甘肃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各地区间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22种性状在各地区的多样性有不同差异,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2.1093。③22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则以开花日数、穗轴粗、行粒数、主茎叶片数、黑粉病、抽丝日数、穗粗、穗位高、穗长、抽雄日数、雄穗分枝数等11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大,多样性指数范围在2.0996~2.0056,粒型(0.5465)、小斑病病级(0.5499)、轴色(0.5829)和穗型(0.8701)等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小。研究表明甘肃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528-5534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寒地稻作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寒地水稻育种亲本选育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50对SSR引物对19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217个等位位点,等位位点数目平均值为4.34,供试的SSR标记中被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目变幅在2~10个之间;各位点检测到的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568 7,变幅在0.229 1~0.986 8之间;位点间基因多样性平均值为0.532 1,变幅为0.026 1~0.849 0;观测杂合率平均值为0.009 9,变幅为0~0.396 7,其中41个位点为纯合;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482 9,变幅为0.025 8~0.831 0,供试寒地水稻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将19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20个类群。本研究分析了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寒地水稻遗传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的建立及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记录的6 390份花生资源为材料, 以其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数据为信息, 采用分层分组聚类以及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 构建了由576份资源组成的花生核心种质, 占基础收集品的9.01%。除出仁率外, 核心种质与基础收集品种间的其他14个性状平均值和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明显, 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 中国花生资源在龙生型和珍珠豆型方面具有优势, 叶片长、叶片宽、种子长、种子宽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而ICRISAT花生资源在多粒型和普通型方面具有优势, 且植株高度和总分枝数的遗传多样性比中国花生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0.
党参种质资源生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生态型出发研究中国著名优质药材党参种质资源生态多样性。在山西各生态区征集党参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3次重复考察党参种质资源的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与抗虫性,F测验显著性分析,t测验两两比较。党参种质资源的生物学性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与抗蚜虫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评价了各种质资源的生境特征、生育特性、植株特征。山西党参种质资源生态类型丰富,应加强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桃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具有广泛性和长期性,并为培育质量更高的新品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核心种质是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地代表该物种整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因此,利用目前已有的基本数据、评价鉴定数据和部分特征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构建的桃核心种质,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在桃种质的保护、利用中无效的收集较多、种质圃的占地大和管护成本高的问题,也使一些优异基因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并提高中国桃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评价和创新利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菏泽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保护利用现状,开展了菏泽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普查收集种质资源 400 余份,被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中心确定接收 345 种,其中粮食作物 80 种,经济作物 36 种,蔬菜作物 119 种,果树作物 110 种,为作物育种、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对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创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卢新雄,陈叔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我国是世界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极其丰富。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史前便已在我国栽培的有200余种。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及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豆种质资源核心样品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地理区划、农艺性状鉴定和营养品质分析资料,通过离差平方和法聚类,采用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相结合,从3946份小豆种质资源中选取408份种质作为核心样品,并经多样性指数和数值性状的t测验以及核心种质与全部种质的性状极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比较,初步证明已构建的核心样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明确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对于发掘优良种质资源,选配优良亲本,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和鉴定带来了方便。本研究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小核心种质和ICRISAT微核心种质共466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似系数为0.49~0.99,鉴定出遗传差异最大的种质L2刚果(中国花生资源)与ICG12625(ICRISAT资源),相似系数为0.49。分析结果表明,多粒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0.761)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97~1.11)均最大(平均相似系数最小,0.73~0.76),其次是普通型花生。中国花生种质资源与ICRISAT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ICRISAT的赤道型材料ICG12625,与中国花生资源的差异最大。相似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均表明,我国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ICRISAT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224份小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鉴定, 结果表明, 我国小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035, 高于国外材料(0.827)20.1%. 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一共代表了小豆形态多样性的56%. 基于形态性状, 把224份小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三大组群, 第一组群, 生育期较长, 植株较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与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更新密切相关,而且是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改良的基础。在遗传多样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种质问的相似和相异性,探讨作物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种质问的亲缘和系统分类关系,已经成为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65份大白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茸毛、中肋色、中肋长度、叶球重量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较大的极差,不同的性状在不同的材料之问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状,如茸毛的变异系数达到了77.5%,中肋色的变异系数为53.5%;株高的极差达到60.0cm,叶片长度极差达到了62.0cm;直接影响植株开展度的中肋长度不仅变异系数较高,为40.0%,极差也较高,为49.6cm,同时,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我国的大白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如此多样的资源为我们进行大白菜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信息与实物共享已取得重大进展,优异种质资源利用已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并指出当前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机制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健全共享管理机制的构思。  相似文献   

19.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地域的不可替代性、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日益受到重视.从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现状、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青海蚕豆核心种质的构建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153份蚕豆资源的出花天数、株高等18项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和分级整理,利用NTSYSpc聚类分析软件对其形态表型的基本数椐进行聚类分析.并在聚类过程中结合育种需要,优先选择花色、开花习性、粒色、脐色等性状特异性较大的种质.次要选择英粒数、百粒重等优质性状的种质.初步构建21份核心种质.占总体资源的13.73%。结果表明.初步构建的21份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总体资源差异不显著.表明初步构建的蚕豆核心种质能代表总体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为青海省蚕豆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